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英文報刊與近代早期的中西關係》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吳義雄,《在華英文報刊與近代早期的中西關係》嘗試對這些報刊進行較全面的考察與研究,從一個以往人們未曾關注的側面,來觀察和認識鴉片戰爭前後中西關係的歷史性巨變。
基本介紹
- 作者:吳義雄
- ISBN:9787509740927
- 頁數:474
- 定價:79.00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在華英文報刊與近代早期的中西關係》嘗試對這些報刊進行較全面的考察與研究,從一個以往人們未曾關注的側面,來觀察和認識鴉片戰爭前後中西關係的歷史性巨變。多年來,有關中國近代新聞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著作,有些也對這些報刊有所介紹,但據筆者孤陋之見,對它們進行系統研究的學術成果尚未出現。《在華英文報刊與近代早期的中西關係》將著重探討這些報刊及其所塑造的輿論在19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中西關係演變過程中的角色;同時,也試圖通過這些報刊來考察19世紀前期的在華西人如何認識和評價中國的社會與文化;並以此為基礎,進而觀察政治性的輿論與學術性的文化著述之間的關聯。
作者簡介
吳義雄,1962年生,安徽桐城人,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年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外關係史和中國基督教史。曾出版《在宗教與世俗之間——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在華南沿海的早期活動研究》“開端與進展:華南基督教史論集”《條約口岸體制的醞釀——19世紀30年代中英關係研究》等著作,發表論文50餘篇。曾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商人、傳教士與早期在華英文報刊
一 來華英美商人和傳教士概況
二 近代早期的英文報刊
第二章 “自由貿易”的渴望與廣州體制的衝突
一 突破廣州體制的展望
二 關於行商體制與粵海關稅費問題的批評
三 在華治外法權的尋求
第三章 從對抗走向戰爭:關於對華政策的輿論
一 捲入對抗——1834年前的英國散商與《廣州紀事報》
二 對華強硬政策的醞釀
三 製造對華戰爭的輿論
四 鴉片戰爭期間的西人報刊
第四章 在道德與利益之間:關於鴉片問題的辯論
一 鴉片貿易與道德問題
二 鴉片販子的辯護詞
三 對弛禁的態度
四 在英國展開的辯論
第五章 中國形象的重新建構
一 中國研究的轉變
二 對中國文明的總體評價
三 關於中國的民族性格
四 關於中國政治的特徵
五 “新”觀念下的著述舉例
第六章 轉變中的學術:《中國叢報》與中國研究
一 對中國人信仰體系的認識與研究
二 對中國社會風習的考察與研究
三 中國政治與法律研究
四 中國歷史文化研究
五 中國語言研究
六 用知識改變中國——《中國叢報》作者群的另一種努力
結語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後記
第一章 商人、傳教士與早期在華英文報刊
一 來華英美商人和傳教士概況
二 近代早期的英文報刊
第二章 “自由貿易”的渴望與廣州體制的衝突
一 突破廣州體制的展望
二 關於行商體制與粵海關稅費問題的批評
三 在華治外法權的尋求
第三章 從對抗走向戰爭:關於對華政策的輿論
一 捲入對抗——1834年前的英國散商與《廣州紀事報》
二 對華強硬政策的醞釀
三 製造對華戰爭的輿論
四 鴉片戰爭期間的西人報刊
第四章 在道德與利益之間:關於鴉片問題的辯論
一 鴉片貿易與道德問題
二 鴉片販子的辯護詞
三 對弛禁的態度
四 在英國展開的辯論
第五章 中國形象的重新建構
一 中國研究的轉變
二 對中國文明的總體評價
三 關於中國的民族性格
四 關於中國政治的特徵
五 “新”觀念下的著述舉例
第六章 轉變中的學術:《中國叢報》與中國研究
一 對中國人信仰體系的認識與研究
二 對中國社會風習的考察與研究
三 中國政治與法律研究
四 中國歷史文化研究
五 中國語言研究
六 用知識改變中國——《中國叢報》作者群的另一種努力
結語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