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定九(1890.2-1930.5),名鼎,字定九,男,上海嘉定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著名報人,《京報》創始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定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嘉定
- 出生日期:1890年2月
- 逝世日期:1930年5月
- 職業:建築師、報人
- 畢業院校:日本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
- 主要成就:新聞經營管理、新聞學研究
- 代表作品:《新聞事業經營法》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早年求學上海南洋中學。畢業後公派赴日本留學,在名古屋工業專門學校學習土木工程,1918年3月畢業。留學時結識在東京政法學校讀書的邵飄萍,遂成密友。學成回國後任職北京市政公所。同年10月5日,與邵飄萍、湯修慧、潘公弼在北京城南珠巢街創辦《京報》。同時期奉命負責改建原位於西總布胡同的“克林德碑”,完工後更名為“公理戰勝”牌坊(1952年改名為“保衛和平”牌坊),矗立於中山公園南門內。
人物生平
1920年9月,《京報》復刊,在邵飄萍力邀下辭去市政公所公職,專職於京報社,並出任總經理,主要負責發行、財務、總務等經營管理工作,兼記者和編輯。1925年下半年,《京報》館在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建成新館,從實地勘測到畫圖設計均由其精心策劃,鐫刻在樓頂上端的“京報”兩個大字,亦出自他手筆。其時,《京報》最高發行量曾達到6000份,一度成為當時發行量數一數二的、最有生氣的北京地區大報,在第一次大革命高潮中成為北方進步輿論的一個重要陣地。
在採訪、寫作方面成果豐碩。曾對馮玉祥進京、孫中山病逝等重大歷史事件作過專題採訪。長篇紀實《留東憶語》,為其在日本留學之所見所聞,在《京報》上連載受到讀者歡迎。1924年4月某期《京報》副刊上曾登載白翁寫的一首仿《陋室銘》的《京園銘》。此文每句文詞都詼諧地影射一個經常在《京報》上撰文的記者或作家。銘文曰:“園不白開,角紅則名。劇不素人,福至禪靈。斯是京園,惟劇是評。松水半江綠,君山一發青。檢場尋一士,散場定九更。可以問步堂,質鏡清,有唱工之凌老,無做派之飄萍。小隱曰:何陋之有”?銘文中的人,即王小隱、邵飄萍、徐凌霄、龐鏡清、劉步堂、吳定九、徐一士、顧君義、白翁、韓世昌。
辦報之餘潛心新聞學理論研究,所著《新聞事業經營法》一書,由上海聯合書店出版,1930年4月初版,1932年重版。該書是我國第一部新聞經營管理方面的專著,專業指導性強,實用價值高,具有開拓性。
1926年4月26日,邵飄萍在《京報》館附近被奉系軍閥逮捕,吳定九逾牆而逃,幸免於難。邵被害後,《京報》館被封。兩年後奉系軍閥倒台,《京報》得以復刊,但元氣大傷,已無法再現昔日輝煌,只能慘澹經營。這期間,吳定九一直留守《京報》協助湯修慧,因長期過度操勞而積勞成疾,患上肺癆病,於1930年5月病逝,年僅40歲。社會各界及新聞界同仁對這位新聞人才的英年早逝無不扼腕嘆息,稱其為“京報元勛”或“京報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