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端(1908~1999) 又名森藩。福州市區人。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德化著名的攝影師,當時馳名的德化“東升照相館”主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慶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1999
- 性別:男
人物生平
清光緒卅四年(1908)農曆五月廿九日,吳慶端生於福州市通湖路—剪紙、塑花民間藝人家庭。父吳錦雲,原籍永泰葛嶺,家貧,人極聰明,遷徙福州謀生,後定居於“花市一條街”的通湖路,靠經營剪紙與塑制綢花紙花為生,是一位剪紙制花民間藝人。吳慶端有兄弟9人,他居幼。在清末民初國家積弱、帝國主義列強魔爪一齊促向中國、肆意侵略掠奪的年代,社會動盪,國民經濟破產,市井蕭條、民不聊生。吳錦雲夫婦歷盡艱辛,既要為孩子建家、又要維持一家一二十口人溫飽確有困難。為多方設法謀生之路,民國9年(1920年),讓13歲的幼子慶端去一家照相館當國小徒,為其掃洗地板清理衛生等打雜事務,後來也幫點相片浸泡、烘乾等帶有一點技術性活兒。其時,適有一鄉親欲去印度支那半島北部的越南(時稱安南)謀生,小慶端人小膽子大,即離開該相館,隨其鄉親去越南闖世界,想謀尋一條較好的人生出路。但因年紀太小,又無技藝基礎,謀生困難,不得已隨人輾轉至香港,又是碰壁,最後只得返回福州,仍到照相館去學舊行當。
吳慶端歷經三年的學徒義務勞動生涯,開始獲得一點微薄報酬,也較常接觸技術性的活兒,有時也上機為顧客拍照。年齡漸長,靠他機靈敏銳的頭腦,在長期耳聞目染過程中,掌握了一定技術要領。後來又到另一家相館去當夥計,獲得較多一點的報酬。
吳慶端經過10餘年的夥計生涯,由於他的悟性與善於鑽研,已成為當時福州攝影界一位頗受顧客稱許的青年拍攝者。但夥計報酬低,經濟困難,至29歲尚未成家,孑然一身,在當時已是大齡青年。一日,一位美麗清純、含羞稚態的少女走進相館,要求拍照;憨厚沉寂的吳慶端,一時被眼前這位妙齡少女吸引了。而這位美少女,見到眼前這位憨厚穩重的異性青年,亦不無好感。就這樣,兩人一見鐘情。這時,吳慶端的父母已經去世,就自作主意,通過兄長等出面,托媒說親,徵得女方父母的同意,行聘定親,未幾結婚。時民國25年(1936)。這位成為吳慶端妻子的美少女,叫毛美英,人名相副,當年17歲。在他們結婚的年代,男女青年的婚姻,都是雙方父母包辦,即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青年雙方連見面的權利和機會都沒有,豈可有“雙方同意”?更何能“自由戀愛”。而他們倆的這樁婚姻,可以說是當時最進步、最文明、最幸福的“自由戀愛”美滿姻緣了。
他們婚後,吳慶端仍於照相館當夥計打工,小倆口過著幸福的新婚生活。吳憨厚樸實,年長成熟,毛年輕美貌,嬌稚可人,真是“天賜良緣”一對。吳慶端非常體貼疼愛嬌妻,小倆口恩愛情深;翌年10月,生下長女梅英。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這年的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在河北宛平城挑起了“蘆溝橋事變”,艱苦、漫長的8年抗日戰爭開始了!日寇鐵蹄迅速踏遍祖國東南沿海各地,日機到處狂轟濫炸,尤其大中城市。福州上空敵機不時盤旋轟鳴,投下一顆顆噬人的炸彈,機槍低空掃射,無數同胞血肉橫飛,慘死於日寇的炸彈槍口之下。未幾福州淪陷,日軍到處擄掠姦淫燒殺,一批批苦難同胞被逼背鄉離井向外逃亡。吳慶端、毛美英小夫妻歷經一次又一次膽顫心驚、喪魂落魄後,卻一次次僥倖地躲過了日寇的炸彈與槍口。不久,他們又生下長男永慶。但越來越瘋狂的轟炸與獸性的擄掠姦淫燒殺,使吳慶端夫婦驚魂難定,寢食難安,惶惶不可終日。民國32年(1943)冬,終於迫使他們離開福州,躲到偏僻的山區德化。
吳慶端為了日後的生計,事先買到了一架舊照相機。臨行時,他們換上了破爛的衣服,裝成蓬頭垢臉;準備了兩隻竹籠,讓一雙兒女小梅英、小永慶坐在竹籠里,僱人挑著走;吳慶端自己扛著照相機,夫妻兒女倉皇出逃。但他們走不多遠,逃到江口時被鬼子兵逮住了!當年傾倒丈夫的美人兒毛美英剛20齣頭,仍非常年輕漂亮,鬼子兵個個面目猙獰,凶相畢露,動手動腳,垂涎欲滴,醜態百出;正擬將她拖去施暴,競發現她的手上、身上、四肢滿是爛瘡膿泡,有些爛瘡汁液淌流,讓人目不忍睹,這才惡狠狠地放開了她。他們幾人暗自喘了口氣,低頭疾走,迅速離開江口,渡向對岸,驚險地逃過可怕的一劫!一身又癢又痛難奈的“爛疥瘡”,這時卻成為她的“救命星”,使她免遭厄運。否則,像其他不幸的女同胞一樣。被擄去剝光衣服、輪姦後吊在樹上、割去乳房、糟踏至死是免不了的事。世上是禍是福,好事壞事,豈非難以料想與論定?
他們離開江口渡抵西南岸後,似驚弓之鳥,往大樟溪上游奔逃。該逃多遠、逃往哪裡?他們心中無數。只想能逃離鬼子兵越遠越好,逃離敵機的炸彈、機關槍口越遠越好。他們沿溪溯流,日行夜宿,過永泰縣城、嵩口、洑口,到達德化縣境,過“水口關”,走了7天,來到偏僻的德化山城。
德化縣城地處閩中戴雲山區萬山叢中,他們認為,此地該可以暫時棲身了。他們落腳後,租住於當年岳美街的東頭店屋,喘息以後驚魂稍定,即開始安排生計,開了間“東升照相館”(實只一間小工作室兼攝影房),開始投入新的生活。
吳慶端從小受家庭環境薰陶,有一定的藝術素養。他聰明勤奮,恬默沉毅,能吃苦耐勞;於福州幾家相館當夥計,經20餘年的攝像生涯,技術經驗豐富;加上他對技藝有精益求精精神與為顧客服務、為顧客負責的良好職業道德,業務局面迅速打開,成為當時德化城關三家照相館信譽最高、業務最好最忙的一家。當時照相器械設備等很落後,拍攝時沒有燈光調節(13年後德化城關才開始辦小水電),全靠自然採光,全靠眼力、經驗掌握操作。因此,照後的底片沖洗後,必須靠人工用削尖的鉛筆在適當光線下進行技術處理與藝術修飾加工,洗出的相片才能達到黑白明暗適中、影像清晰自然的良好效果。所以,要拍出一張理想的照片並非易事。他為了保證相片的質量,對每一個技術環節均一絲不苟,從未輕易放過;經常廢寢忘食,有時下午2時還未吃午飯,凌晨雞啼還未安睡。因此,當年出自吳慶端手上的作品——德化東升照相館的照片,都可稱之為上乘之作。當年他初到德化拍攝的照片,60年過去,至今仍清晰如新。
1950年,由於業務發展的需要,吳慶端將他的東升照相館遷至城關最繁華的塔雁街。他除了城關城郊的拍照業務外,還經常下鄉巡迴拍照,足跡遍及全縣。1950年代全縣所有完小的畢業照,幾乎出自他的鏡頭。集體化時期,他的照相館並人德化服務社,吳慶端成為服務社集體的一員。1958年冬,全國人民公社化,吳慶端時已天命之年,萌生落葉歸根念頭,遂將妻兒遷回福州,自己暫留於德化服務社。1962年,他本人也要求回福州,但由於德化服務社再三挽留,他只得來回於福州、德化之間,至1964年才把戶籍等一切手續辦妥遷回福州。他在德化照相20餘年,足跡遍及全縣,其技術、為人、職業道德等給德化人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吳慶端的妻子毛美英,於1973年辭世,終年54歲;吳慶端於1999年12月27日辭世,終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