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王國

吳氏王國

吳氏王國,是曾經存在於馬來半島中部的一個華人世襲制君主政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氏王國
  • 建立時間:1775年
  • 建立人吳讓
  • 統治中心宋卡
簡介,王國歷史,君主列表,

簡介

該政權是由福建漳州人吳讓於1775年建立的,因為該政權沒有特定的國號,其統治者姓吳氏,所以稱之為馬來吳氏王國。其統治中心在宋卡(泰語:Songkhla),1904年被英國滅亡。馬來吳氏王國從1775年建立到1904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共存在了129年,是南洋華人政權中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

王國歷史

吳氏王國的建立者叫吳讓(1717—1784),因在南亞當地方言中讀著“吳陽”,所以很多人都稱他叫吳陽,字士侃,是清朝福建漳州府海澄縣山塘鄉西興村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渡海至宋卡謀生,先居巫王素黎曼舊城,翌年遷居乍納城(Cha Na)童阿旺村,種植蔬菜、蔞葉。1753年,遷宋卡膠井區,買奴4戶從事捕魚。吳讓於1758年搬到廉松村經商,娶博他侖女子莊氏為側室。吞武里王朝鄭皇信(Chao Tak Sin)率兵南下征服洛坤一帶,吳讓趁機於1769年奏請鄭皇,以年交稅銀50斤的代價承包宋卡湖上端四島、五島(Ko Si,Ko Ha)的燕窩開採權。吳讓經營有方,因此被鄭皇封爵鑾因他奇里頌木,人稱廉松頭,或稱伯翁。
鄭皇嘉其忠誠,1775年詔封昭孟(Chao Muang),意為城主,爵號鑾素汪奇里頌木,府署設廉松,從此吳讓開始統治宋卡府(Songkhla,泰語)。
1784年,吳讓逝世,被追封昭披耶(昭王)。其長子吳文輝即位為宋卡城主。
吳氏不僅統治著宋卡,還統治著今泰國北大年(Pattani)、陶公(Narathiwat)、也拉(Yala)等三府,以及馬來西亞吉蘭丹(馬來語:Kelantan)、丁加奴(Terengganu)、吉打(Terengganu)、玻璃市(馬來語:Perlis)等四州,也均受節制。實際上吳氏統治著馬來半島的中部地區。
1791年,吳文輝復以御緬有功,被晉升為公爵。此後,宋卡城主由吳氏世襲八代,直到1904年,吳氏在馬來半島中部的統治才結束。
宋卡城主曾經發行“振興通寶”和“宋城通寶”。振興通寶有無紀年和紀年為1879年、1880年、1881年等各種版式。宋卡城主吳氏發行的“宋城通寶”和“振興通寶”,帶有鮮明的中華文化傳統烙印。宋卡城主吳氏發行制錢,無疑是行政權力的象徵。
從宋卡吳氏發行的貨幣“宋城通寶”和“振興通寶”可以看出宋卡吳氏王國表面上是暹羅(今泰國)的藩屬,實則為一個割據的王國。第四代吳志生在位時修建的廟宇中有“永奠宋邦”的字樣,從“宋城”、“宋邦”可以看出宋卡吳氏國主有傾向於以“宋”為其國號。宋卡統治著馬來半島中部,有自己的軍隊,在政治上有其自主性,在財政上發行自己的貨幣,實際上已經有很多的獨立性,明為暹羅一藩,實則一國。
1904年,宋卡淪為英國的殖民地,馬來吳氏王國最終滅亡。
英國殖民統治之後,馬來半島又落入日本的殖民統治中,二戰結束後,原馬來吳氏王國的轄地一部分被歸還給泰國,另外,南部的轄地歸於馬來西亞。
宋卡直轄市的18座泰式廟宇,都是宋卡城主吳讓的子孫及親朋創建的。宋卡城隍廟則是中國式的廟宇,為四世城主吳志生所建。該廟至今保存著“永奠宋邦”等三塊匾額,分別書於清道光丙午二十六年(1846年)、清光緒乙亥二十五年(1899年)和民國六年(1917年)對該廟進行大修時。至今宋卡尚存吳王廟、城隍廟、吳氏家族塋墓及神主牌位和三朗橋石碑等與華僑有關的歷史遺蹟。宋卡城隍廟迄今香火不斷,為當地華僑華人進行宗教活動和聚會的重要場所。

君主列表

君主
在位時間
年號
繼承關係
吳讓
1775~1784年
—(9)
福建漳州人
吳文輝
1784~1811年
—(27)
吳讓長子
吳志從
1812~?年
—(?)
吳文輝之侄
吳志生
?~1847年
—(?)
吳志從之弟
吳志仁
1847~1865年
宋城(19)

吳錦
1865~1884年
振興(20)

吳寵
1885~1888年
宋城(4)

吳登箴
1888~1904年
宋城(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