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北宋陳堯佐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江》是北宋詩人陳堯佐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吳江江面上微風輕拂,平波微漾,白煙高浮、色彩分明的美景。後兩句則進一步,以眼前之景表現出對吳江水鄉的熱愛,末句尤為人傳誦,暗用前典,在寫景中寄寓了對吳中風物的流連之情。全詩逐一鋪描,體物入情,情景交融,描繪了一幅江南水系的優美圖畫,引人神馳遐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吳江
  • 作者:陳堯佐
  • 創作年代北宋
  • 出處:《全宋詩》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吳江
平波渺渺煙蒼蒼,菰蒲才熟楊柳黃。
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吳江:水名,即吳淞江,又名松江、松陵江,太湖支流,經吳江縣(今屬江蘇)北東流入海。
2.渺渺:形容水波浩淼。蒼蒼:青色。
3.菰(gū)蒲:兩種生長於淺水的植物。菰:一名茭草,初生嫩芽可食,名為菰菜,又名茭白。至秋結實名菰米,又稱雕菰米,與稻、黍、稷、梁、麥並稱“六穀”。今日作為蔬菜食用的茭白,是菰草染上一種菰黑粉菌,不能正常抽苔開花,刺激莖部細胞增生,而形成的肥大嫩莖。菰黑粉大約在公元六世紀開始侵入菰草,影響菰米生產,當時視為病害。宋元以來,人們開始自覺地利用這種菌變過程,採食茭白(蔬菜)。蒲:蒲草,葉狹長,可用來編制包、席等。
4.扁(piān)舟:小船。系:拴。
5.鱸(lú)魚:一種產於太湖一帶的淡水魚,以松江所產味最美。《後漢書·左慈傳》李善注引《神仙傳》說:“松江有好鱸魚,味異他處。”《太平御覽》卷四三七引唐杜寶《大業拾遺記》:“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金齏玉膾,東南之佳味也。”鄉:司馬光《續詩話》引作“香”,《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七引張耒的話及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認為應作“鄉”。宋仁宗時,林肇於松陵立鱸鄉亭,亭名即取此詩。“香”字也好,意較醒豁。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吳江的水波平緩,一望無邊,清清的一片青碧色;岸邊的菰蒲之類的水生植物長得很繁茂,當它們成熟的時候,楊柳的葉子已開始慢慢變黃了。
我把小船系在岸邊後,仍然捨不得離開,久久地站在岸邊;我溫馨的鱸魚鄉,正帶著夕陽的暖意,在我的夢魂里安眠。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大中祥符五年(1012),詩人時任兩浙轉運副使。陳堯佐至湖州,正值“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清·宋琬《九日同諸君登慧光閣》)之時,儘管“秋盡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卻已經“菡萏香銷翠葉殘”(李璟《浣溪沙》)了,陳堯佐二十年前曾“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宋史》本傳),至此年屆五旬,霜染兩鬢,平生事業半凋零,抱負未展志未伸,見芳菲園頓失芳菲,念事無成,荒草沒徑,夕陽晚景,又嗟人之遲暮,也發悲秋之幽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吳江景色的七言絕句。“平波渺渺煙蒼蒼”是寫吳江的遠景。接著,寫吳江的近景:“菰蒲才熟楊柳黃。”“菰蒲才熟”時,莖葉在整體上還是翠綠色的,而岸上的落葉喬木“楊柳”,經過秋天節候的染,已經呈現出一片黃色了。黃綠相映,自是艷麗誘人。這樣短短兩句詩,就把秋日吳江富有多種色彩變幻之美刻畫出來了;同時,吳江上白煙高浮,吳江的色彩分明,又使人有秋高氣爽的適意感。
詩人面對如此優美的景色,自然要“扁舟系岸不忍去”了。這裡也說明前二句的美景,起初是從江面上的“扁舟”之中欣賞的,因此,即使詩人已經離船上岸,也仍然陶於眼前的美景、於楊柳岸、扁舟前凝望神往,不忍離去。這是對美景直接抒發留連的深情,顯現出詩人依戀佇立的形象。
“秋風斜日鱸魚鄉”,既是進一步寫眼前的美景,又是更為深入、巧妙地表現出對吳江水鄉的依戀之情。此句的景象也很美:“秋風”吹皺的吳江,受低角度的“斜日”照,光閃爍,猶如錦鱗競躍。這自然使人聯想到秋天是鱸肥出水之時,此地正是“鱸魚鄉”了。在結句里,明示了詩人泛舟、登岸的時間是秋日的黃昏,一般的文人墨客於秋風起處、紅日西沉之時,往往傷感思家,而詩人卻留連“不忍去”,興致勃勃地讚美。“鱸魚鄉”,這就進一步表現了他熱愛吳江的感情。結句不露痕跡地化用了張翰思鄉的典故,更深刻地表現出吳江一帶是物產豐美令人適意的魚米之鄉。王夫之《要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堤。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此結句可謂情景兼有、“妙合無因”。
全詩善於抓住吳江美好景物的特點,運用賦的手法,逐一鋪描,體物入情,情景交融,構成一幅江南水鄉的優美圖畫,引人神馳遐想。

名家點評

明代文學家楊慎:陳文惠公堯佐《吳江》詩云……後人於其地立鱸香亭,和者計百餘人,皆不及也。噫,此詩尚敢和耶!又《碧瀾堂》詩云:“苕溪清淺溪,碧玉光一萬家。誰向月明中夜聽,洞庭漁笛隔蘆花。”二詩曲盡東南之景,後之作者,無復措手。(《升庵詩話》卷七)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胡曉明:此一幀小詩,以極親切的感受,重新寫下了中國士人心底里的千年呼喚。(《宋詩精華》)
溫州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陳增傑:“秋風斜日鱸魚鄉”一句,尤為人傳誦,既是寫眼前美景,又不露痕跡地運用了張翰思鄉的故事,加深對吳中風物的懷戀之情。(《《宋代絕句六百首》》)

作者簡介

陳堯佐(963—1044),字希元,號潁川州中(今四川中縣)人。宋太宗端拱元年(988)進士,累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劉攽《中山詩話》謂其“善為四句詩”(即絕句)終年八十二。諡文惠。《宋史》卷二八四有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