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棋記民居

吳棋記民居

吳棋記民居位於佛堂鎮大文頭35號,為當時佛堂富商吳茂棋(1890年—1973年)所建,冠以吳茂棋的店號名。它是義烏現存的唯一一幢磚木結構三層半高的老樓房。關於吳棋記的建造時間,現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民國24年(1935年),另一種是民國29年(194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棋記民居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三四畝大小
  • 景點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地區:浙江義烏
一幢記載佛堂儒商成長史的古民居,受戰火洗禮的古建築,高牆深巷中的木藝奇葩,

一幢記載佛堂儒商成長史的古民居

據佛堂古鎮指揮部文史宣傳科副科長陳運泉介紹,193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吳茂棋購得佛堂鎮大墳頭毛家的一塊三四畝大小的地,打算建造一所前後三進十八間兩層樓木結構大院,並邀請當時的能工巧匠賈汝海師傅為他建造。 吳茂棋一生從讀書到經商、從“借雞下蛋、合夥經商”到家財萬貫,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建造前後三進十八間,為的正是體現他人生路上邁出的“三大步”。然而,吳茂棋買的三四畝地,卻無論如何也安排不下他的設計。
吳棋記民居
賈汝海知曉這一意願後,建議吳茂棋改三進為兩進,這兩進十八間坐北朝南,前一進十八間建成兩層樓,後一進十八間建成一柱到頂的三層樓,有“更上一層樓”、“步步高升”、“連進三級”之喻。在當時,這種設計理念實屬創新,獲得吳茂棋的大加讚賞。

受戰火洗禮的古建築

1940年,吳棋記前後兩進十八間的屋樣畫好,初春動土。當工程有條不紊地進行時,1941年3月21日,日軍飛機在佛堂老市基上空投下了一枚炸彈,造成120多人死亡;4月16日,7架日軍飛機對佛堂鎮下街、中街展開兩次轟炸。
在陣陣硝煙中,1942年春,房屋桁架搭建完畢,吳棋記完成了70%的建築工程。為了降低敵軍狂轟濫炸造成的人員損傷,佛堂商會請求吳茂棋在他新建的三層樓上安裝一個“警報台”。於是,賈汝海在新建的十八間三層樓西側,臨時添造了一個第四層“手搖警報台”。
時至今日,這座“救命台”依然堅守崗位。“吳棋記是當時佛堂境內最高的建築,警報台建在此方便觀察敵情。”陳運泉說。
站在台上,閉上眼睛,周圍一幢幢高樓退出眼帘,腦海中浮現出當時的古街、古宅,似又回到戰亂年間,回到那個氣氛緊張、人們堅守家園的年代。
吳棋記民居
1942年5月,日寇的鐵蹄踏入佛堂鎮,吳茂棋帶了些細軟財物,攜全家老少棄家外逃,在建的吳棋記也被迫停工。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後,吳茂棋回到佛堂,滿目瘡痍,他經營的雜貨店也已成一片廢墟,三年前外帶的錢財亦所剩無幾。吳茂棋拼湊了家裡剩下的所有積蓄,打包北上,到上海
謀生,通過倒賣高麗參,大賺了一筆。
吳茂棋發財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請賈汝海為他重建雜貨店、續建吳棋記。卻遺憾得知,賈汝海已在1944年病故。吳茂棋再一打聽,另一位巧匠蔣明伙師傅也被日寇殺害。無奈之下,他只好請其他師傅續建。
由於師傅手藝問題,加上資金不足,吳茂棋沒能實現當初的藍圖,只留下現在這座十八間的四合院。前進十八間的地基改建成花園,形成了前園後宅的格局。為表心跡,吳茂棋還在吳棋記龍虎門上首,分別鐫刻了“與德為鄰”和“含華佩秀”兩塊石匾。
然而,吳棋記建好後,逢佛堂鎮土改,吳茂棋一天新房都沒住上,吳棋記成了一幢花費心思建造卻無人享受的寂寞民居。

高牆深巷中的木藝奇葩

機緣巧合,艷陽高照時,淫雨霏霏日,筆者都曾造訪過吳棋記,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感受。它或批彩霞外衣,或罩薄霧輕煙,好似一江南女子靜坐家中,推門入內,又為其豐富內涵所折服。
整體建築分前後兩進三開間,前進三間樓下廳,後進是中堂和正房,左右廂房各六間,成井字形弄堂。雕樑畫棟的深深庭院,工藝精美的浮雕古趣,天井裡苔痕歷歷,石階茵茵,口銜春泥的燕子在廊檐間飛來飛去,平添幾分樂趣。庭院中間砌有兩口方形水槽,一泓碧水映青天。
吳棋記民居
吳棋記民居
廳內歪斜的柱子是吳棋記的一大特色。柱子雖歪,但整幢房屋周正,不差分毫,顯示了工匠的高超工藝。“屋子建造時恰逢戰亂,資源匱乏,吳茂棋就地取材,選了質量尚佳的樹木作為建材。”陳運泉說。
吳棋記的另一特色是鐘靈毓秀的雕刻。梁軒額枋、牛腿挑廊、欄桿欞,或鏤空或浮雕,取材戲曲人物、漁樵耕讀、魚藻花鳥。從一雕一刻中,可以讀出三國演義、二十四孝等人物典故。無論是生動細緻的牛腿、古香古色的門窗、別具匠心的梁棟,抑或是浮雕、圓雕等精巧工藝,在歲月的流逝中仍顯當年神韻,可謂江南一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