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山(湖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吳秀山(湖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吳秀山,男,特聘教授,1952年8月出生。,1976~1985年在湖南師大生物系遺傳學教研室任教,1986~1990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遺傳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獲遺傳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秀山
  • 外文名:wu xiu shan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2年8月
  • 畢業院校:湖南師範大學生物系
簡歷,研究項目,學術成績,

簡歷

1976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
1990—1996年先後在瑞典卡洛淋斯卡研究院微生物遺傳學系,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美國密西根大學生物學系和瑞典卡洛淋斯卡研究院腫瘤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4年~2000年在瑞典卡洛淋斯卡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任科學家,課題組組長。在國外十五年時間裡主要從事心臟發育,周圍神經系統發育和白血病發生的基因控制機理的研究。
2000年5月回國,先後任湖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博士生導師,湖南師大蛋白質化學與發育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技部部省共建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之一,湖南師大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負責人。
湖南省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會秘書長,建立了分子發育遺傳學研究室,現主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美合作項目1項,面上項目2項、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1項、特聘教授基金1項,合作開展國家科技部973前期項目1項,863項目1項,在研課題經費300餘萬元,儀器設備費210萬元。
指導有碩士生和博士生24名。指導的首屆2000級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每人均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已在影響因子為3的國外SCI雜誌發表一篇研究論文。

研究項目

取得進展:利用P轉位子誘變等技術篩選出200餘果蠅心臟突變系和100餘果蠅周圍神經系統突變系,初步克隆和鑑定了50個人類心臟發育候選基因,其中20個是人類新基因,這些基因的命名獲國際人類基因命名委員會批准,初步研究了一批人類新基因的表達和功能,已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53篇,著作4本(2本為主編);已申請7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2項已獲專利公開號)。

學術成績

在湖南師大建立了心臟發育研究中心,從事心臟發育的基因控制機理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科技部973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畫子項目、中美合作項目、面上項目、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子項目、湖南省科技廳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等國家、省部級和校級項目20餘項,參與國家科技部973前期項目、863項目等研究課題。回國後獲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中國僑界創新成果貢獻獎等20餘項獎項。指導博士後、博士生和碩士生60餘名,回國初期指導畢業的20名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每人均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影響因子約為3的國外SCI雜誌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指導的首位搏士畢業生獲湖南省優秀博士論文,推薦國優。
1)鑑定出控制果蠅心臟早期發育的一個關鍵性基因wg,充分證明了該基因在控制心臟前體細胞形成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及在控制不同器官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上的時空表達順序性的調控機制。隨後又鑑定了7個控制心臟發育的基因,利用“基因心臟功能檢測系統”在世界上首次證明wg信號途徑直接控制著果蠅心臟的早期發育過程,初步揭示了果蠅心臟早期發育的基因控制機理,這一成果為研究脊椎動物乃至人類心臟發育的基因控制機理奠定了基礎;
2)率先在世界上將毛細胞白血病抑癌基因所在的最小共同畸變區定位到遺傳學圖SGC34998和WI-15505之間的300Kb範圍,克隆到3個候選抑癌基因;
3)率先在世界上將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抑癌基因的最小缺失熱點區域定位到遺傳學D13D319位點附近的10Kb範圍,克隆到3個候選抑癌基因;
4)在《BLOOD》、《DEVELOPMENTAL BIOLOGY》等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110餘篇(其中國外26篇),SCI論文引用次數329次,出版著作6本(2本為主編)。
5)在國內建立了發育生物學中一個新的分支學科——“心臟發育生物學”,主編出版了我國有關心臟發育生物學領域的系列專著,促進了我國心臟發育生物學學科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