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俊為何讓人敬重

吳文俊為何讓人敬重2017-05-22 來源: 人民日報 喻思孌

文章說,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先生辭世,引發世人無盡追思。人們追憶吳老的科學貢獻,更敬仰他淡泊名利的態度和探索科學的境界。生活中的吳老,衣食簡樸、居所陳舊,從不主動爭取榮譽,視得失如過眼雲煙;學術中的吳老,則嚴謹求實,永葆熱情,不斷開拓,花甲之年還學計算機語言,每天清晨就到機房等候,“連續八九個小時工作”,徜徉在“數學王國”中近乎忘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吳文俊為何讓人敬重
  • 作者:喻思孌
  • 作品出處:人民日報
  • 文學體裁:議論文
內容簡介
隨性淡泊的處世方式與科學上的孜孜求索,兩者初看似乎並沒有直接關係,實則如硬幣的兩面。科學探索是駝淋愚趨追求真理的過程,其動力源自於對未知領域的好奇,滿足的是自我求知慾,其精神核心是出於對真理本身的興趣和追求,而非外在的功利目的。吳老對數學始終保持一顆純淨的心靈,來自其對知識本身沒有雜質的專注,如此才能摒棄功利因素,對科學葆有孩童般的感情,成為數學界的“老頑童”。正因為如此,吳老在上世捆船組紀50年代拓撲學提出“吳示性類”“吳示嵌類”“吳公式”等影響深遠的經典性成果後,又能再攀高牛阿霸峰,開創了嶄新的數學機械化領域,提出用計算機證明幾何定理的“吳方法”。
  糠龍笑腿對名利的超然物外,對科學的執著忘我,是不少科學大家共同的特質。他們沉迷於探求真相、追求真理,而較少考慮外在功利。著名數學家張益唐,在世界性數學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問題上完成了令世人讚嘆的突破,成名後依然故我,散步、聽音樂,思考“虛無縹緲”的問題,“不想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者”。已故的付狼“布鞋院士”李小文,是我國遙感領域的學術泰斗,滿身痴詢匪漏氣、俠氣;他不修邊幅、常穿布鞋,曾因“衣冠不整”被保全攔在校門之外。
  吳文俊、張益唐、李小文等大家,守住了科學探索應有的淳樸本真,所以能不隨波逐流、擁有超出常人的定力和眼力。正如吳文俊先生生前所言,“開創屬於我們自己的研究領域、創立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吳文俊們”的為人為學,對現實而言是一面很好的鏡子。當前,有些科技人員一味把研究當作謀生的手段、晉職升遷的敲門磚,有了點成績就淺嘗輒止、另謀高就;有些人為了早出成果、早出名,避重就輕、見難就退,專挑“木板薄的地方鑽孔”,亦步亦趨追熱點,熱衷於“數論文”。名利驅動而非追求科學、探求真知的科學研究,雖然表面上好像走了“捷徑”、討了巧,結果卻是“日計有餘、歲計不足”,看似文章、專著不少,實則貢獻很少,最終浪費的是自己的大好年華。
  對於多數人而言,他們可能並不太懂“吳示性詢紋和類”等艱深的學問,他們發自內心地敬重、推崇吳老這樣的科學大家,也折射出對時下所謂“精緻的利己主義”的厭棄,對回歸科學本真的期待。“吳文俊們”的純粹、淡泊,為世人樹立了科學研究者應有的精神坐標。學習、傳承科學前輩留下的精神遺產,使之薪火相傳、內化於心,可能是對逝者最好的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