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立柱,康熙五年(1666年)。坐東南朝西北,面積約660平方米。前臨溪,後依山,前後三進建築,包括門樓、正堂、後堂,各進之間設天井、走道。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後雙步用三柱,重檐歇山頂。檐下四周通施斗?。正堂面闊五間,進深六間,懸山頂。明間採用減柱造法,抬梁式梁架,次、稍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後堂倚地勢而建,與正堂高差3.56米,兩側設踏跺而上。後堂結構較簡,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明間設神龕,置祖宗靈牌,前廊柱間施美人靠。其斗?和梁架結構比較特殊,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建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