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木魚

吳川木魚為廣東湛江地區民間曲藝形式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川木魚
  • 性質:民間曲藝形式之一
  • 所屬地區:廣東湛江
  • 流行地區吳川市梅菉鎮及附近村鄉
簡介,歷史,特點,曲目種類,現狀,

簡介

吳川木魚為廣東湛江地區民間曲藝形式之一,流行於吳川市梅菉鎮及附近村鄉,曲調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歷史

從事吳川木魚演唱的藝人歷來多為梅菜鎮內盲人院的女性,伴奏樂器只有一把自彈自唱的三弦琴。盲藝人身背三弦琴,由一明目婦人或小女孩扶著領路走街串鄉,挨家過戶去彈唱,以求主人給“利是”,或被數戶人家集錢請到街頭巷尾演唱,或被某戶有錢人家請到家中演唱。有時由聽眾點曲目,按曲付酬。可見吳川木魚只是作為盲人院內女藝人的謀生手藝,並代代相傳。
至於吳川木魚何時形成,雖無史書方誌記載,但據當地老前輩追憶,約在清中葉已十分流行。據盲藝人楊少芬(1919年生)回憶,她自幼雙目失明,2歲進盲人院,師傅叫四姐,是情茂村人,嫁吳陽下街,丈夫去世後,便進盲人院學唱木魚為生,而教她的師傅現已有兩代了。

特點

吳川木魚的演唱是用吳川市梅菉鎮的地方語言,近似廣州方言粵語歌謠的音調。旋律抒情優美、平和流暢、詞句結構雖嚴格,但較口語化,演唱時也比較靈活自由,故很受當地民眾歡迎。它的文學體裁格律和句式結構,一般為七言韻文,與民間歌謠及律詩詞近似。基本為七字句,四句為一小段,但有時也會根據內容需要,出現多字句、反覆句或加補音等。早唱詞中講究平仄聲韻。通常第一句的尾字為上平或仄聲。

曲目種類

吳川木魚的演唱曲目,一般可分兩大類:一類為短小的恭賀新禧、節日祝願的吉利歌。如《正月年新歲又新》、《五福臨門萬事興》等。這類短曲都是在逢年過節時,站到各家各戶門前彈唱求主人給利是。另一類是有故事情節的長篇敘事曲目。如《梁祝十八相送》、《十教婦人》、《十教才郎》、《周氏教女》、《趙化龍祭尊》、《高問舉》等。這類長曲目,不分節,大多在晚上由街坊鄰里酬錢請唱或被請到有錢人家中唱。

現狀

近年,由於流行音樂的興起,聽的看的文藝形式繁多,人民民眾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盲人院內的謀生方式也產生相應的變化。而且從事木魚演唱的藝人日漸年衰,又缺少後繼的傳唱接班人,故此很難再聽到那些瞽目藝人背著三弦琴到街坊鄉鎮去挨家挨戶演唱的木魚聲了。
吳川木魚是百年來為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曲藝形式。唱詞口語化,容易上口。故在民眾中能廣泛流傳。許多人也會順口哼上兩段。近二三十年來常有不少喜愛曲藝的男士們親到盲人院去拜師學藝。有的還精心收集錄音整理,製成吳川木魚錄音帶翻制傳唱。有的進行改編譜曲繼承發展。新編的吳川木魚曲藝經常參加文藝晚會演出,不少還參加匯演獲獎。如《春滿吳川》、《文明村莊文明人》等,廣東珠江經濟電台、湛江電台曾播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