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齒突蟾收錄在《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023年6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網站公布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新調整的“三有動物”名錄共收錄野生動物1924種,其中獸類91種、鳥類1028種、爬行動物450種、兩棲動物253種、昆蟲類96種、蛛形綱動物2種、寡毛綱動物4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氏齒突蟾
- 界:動物界
吳氏齒突蟾收錄在《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023年6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網站公布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新調整的“三有動物”名錄共收錄野生動物1924種,其中獸類91種、鳥類1028種、爬行動物450種、兩棲動物253種、昆蟲類96種、蛛形綱動物2種、寡毛綱動物4種。
吳氏齒突蟾收錄在《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3年6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網站公布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新調整的“三有動物”名錄共收錄野生動物1924種,...
華夏齒突蟾(Scutiger feiliangi),屬無尾目(Anura)角蟾科(Megophryidae),齒突蟾屬(Scutiger)。是由中國學者周聖博等人在2023年命名的物種,分布於河南省洛陽市東秦嶺地區伏牛山脈的高海拔山區。中國學者在洛陽市嵩縣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玉皇頂林場採集到齒突蟾屬物種標本,經形態特徵比較及線粒體COI和Cyt b...
平武齒突蟾(學名:Scutiger pingwuensis),為鋤足蟾科齒突蟾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雄蟾胸部刺團2對,上臂及前臂內側均有黑刺;上頜無齒;皮膚甚粗糙,幾乎周身滿布黑刺疣。分布於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平武。形態描述 平均雄性體長70.3mm,雌性80.3mm。頭扁平,吻鈍圓,鼻孔近吻端,...
木里齒突蟾是一種齒突蟾屬的兩棲動物,身體為褐色,肚皮為灰白色,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以及朝鮮等地區。基本資料 木里齒突蟾 中文名稱:木里齒突蟾 英文名稱:Scutigermuliensis 科學分類 木里齒突蟾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兩棲綱Amphibia 目:無尾目Anura 科:蛙科Ranidae 屬:齒突蟾...
高山齒突蟾學名:Scutiger alticola,是隸屬於脊索動物門的脊椎動物亞門,角蟾科,角蟾屬的一種兩棲爬行動物。簡介 蟾蜍 中文正名:高山齒突蟾 拉丁學名:Scutiger alticola 命名:Procter,1922 分類地位: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兩棲綱 Amphibia → 無尾目 Salientia ...
林芝齒突蟾(學名:Scutiger nyingchiensis)是角蟾科、齒蟾屬兩棲動物。雄蟾體長51-64毫米,雌蟾體長70毫米左右。體形較窄長。頭扁平,頭寬略大於頭長。吻端鈍圓,突出於下唇緣。吻棱較顯著。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頰部向外傾斜,有一淺的凹陷鼻孔大。瞳孔縱置。無鼓膜。顳褶厚而隆起。上頜齒突短小,上頜骨與...
刺疣齒突蟾 刺疣齒突蟾(學名:Scutiger spinosus)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齒突蟾屬的動物。刺疣齒突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寧陝齒突蟾學名是Scutiger ningshanensis,為角蟾科齒突蟾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特有物種。本種吻端具有一塊近似長方形的藍色斑塊,頭部兩眼間有一近方形的暗色斑紋伸達枕部。背部皮膚較光滑,有4行斷續排列的縱行膚褶;泄殖腔兩側有一對銀白色的隆起。舌末端微具缺刻。分布於陝西、河南等地。形態特徵 伏牛山居群...
梅里齒突蟾,兩棲類新物種。物種學史 2022年,雲南發現了兩棲類新物種11種、爬行類新物種8種,包括梅里齒突蟾。習性 生活于海拔3500~4200 m環境陰濕、植被茂密的高山溪流或泉水及周圍,隱藏在溪邊石下或倒木下,夜間捕食昆蟲等。5–7月,雌雄蟾入溪交配產卵。鑑別特徵 頭長寬幾相等,較寬厚;體背面有排列較為...
西藏齒突蟾(學名:Scutiger boulengeri)是角蟾科、齒突蟾屬兩棲動物。雄蟾體長48-59毫米,雌蟾體長56-68毫米。脛長為體長的38%左右,足比脛長。體形較窄扁。頭長略小於頭寬,約為體長的1/3;頭較扁平。吻端圓。吻棱不顯。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頰部向外傾斜有一淺凹陷。鼻間距大於眼間距而小於上跟瞼...
騰衝齒突蟾(Scutigertengchongensis),隸屬於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齒突蟾屬,是2018年6月中國生物保護工作者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騰衝片區發現的兩棲動物新種。2019年1月,兩棲動物科學新種騰衝齒突蟾在美國學術期刊《Copeia》2019年第一期上正式發表。騰衝齒突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
阿東齒突蟾 阿東齒突蟾(學名:Scutiger adungensis)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齒突蟾屬的動物。
邦達齒突蟾 邦達齒突蟾(學名:Scutiger bangdaensis)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齒突蟾屬的動物。
碧羅齒突蟾 碧羅齒突蟾,兩棲類新物種。物種學史 2022年,雲南發現了兩棲類新物種11種、爬行類新物種8種,包括碧羅齒突蟾。分布範圍 雲南
本種與西藏齒突蟾Scutiger (S.) boulengeri和六盤齒突蟾Scutiger (S.) liupanensis相近似。但本種雄蟾體長52.7-58.2 (55.5)mm,雌蟾體長64.3mm左右;背部疣粒小,背側光滑無疣粒;脛部疣粒小於背部疣粒;肛部周圍光滑;趾間具微蹼;雄性腹部刺群位於腹中部呈帶狀,腋腺略小於胸腺等特徵可分別與後...
《西藏齒突蟾的繁殖策略及其對高海拔環境的回響》是依託河南師範大學,由張麗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聯合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西藏齒突蟾(Scutiger boulengeri)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高山溪流環境,分布海拔可達到5100米,為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兩棲動物之一。該物種的繁殖生活史策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蘊涵有兩棲動物對極端高海拔...
皺紋齒突蟾 皺紋齒突蟾(學名:Scutiger ruginosus)是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的動物,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2004)評估為易危VU。分布範圍 中國特有,在中國分布範圍為四川。保護級別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2004)評估為易危VU。
巍氏齒突蟾,也叫魏氏齒突蟾,為鋤足蟾科齒突蟾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隸屬於脊索動物門的脊椎動物亞門,角蟾科,齒突蟾屬的一種兩棲爬行動物。科學分類 中文學名:魏氏齒突蟾 中文目名:無尾目 中文科名:角蟾科 中文屬名:齒突蟾屬 同物異名:Megalophrys weigoldi Vogt, 1924, Scutiger ...
魏氏齒突蟾,也叫巍氏齒突蟾,為鋤足蟾科齒突蟾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隸屬於脊索動物門的脊椎動物亞門,角蟾科,齒突蟾屬的一種兩棲爬行動物。科學分類 中文學名:魏氏齒突蟾 中文目名:無尾目 中文科名:角蟾科 中文屬名:齒突蟾屬 同物異名:Megalophrys weigoldi Vogt, 1924, Scutiger wei...
錫金齒突蟾(學名:Scutiger sikimmensis),為鋤足蟾科齒突蟾屬的兩棲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西藏等地,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2700至42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錫金。錫金齒突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基本介紹 分類系統: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Vertebrata...
刺胸貓眼蟾(學名:Scutiger mammatus)是角蟾科、齒突蟾屬兩棲動物。頭較扁平,頭寬略大於頭長,吻端圓,瞳孔縱置;無鼓膜和鼓環,耳柱骨多短小或無;上頜多無齒或有小齒突,無犁骨齒。正常個體背部疣粒扁平,略呈縱行排列;整個腹面光滑,腋腺遠小於胸腺。前肢較短,前臂及手長約為體長之半;後肢短,前伸...
(5) 刺胸齒突蟾Scutiger mammatus (Günther, 1896) 75 (6) 林芝齒突蟾Scutiger nyingchiensis Fei, 1977 81 (7) 錫金齒突蟾Scutiger sikimmensis (Blyth, 1854) 84 (8) 刺疣齒突蟾Scutiger spinosus Jiang, Wang, Li, and Che, 2016 89 (9) 吳氏齒突蟾Scutiger wuguanfui Jiang, Rao, ...
(新擬)、溪頭攀蜥、米倉山攀蜥、琉球攀蜥、麗紋攀蜥、台灣攀蜥、四川攀蜥、昆明攀蜥、雲南攀蜥、喜山岩蜥、西藏岩蜥、拉薩岩蜥、新疆岩蜥、塔里木岩蜥、南亞岩蜥、吳氏岩蜥、異鱗蜥、白條沙蜥、葉城沙蜥、紅尾沙蜥、南疆沙蜥、草原沙蜥、奇台沙蜥、居岩沙蜥、烏拉爾沙蜥、旱地沙蜥、...
鼻骨小,蝶篩骨顯露,額頂骨寬或寬短,有的種類有次生真皮板,覆蓋在額頂骨或鱗骨側面;舌骨無前突,有翼突;喉器環狀軟骨有或無側突;椎體前凹或參差型;肩胸骨基部分叉,中胸骨細長,長於喙骨;指、趾末端骨節成“Y”形,間介軟骨菱形或心形或翼狀;第三掌骨遠端有結節;吳氏管捲曲。體中等或大,一般雄性吻端斜...
第十回頌烈婦從夫而殉死,第十六回則讚揚三個寡婦吳氏、陳氏、李氏守節教子,是節、德雙馨的榜樣。作者說:“節是不為情慾所動,貧賤所移,豪強所屈,堅貞自守;德是不淫、不盜、不貪、不悍、不妒。”第六回寫的是烈婦唐貴梅的故事。唐貴梅丈夫死後,以死明志,“斷不做失節之人”。唐貴梅事,舊有文人明...
明代吳氏的《墨娥山錄》中有:“凡做豆腐,每黃豆一升,入綠豆一合,用滷水點就,煮時甚筋韌,秘之又秘”。意思是:在做豆腐時,在黃豆中加入十分之一的綠豆,做出來的豆腐特別有韌性。這也是我們現在值得借鑑和研究的。明代詩人蘇秉衡寫的《豆腐詩》曰:“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
吳氏認為《本草備要》問世後頗受初學者歡迎,但該書作者汪氏“本非岐黃家,不臨證而專信前人,雜采諾說,無所折中,未免有承誤之失。”因此,將《本草備要》加以重訂,補充一些新的內容,故訂名曰《本草從新》。共6卷,載藥720種。此書問世後,頗受醫家稱許,認為切合實用,直到現在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藥...
金尚書右丞蘇保衡以疾求退,金主不許,遣敬嗣暉傳詔曰:“卿以忠直,擢居執政,齒發未衰,遽以小疾求退!善加攝養,俟病間視事。”庚寅,保衡卒。金主將放鷹近郊,聞之,乃還,輟朝,賻贈,命有司致祭。時已起復參知政事石琚,丙申,以琚為尚書右丞。戊戌,諫議陳天麟言:“近探北人聚糧增戍,宜擇將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