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就
有名無姓
吳奈溫生於1911年5月14日,2002年12月5日仰光在病逝。吳奈溫原名德欽秀貌。緬甸人不論男女,都是有名無姓,他們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一個稱呼,以便表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和官職的區別。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思即自謙為“弟弟”。對長官或長輩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吳”,意思即敬稱對方為“叔叔”、“伯伯”。對平輩或年輕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思即稱對方為“兄”。對年輕女性稱“瑪”,意為“姐妹”,有地位或年老的女性稱“杜”,意為“姑”。緬甸女人的通稱是“瑪”,意思是姐妹。不論已婚或未婚,年齡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都可稱“杜”,意思是姑姑或阿姨。
所以吳奈溫並不姓吳,受排華浪潮的影響在緬甸華人與當地緬甸人在公開場合穿同樣的服飾,講著一口道地的緬甸話,使用緬甸人的名字,與緬甸人雜住一起.在身份證件上,華人也不再表明自己是華人,反而極力掩飾自己是華人,免得受到歧視。
緬軍之父
吳奈溫在仰光大學讀書時他參加過反英學生運動。他還曾跟隨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從事民族獨立運動,是有名的“三十志士”之一。吳奈溫由於與
昂山共同創建了緬甸獨立軍而被稱為“緬軍之父”。1949年以後,吳奈溫長期擔任緬軍總司令,總參謀長。
1962年,吳奈溫創建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並任主席。此後,他一直擔任緬甸黨、政、軍最高領導人。直到1972年4月,吳奈溫宣布“還政於民”,辭去軍職,專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和總理。1974年初,新憲法實行,革命委員會解散,民選政府成立,吳奈溫當選為國務委員會主席,即總統。
1978年3月7日,緬甸人民議會選舉吳奈溫連任國務委員會主席和總統。1981年11月,吳奈溫宣布辭去國務委員會主席職務,由吳山友接任。1988年7月,吳奈溫辭去綱領黨主席職務,由吳盛倫接任。
奈溫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於1911年5月14日出生在緬甸中部卑謬縣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吳奈溫其實是華裔與緬甸人混血後代。靳雲祥介紹說:“據我聽說原來他母親還是包小腳的呢。他們家是從廣東
梅縣去的客家人。”林錫興教授也表示說:“有人問過他,他說他是緬甸人。但是他也不否認他是華裔。反正就那麼回事了。” 他曾經在仰光大學學習醫學,但未畢業就去做了一名郵政職員。此後他於1939年加入緬甸人民革命黨,投入了日益高漲的反英國殖民統治運動(緬甸於1886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37年又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1942年,日本軍隊入侵緬甸,代替了英國在緬甸的統治。吳奈溫於1945年參與組織指揮“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舉行的抗日起義,配合盟軍的反攻,把日軍趕出了國門。但英國殖民者捲土重來,吳奈溫又配合緬甸“國父”昂山領導爭取獨立的鬥爭。昂山於1947年遇刺逝世後,吳奈溫成為爭取獨立鬥爭的重要領導人。1948年1月,緬甸獲得獨立。吳奈溫歷任緬甸國防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總司令、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和內政部長。
1962年3月2日,由於不滿
吳努領導的政府對少數民族叛軍作出讓步,吳奈溫發動不流血政變上台,自任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主席、政府部長會議主席(總理)兼國防部長和國防軍總參謀長,開始長期的執政。1981年11月,70歲的吳奈溫辭去其他職務,專任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主席,實際上還控制著實權。奈溫執政期間,推行的經濟政策並不成功,原來在東南亞比較富庶的緬甸到1987年被聯合國列為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
1988年7月,緬甸全國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吳奈溫被迫下台。9月18日,
蘇貌接管政權,並以強力手段控制了局勢。許多人相信,蘇貌的鐵腕行為實際出自已經宣布“退休”的吳奈溫的支持。1992年
丹瑞取代蘇貌掌權後,吳奈溫的政治影響力逐漸減退。
隨後,以丹瑞為首的緬甸軍人政府為了鞏固其軍事政權,開始規範商業行為,加大反腐力度,吳奈溫的女兒和女婿吳埃梭溫夫婦試圖壟斷緬甸移動通訊領域的努力失敗,吳奈溫家族生意遭受巨大損失。由此引發了對現軍人政府的不滿,並企圖再度策劃軍事政變,推翻軍人政府。
2002年3月4日,緬甸軍人政府以“陰謀推翻政府”的罪名對吳奈溫一家實施軟禁。同年9月,吳奈溫的女婿和三個外孫被處以死刑。2002年12月5日,吳奈溫在家中去世。緬甸媒體對他的去世或者葬禮沒有進行任何報導,其葬禮也沒有任何緬甸軍人政府領導人出席。
功過評價
緬甸式社會
吳奈溫執政後,主張在緬甸實行“緬甸式的社會主義”,一度對主要工商企業和銀行等實行國有化。幾年後,他在經濟政策上進行了一些調整和改革,放寬對私人工商業的限制,恢復吸收外援和外資。這些措施對緬甸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政治外交上,吳奈溫執政時期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奉行獨立自主的、中立的不結盟對外政策。他主張同一切國家保持友好,但不為任何大國所左右,不參加大國集團,也反對把不結盟國家變成第三集團。吳奈溫政府還重視發展同鄰國的友好關係,大大加強了同
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吳奈溫曾以政府總理身份訪華,與中國簽訂了《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和《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的協定》,為後來《中緬邊界條約》的正式簽訂打下了基礎,吳奈溫前後共12次訪問中國。
支持者評價
對他的功過,他的支持者評價說,緬甸獨立以後,奈溫從國內民族分裂活動和政治不穩定中把國家統一起來,他是真正的戰士和國家英雄。批評他的人說,他把國家引向貧窮和孤立,他是一個獨裁者。
對他的個性,外電報導說,奈溫是個“花花公子”,一生結過7次婚。他迷信數字,有一次國家銀行發行債券,他規定只能有45元和90元的面額,因為此數字可以被他的幸運數字“9”整除。他相信占星術,在他的智囊團里有星象術士,每次作重要決策前,他都要向術士請教。他當政後,在全國取締了賭場和夜總會,但他喜歡賽馬,有時也打高爾夫球。
對中國友好
奈溫對中國很友好。一本書記載了這樣一件事:1963年中國國家主席
劉少奇訪問緬甸時,有一次與奈溫在海濱會談。劉主席夫人
王光美則在海中游泳,她脖子上那串從禮賓司借來的珍珠項鍊不巧斷了。奈溫聞訊後,中斷了會談,不但調來一個連的衛兵下海去摸,他自己也跟著去摸,劉少奇無論怎樣阻止都擋不住他,結果珍珠一顆也沒撈上來。奈溫當即命人取來一串緬甸特產的名貴
紅寶石項鍊送給王光美,並說:“我知道共產黨不講送禮,但中國的珍珠是掉在緬甸的海里,我們應當賠,何況紅寶石是我們國家的光榮。”王光美在當天的晚宴上就戴上了它,回國後便交公了。
梟雄逝世
緬甸前領導人奈溫於2002年12月5日早上7時30分在軟禁他的寓所中逝世,享年91歲。這所坐落在
仰光湖畔的別墅四周圍著鐵絲網,僅有的一個能出入車輛的通道由3名士兵把守著。
幾小時後,1輛白色的小型貨車和9輛其它車載著奈溫的遺體及他的夫人尼尼敏、女兒山達溫和幾十位親友,駛往仰光北部約24公里的耶威墓地,舉行了簡短佛教超度和火化儀式。整個過程沒有政府官員參加。
奈溫的死訊是其家人透露的,政府未作任何評論。一位緬甸外交官說,緬政府希望對此事儘可能低調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