吳義雄

吳義雄

吳義雄,男,1962年9月生,安徽桐城人。中山大學歷史系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國基督教研究社兼職研究員。是我國著名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在近代中外關係史和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等領域取得了諸多重要研究成果,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關注。曾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榮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義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桐城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職業:中山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 主要成就:對中國近代基督教會和外國基督教在華研究有較高成就
  • 代表作品:《開端與進展——華南基督教史論集》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任職經歷,學術兼職,進修經歷,教育科研,教授課程,研究方向,研究課題,出版著作,發表論文,榮譽獲獎,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安徽大學歷史系學習, 獲學士學位。
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

任職經歷

1986年7月至1988年10月,任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助教。
1988年10月至1994年12月,任中山大學歷史系講師。
1995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中山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
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 任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00年7月至今,任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2001年1月,任中山大學歷史系副主任。
2003年至今,任中山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
2003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國基督教研究社兼職研究員。
2008年至2017年,任中山大學歷史學主任。
2017年5月23日,中山大學歷史系任命謝湜為歷史學系主任,任命江瀅河、安東強為歷史學系副主任,原行政班子成員職務自然免去。吳義雄也就不再擔任歷史系主任。

學術兼職

廣東省歷史學會副會長
廣東省宗教學會副會長
廣東省檔案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進修經歷

1. 2013.10-2013.12 美國Yale University(耶魯大學) 訪問學者。
2. 2010.8-2010.9 荷蘭Leiden University(萊頓大學) 訪問學者。
3. 2003.7-2004.7 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ampaign Urbana (伊力諾伊大學,香檳校區)訪問學者。
4. 2002.8-2002.10 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
5. 1999.8-1999.10 美國University of Hawaii(夏威夷大學)訪問學者。
6. 1996.8-1997.7 美國Kent State University(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學)訪問學者。

教育科研

教授課程

本科課程: 《中國近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學史》、《中國近代史文獻選讀》
碩士課程: 《近代中外關係史》
博士課程: 《近代中外關係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基督教史》

研究方向

1.近代中外關係史
2.中西文化交流史
3.近代思想文化史

研究課題

  1. 清代廣州口岸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主持
  2. 中國近代的知識與制度轉型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 參加
  3. 口述史實踐與中國近代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廣東省教改項目 主持
  4. 廣州地區所藏澳門歷史文獻目錄 澳門理工學院合作項目 2010-2013 主持
  5. 耶魯大學藏容閎文獻整理與研究 珠海市合作項目 2010-2013 主持
  6. 傳教士與中國近代知識體系演變 廣東省社科項目 2008-2012 主持
  7. 傳教士與近代西學東漸(資料編纂) 國家清史工程子項目 2005-2007 主持
  8. 基督教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以嶺南區域為中心的考察 廣東省“十百千人才工程”專項資金資助項目 2004-2007 主持
  9. 基督教與近代中西文化 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專項資金資助項目 2002-2011 主持
  10. 在華英文媒體與近代早期的中西關係 國家社科項目 2002-2007 主持
  11. 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在華南沿海的早期活動研究 國家社科青年項目 1998-2001 主持

出版著作

1. 《在華英文報刊與近代早期的中西關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
2. 《地方社會文化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論文集 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 《在宗教與世俗之間——基督教新教在華南沿海的早期活動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 《條約口岸體制的醞釀:19世紀30年代中英關係研究》,中華書局2009年版。
5. 《開端與進展——華南基督教史論集》,台北宇宙光出版公司,2006年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年版。
6. 《早期澳門史》(譯著 合譯),《東方出版社》1997年版。

發表論文

1. 《傳教士視野下的清朝政治——<中國叢報>與中國政治研究》,《基督教文字傳媒與中國近代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2. 《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與區域社會文化史研究》,《史學月刊》2013年第10期。
3. 《信耶穌的國民:民族主義與1920年代中國基督徒的身份問題》,《安徽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4. 《民元前後基督教傳教士對改革與革命的認識與反應——基於三種基督教出版物的考察》,《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5. 《王道的再發現——傳統文化與孫中山的國際觀念》,《學術研究》2012年第5期。
6. 《<鏡海叢報>反映的晚清澳門歷史片段》,《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
7. 《商人集團與中西關係建構》,《史學月刊》2012年第3期。
8. 《鮑留雲與致富新書》,《中山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9. 《林則徐鴉片戰爭時期佚文評介》,《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
10. 《動盪年代的變遷——從教會名冊看20世紀前期的廣州基督教》,《地方社會文化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1. 《略議鴉片戰爭前的買辦、通事及其在近代的轉化》,《被誤讀的群體-香山買辦與近代中國》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0年8月版。
12. 《印中搜聞》與19世紀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山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13. 《在華西人報刊與鴉片戰爭》,《社會科學戰線》2010年第5期。
14. 《印中搜聞》導言,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15. 《<中國叢報>關於中國社會信仰與風習的研究》,《學術研究》2009年第9期。
16. 《晚清時期西方人體生理知識在華傳播與本土化》,《中山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17.《鴉片戰爭前來華西人與對華戰爭輿論的形成》, 《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
18. 《西方人眼裡的徐繼畲及其著作》,《清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9.《鄧廷楨與廣東禁菸問題》,《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20. 《<中國叢報>與中國語言文字研究》,《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4期。
21. 《<中國叢報>與中國歷史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22. “Chen Xiangfan and Christian Education in the 1920s”, in Christian Responses to Asian Challenges: A Glocalization View on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07.
23.《鴉片戰爭前英國在華治外法權的醞釀與嘗試》,《歷史研究》2006年第4期。
24. 《雙重使命: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知識結構的演化》,《史料與視界-中文文獻與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25. 《謝衛樓與晚清西學輸入》,《中山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26.《興泰行商欠案與鴉片戰爭前夕的行商體制》,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1期。
27.《權力與體制-義律與1836-39年的中英關係》,《歷史研究》 2007年第1期,
28. 《華南循道會的本色化之路――以20世紀前期為中心的考察》,《宗教學研究》2006年第3期。
29. 《美北長老會與華南基督教教會的本色化過程》,《離異與融會-中國基督徒與本色教會的興起》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0. 《基督教道德與商業利益的較量-1830年代來華傳教士與英商關於鴉片貿易的爭論》,《學術研究》 2005年第12期。
31. 《商人、傳教士與西方“中國學”的轉變》,《中山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
32.《鴉片戰爭前粵海關稅費問題與戰後稅則談判》,《歷史研究》2005年第1期。
33. 《內因與外力-試論民國中國基督教自立運動的歷史背景》,《東亞基督教再詮釋論文集》,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4. 《民族主義運動與華南基督教會的本色化》,《學術研究》2004年第12期。
35. 《基督教傳教士在澳門的早期文化活動略論》,《學術研究》2002年第6期。
36. 《自立與本色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督教對華傳教戰略之演變》,《中山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37. 《在粵英商團體與鴉片戰爭時期的中英關係》,《中西文化交流與嶺南社會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
38.《廣州外僑總商會與鴉片戰爭前夕的中西關係》,《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39. 《王學與梁啓超新民學說的演變》,《中山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40. 《簡論19世紀前期基督教傳教士在澳門的文化活動》,《中西文化研究》(澳門)創刊號,2002年6月。
41.《關於鴉片戰爭前的鴉片貿易再探討》,《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
42. 《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與本色教會運動》,《世界宗教研究》 2002年第2期。
43. 《關於1821-1839年鴉片貿易的再研究》,《毒品問題與近代中國》論文集,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12月。
44. 《關於梁發與洪秀全思想關係的幾個問題》,《韓山師院學報》2001年第3期。
45.《“廣州英語”與19世紀中葉以前的中西交往》,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46. 《醫務傳道方法與“中國醫務傳道會”的早期活動》,《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0年第3期。
47. 《理學與戊戌前後康有為的思想體系》,《戊戌維新與近代中國的改革》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5月。
48. 《鴉片戰爭前後今文經學試探》,《近代中國社會思潮論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
49.《譯名之爭與早期的聖經中譯》,《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
50. 《羅孝全索賠事件及其影響》,《學術研究》2000年第3期。
51. 《網際網路上的基督教新教》,《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第3期。
52. 《開創中國毒品史和禁毒史的研究——近幾年幾部有關著作述評》,《史學月刊》1999年第6期。
53. 《古老的理想與維新的意義》,《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改革》論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54. 《馬禮遜學校與容閎留美前所受的教育》,《廣東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
55. 《美國傳教士盧禮華在華活動述論》,《中山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
56. 《清末廣東對外交涉體制之演變》,《學術研究》1997年第9期。
57. 《康有為與理學初論》,《中山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58. 《重論康有為與孔子托古改制論》,《中山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
59. 《孫中山與近代大同學說的終結》,《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4年第1期。
60. 《清代中葉今文經學派學術思想論略》,《中山大學學報》1993年第2期。
61. 《鴉片戰爭前後的今文經學與中國近代思想》,《中山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
62. 《洋務運動的批判者——郭嵩燾》,《學術研究》1990年第2期。
63. 《試論戊戌前後知識分子自我意識的覺醒》,《社會科學輯刊》1989年第1期。
64. 《關於一八三八年禁菸爭論的再探討》,《福建論壇》1985年第6期。

榮譽獲獎

科研類
1. 2013年,獲教育部全國高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類)優秀成果二等獎(教育部頒發,著作類,獲獎著作《條約口岸體制的醞釀——19世紀30年代中英關係研究》)。
2. 2010年,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廣東省政府頒發,著作類,獲獎著作《條約口岸體制的醞釀——19世紀30年代中英關係研究》)。
3. 2007年,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廣東省政府頒發,論文類,獲獎論文《鴉片戰爭前粵海關稅費問題與戰後海關稅則談判》)。
4. 2006年,入選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010年被評為優秀。
5. 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6. 2003年,獲第三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教育部頒發,著作類,獲獎著作《在宗教與世俗之間-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在華南沿海的早期活動研究》)。
7. 2003年,被確定為廣東省宣稱思想戰線“十百千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
8. 2001年,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
教學類
1. 2011年,獲“中山大學教學名師”稱號。
2. 2006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教育部、寶鋼教育基金會聯合頒發)。
3. 2005年,獲第五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省教育廳頒發,集體獎,排名第三)。
4. 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頒發,集體獎,排名第二)。
5. 2001年,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省教育廳頒發,集體獎,排名第二)。
6. 2001年,獲“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獎”(廣東省政府頒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