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過年風俗

吳川過年風俗

每年春節期間,吳川市城鄉都有醒獅上門賀年的習俗,因為民眾認為瑞獅拜年可驅邪消災,瑞氣吉祥。熱鬧的獅隊既攪熱了新年節慶,也增添了節日氣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川
  • 行政區類別:廣東省轄縣級市
吳川過年風俗
吳川過年風俗
吳川,初一當天除此起彼落隆隆的鞭炮聲外,聽到的便是由遠而近或由近而遠的獅隊的鑼鼓聲了(城區禁炮後就只聽到鑼鼓聲了)。這些獅隊都是由本鄉本社組隊,專門為本境份(依照舊例劃分的社鄉境址)內的鄉親賀年祈福的,也有城郊鄉村獅隊進城為商鋪賀年或為由本村搬進城裡居住的鄉親賀年助威的。
舊時對舞獅非常重視,崇尚練武,各鄉村、廟堂大都有獅班和功夫館,就連各中國小都有學生武術隊。各村都請本村或外鄉的能人做“教頭”,都敬華光像,尊華光為師祖。學功夫和舞獅要交一定的錢或谷、米,一般以三個月或半年為期,每期開班第一天都會師徒聚餐“打鬥四”(自己煮飯做菜吃喝),俗稱“吃牙期”。每晚一響鼓,鄉親們都自覺到廟堂或打穀場去跟師傅學扎馬、打功夫、練舞獅。練功夫和舞獅是非常辛苦和耗體力的事情,因而練到深夜結束後師徒們時常煮魚粥或雞粥吃,稱為“吃夜粥”,俗語“吃過夜粥”(練過功)就是這樣叫開的。他們經常練刀、槍、劍、棍或南拳北腿,學龍、蛇、虎、豹、鶴形五大拳和猴形拳、鷹爪拳,練單獅、雙獅,還有吳川獨有的舞貔貅,看過《少林寺》等電影后還流行學醉拳、少林拳、武當功、氣功。他們還經常互相拆招切磋,或與鄰鄉的武館過招,或接受外人“踢館”的挑戰。能入選參加練功習武是非常榮耀的事情,引得那些沒份的小孩好生羨慕,每晚都圍觀或在旁邊磨拳擦掌、動手動腳學幾招花拳繡腿。他們除平時訓練和節慶表演外,春節登門賀年是重頭戲。
新年初一當天,各村的獅隊、功夫隊拜過土地公後,首先要到師傅家拜年,以謝師恩,然後再走家竄戶,到各家各戶去拜年。他們多的有上百人、多頭獅子、貔貅,還有八音鑼鼓隊、彩旗隊、武術隊,少的一個獅子十數人或幾個人。有的獅隊中還有人著戲服、戴面具扮土地公土地婆大肚佛馬騮(猴子)等隨街攪笑呢。他們著裝統一,隊伍整齊,彩旗獵獵,鑼鼓喧天,行進得有聲有色。農村的獅隊一般在本村的境份內巡遊,不能游過界,舊時越界游獅很容易引起紛爭、打鬥。如恰好與鄰村的獅隊會獅,既互行獅子禮,又傾力把獅子舞到最出色,大家暗中較勁,一比高下。過去常有大戶人家設大“紅包”招引各鄉獅隊前來比武爭鋒打擂台的,應邀的獅隊使盡渾身解數一決雌雄,不僅是為了大“紅包”,還為了那面大錦旗。
每到一商鋪或民居,屋主都會點燃鞭炮引獅,然後獅隊拉開陣勢,表演武術。隊員們爭著亮相,有的束著紅綢帶,有的赤膊上陣,露出起塊的肌肉和手臂上的“老鼠仔”(肌肉疙瘩),那眼花繚亂的招式、呼呼作響的氣勢、穩紮如松的馬步常贏得陣陣掌聲和喝彩聲。他們還輪番表演舞獅、采青,還舞獅入屋驅邪獻瑞。采青表演一般在門外進行,屋主用桔子、生菜、生蒜與“紅包”綁在一起作“青”,由樓上往下吊在半空中,讓獅子“吃掉”,以示發財合算,如意吉祥。采青是有套路的,舞獅者隨著擊鼓的節奏,兩人前後上下默契配合,舞出很多招式,最後兩人才疊羅漢抬頭吃“青”,手由獅口伸出摘取“紅包”、桔子、生菜、生蒜,直到把“青”吃入“獅肚”、“紅包”放進口袋完場。有時有些大戶人家有意“作梗”,把大“紅包”吊得高高的,需要獅隊十多人用藤牌疊兩三層的羅漢才能採到,好讓圍觀的人欣賞到精彩的多層疊羅漢舞獅。采完“青”後,獅子再舞進屋廳,為坐在正位的主人拜年。過去在屋廳里舞獅是不能碰到任何東西的,有的主家還在盛著“紅包”的八仙台的前面放上一兩張凳子,增加難度“作難”獅隊以增加“看頭”。獅子舞罷是要退身而出的,不能掉頭,這是行規。鑼鼓聲、鞭炮聲、歡騰的獅子送來了吉祥瑞氣,帶來了歡樂的氣氛,不僅令主家眉開眼笑,獅隊還得到了大“紅包”,真是皆大歡喜,和樂融融,得意洋洋。
隨著時代的變遷、習俗的改變,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村民們熱衷於外出務工經商“搞副業”掙錢,設館習武之風日漸式微,甚至沒有人練武了,師傅也被迫改行,到街邊去擺武檔,賣蛇藥、跌打藥酒甚至假藥了,但年節喜慶的舞獅活動和新年獅隊拜年的舊俗不改,城鄉依然流行。近年來,有外地人利用吳川這一習俗,春節期間組織三五個人衣冠不整、舞著邋遢的小獅子挨家挨戶去亂舞一番以索取錢財的,不僅不受歡迎,民眾還蔑稱他們為“走大吉”(竄門乞討),這就另當別論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