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文

吳旭文

吳旭文,生於1963年12月,知名音樂人吳旭文的創作橫跨國語、閩南語和粵語。在目前音樂市場空前蕭條的時候,他也像大多數港台音樂人那樣,看好內地市場未來的潛力,決定來北京生活和發展。2001年底全家開始旅居北京並觀察內地市場,2001~2014年間因配樂,音樂教學前後旅居內地近十年至今。

合作過的知名歌手與藝人包括劉德華張學友陳奕迅郭富城黎明王力宏趙傳,大小S,齊秦李玟李小璐范冰冰李冰冰唐娜彭佳慧張清芳梁詠琪林曉培龐龍高明駿田震沙寶亮汪東城。並受唱片公司或經紀團體委託,長期訓練新人時期的陳奕迅、大小S、彭佳慧汪東城阿弟仔郭文賢 等等。

近年來投入電影配樂界,2013年參與之動畫電影配樂作品「搖滾搖籃曲Rock Rabbit」榮獲 2014年第十屆台北電影節「最佳視覺效果獎」,並於代表台灣參加 2014年第五十七屆亞太影展競賽。

2014年參與之電影配樂作品「愛琳娜 Elena」獲選為高雄電影節開幕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旭文
  • 外文名:Wu Xuwen
  • 別名:雪曼 Shermann
  • 出生地:台灣台北
  • 出生日期:1963年12月
  • 職業:詞曲作者,音樂製作人,音樂總監
  • 音樂專長:詞曲,唱,監製,配樂
  • 運動:游泳,旱冰鞋,雪板
簡介,生平,拜訪引,成長,自由,祈禱,作品,

簡介

吳旭文是90年代台灣流行音樂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尤其是在90年代下半期,炙手可熱的幾個創作人里,吳旭文雖然不是名氣最大的一個,但是他的創作才華絕對是獨一無二的。這樣,才能讓他的作品在華語歌壇最為浮躁的時候脫穎而出,讓他在華語歌壇低迷之際依然保持自己的創作水準。
吳旭文
恐怕大多數人關注的只是他的創作經歷,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個唱得很好的人,在80年代末曾經有一支風格前衛的樂隊叫做“青年”,由賈敏恕吳旭文陳正倫、杜志傑、李晉武以及張乃仁組成。而當時這支樂隊的主唱正是吳旭文。儘管那張唱片賣得並不好,但是它在當時的意義卻是劃時代的。
除了音樂專業項目外,平日也喜歡運動

生平

拜訪引

2002年時,吳旭文住在北京東北四環邊的一處很開闊的社區,這一帶住著很多搞文藝的人,他們互不相識。方圓幾里,沒有人認識吳旭文
吳旭文
見面那天是周末,陽光很充足,風也很大。我們在小區中間的一塊空地上席地而坐,聊起當年的流行音樂。周圍,聽得見風聲和小孩子玩耍的聲音。
他說那時他偶爾和朋友在小區裡的飯館喝酒,有時喝得微暈盡興時話就多了。他說自己很怕去KTV,因為自己的耳朵太怕吵,過度或不足的聲音、頻率都讓他不安焦慮。錄音室裡面呆了十幾年,當然害怕KTV。有一陣子常和高明駿我們二,三家台灣人一起去郊外溜孩子。他說自己特別喜歡一些安靜的地方,一些有古蹟的地方。來北京前他去過國外幾個大博物館,每次逛博物館就是20~30天,他覺得北京自身就是一個大型的博物館。
2001年初,吳旭文來北京製作任賢齊唱片的時候,在王府井一帶看到有人在挖土,他看到人們挖出了一些明朝的東西。隔一年後,2002年就已經陳列在博物館裡。忽然間他覺得很感動。他說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個過程。是的,參與一個過程,這很重要。北京的流行音樂未來是否有著無限可能的發展前景倒還其次,能參與這個過程卻是一件對台灣音樂人很有意義的事。
儘管還有更多的事情吸引著吳旭文,但這件事很可能是吳旭文後來選擇留在北京的直接原因。

成長

因為那張自己主唱"青年專輯"吳旭文進入了這一行。第一次Nova唱片發行賣了500張,後來滾石“歷史上遺落的經典”再發行一次賣不到2000張,那時候人們還不能接受那么吵的東西。但是業內人士卻給了這張唱片很高的評價。
吳旭文說,“那時候大家都年輕,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想起大家該一起組團唱一點什麼?就馬上自費租設備租場地半工伴讀。作品也是一樣,我們不覺得有深度,想到什麼就講什麼,整個唱片的概念只是一個故事的結構和腳本。”
搞樂隊孤芳自賞之後,吳旭文開始反思流行音樂的內涵,那時候台灣流行音樂剛剛開始起飛,這一代聽西洋音樂長大的台灣人開始著力營造中文流行音樂的氛圍,吳旭文參與了這個過程。
“每種音樂都有它需要被尊重的地方。包括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的內涵就是要夠膚淺,夠膚淺的流行音樂卻有了自己的內涵。"
"一首歌能打動那些12歲18歲25歲的人,就是一種專業"
"流行音樂的價值在於它能在2分鐘內安撫了許多各類情緒此刻正處於邊緣的人們。”
1996年前後,一旦你打開台灣電視,如果有十首歌在打榜,十首歌里有四首一定出自吳旭文之手。

自由

當年剛剛開始做幕後的時候,吳旭文覺得當歌手是一件虛無飄淼的事,而做幕後比較像一個事業。
吳旭文
“後來才知道當歌手也是一個事業,還要花很多時間去經營形象。而作幕後寫東西的無所謂,不需要顧及自己的形象。可以穿著拖鞋就出來,因為沒有人認識你是誰。”
剛來北京的日子,吳旭文不急著投入工作,他說自己要進一步認識和了解這個環境,和一些音樂人交流。他也經常去酒吧聽一些樂隊,他說內地的樂隊原創性並不缺乏,就怕大陸對外開放幅度越大,原創音樂的精神就一定越低。他覺得做樂隊技術不一定高超,但立場與原創性開發必須堅持,這個和流行歌曲的配方不一樣。在他那時看過的樂隊里,他覺得子曰二手玫瑰都是相當不錯的。
當過五次金曲獎各類評審的他說,“華人血液的冒險精神明顯低落,所以台陸二岸樂隊不是日趨於保守,就是只滿足於融合西方幾個樂隊的精髓當拼盤樂隊。
吳旭文寫過的歌里,有很多女性的角色幾乎都是以自己母親王好女士為藍本!他說一開始自己寫詞,只是因為有些旋律老記不住,後來自己為了嘗試不同旋律的感受,就試著加些歌詞做變化,詞就越寫越多也花了我很多時間去琢磨文字。居然也寫出很多不錯的作品。“我的歌詞不算特別,但總能和旋律很搭,詞曲只要能勾到聽者的魂魄就足夠了。詞和曲一起出來,常常一首歌寫20分鐘就差不多完成了。”
那時吳旭文因為創作的歌曲《肉麻情歌》反響不錯,而且被錢櫃選為廣告片主題歌。吳旭文說那首歌是為了討好自己老婆寫的,
劉德華唱的他很不滿意,“如果讓我去監棚不會讓他唱成那個樣子的?”
"我只能說,監棚人不能對歌手太心慈手軟,慈母多敗兒啊哈哈!“
“那你想不想自己拿回來自己唱呢?”
“想啊。”吳旭文說。
在唱過吳旭文歌曲的歌手裡,吳旭文滿意的很少,“十個中或許有一個比較到位的,像陳奕迅張學友CoCo彭佳慧,這些我覺得還相當不錯的,其實他們都還可以更好,只是唱片,歌手一旦被商品,標籤化了,就很難回到初衷。所以十年後大多歌手唱的跟十年前還是一樣的水平,鐵粉大眾媒介都有責任。”

祈禱

吳旭文覺得內地唱片業需要有計畫性的扶持與政策結合的商業運作,像輔導國內各類產業一樣。“我不願意看到這裡成為日韓流行音樂的殖民地。"
“台灣流行音樂起步的早,當時大家也就有時間去摸索慢慢從一手包辦,後來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但是這種機械化,量產化的流程有個缺陷,就是基本上前後環節不太交流。每個流程都很孤僻,大家都很太專注於自己的環節,像白老鼠一樣,在恐懼中慢慢衰老。”
“大概2000年後,台灣的流行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沒安全感的狀態。唱片公司抓不到市場反應。以前市場熱絡時,唱片公司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適合的歌。現在是大家都在亂抓歌,只要一首歌闖紅了就不至於虧本,當十首歌有十個機會時,反而首首摸不到底又舉棋不定?唱片專輯變成收集主打歌的大拼盤。當時整個台灣歌壇都是這種思路。後來我覺得這一點也未必是壞事,如果台灣唱片公司格局,市場都有限,沒有天災衝擊就不會惹人思考華人流音樂的存續問題。沒有這個天災,內地流音樂會不會發展得更摸索?”
吳旭文說自己喜歡大陸各類原創的電影,他喜歡裡面令人“感動的要死的”大山大水。“台灣就不一樣,流行音樂也是同一個道理。台灣電影常常是一杯咖啡一個風鈴之類精緻的故事。”吳旭文很形象的比較了兩地大眾文化的特色。
“我期待未來華人音樂在北京,地球上的流行音樂重鎮在中國。音樂消費人口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參與這個過程變得很珍貴。從前我很關心成果和票房,但那絕不是我現在生活的全部和價值。”

作品

陳奕迅《拜訪》《一滴眼淚》《Style》《到此一游》《預感》
劉德華《愛不死》《肉麻情歌》《直覺》《完美》
張學友《人在雨中》《心碎了無痕》《好呆》《走過1999
郭富城《神經》《等愛的人最孤單》
黎 明《為我停留》《寧願時光倒轉》
張智霖《愛的時光》
蘇永康《如果這是我愛你最好的距離》《SORRY》
高明駿《某年秋天某個時候》
李亞明《成長》《狼遇見羊》《枕頭》《鳥和樹》《王老爹的搖籃曲》
游鴻明《在愛一遍》
李 玟《暗示》《美麗笨女人》《玫瑰園
楊 林《她比我更好嗎》
張清芳《哎喲喂呀》《不敢講》
張柏芝《怎么會那么笨》
陳曉東《實在》
陳潔儀《別讓我恨你》《入戲太深》
梁詠琪《簡單生活》
劉虹樺《幹嘛?!》
徐懷鈺《友情卡片》
齊 秦《貝多芬聽不見自己的歌》
張信哲《握握手好嗎》
陳慧琳《Sugar》
蔡 琴《新月》
彭佳慧《真心話》《不夠小心》
王馨平《在我心裡放了一把椅子》
趙詠華《斷了氣》《我們的故事》
王力宏《去愛》
堂 娜《自由》《奢求》《解藥》
萬 芳《心安》
黃 磊《啦啦歌》
吳奇隆《再相遇》
趙 傳《我願意》《我的國歌》
何潤東《醉生夢》
王雪娥《蚊子》《手》《BON!BON!BON!》
辛曉琪《難得糊塗》
朱 茵《刷牙》
南方二重唱《雨衣》《海》
林志穎《有了你什麼都不缺》
彭靖惠《陪你》
孟庭葦《逃》
黃品源《你都在身邊》
阮丹青《想確定》
林志炫《現在我這么想》
范曉萱《領銜主演》
娃 娃《祁禱》
黃乙玲《半覺悟半清醒》
潘美辰《顧慮太多》
庾澄慶《不可收拾》
古 皓《DA DA 搖滾》
娃 娃《你愛我多還是我愛你多》
張信哲《握握手好嗎》
鄺美雲《你不會不懂》
蔡琴《落一滴淚》
萬芳《需要》
關淑怡《重逢》
胡雁,廖 昌永《平安中國》
杜衡奕《祖傳脈血》
沙寶亮《1314》《More More More》
王麗達《500里》
以上作品均可從 MUST 中查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