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加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義烏
- 出生日期:1941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金華師範學校
- 性別:男
教學特色,教育品德,個人榮譽,教育思想,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從教感言,
教學特色
吳加澍從事中學物理教學四十餘年,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教學特色和教育思想,在省內外物理教學界享有盛譽。他從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提出了“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中心,以過程為主線,以變式為手段”的最佳化物理教學的策略體系,成功地構建了“實驗·啟思·引探”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物理教學質量。有《對物理教學的哲學思考》等多篇教學論文被國內權威雜誌刊登或轉載;多次受邀在全國性的學術研討會作專題報告;課題“最佳化物理教學過程的實踐與研究”獲浙江省首屆基礎教育優秀成果獎;設計的多項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在全省及全國評比中榮獲第一名。
教育品德
吳加澍恪守助人為樂、甘為人梯的信條,熱忱培養年輕教師。如今,一個優秀的青年物理教師群體已在義烏中學崛起:連續十年來,浙江省青年物理教師優質課評比第一名的桂冠均被義烏中學教師所得;總計有六位教師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青年物理教師優質課評比,均獲大獎;先後有五位青年物理教師被評為浙江省教壇新秀,有兩人成為年輕的物理特級教師。義烏中學物理教研組被金華市政府授予勞動模範集體稱號。
個人榮譽
1961年至1987年在義烏廿三里中學任教,歷任教導主任、校長等職。後調至義烏中學工作至今,曾任校黨總支委員、副校長等職。相繼被授予金華市首屆十佳師德標兵、金華市科技拔尖人才、金華市勞動模範、浙江省“五講四美”優秀教師、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勞動模範、浙江省特級教師、浙江省功勳教師、浙江省教壇二十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聘為浙江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教育碩士生導師。
教育思想
2002年12月,由省教育廳人事處、師範處、教研室及省特級教師協會等單位聯合舉辦了“吳加澍老師教育思想研討會”。這是我省第一次為在職特級教師舉辦的教育思想研討會。與會專家與代表從吳加澍教育思想的發展過程、其物理教育教學實踐以及對青年教師成長的影響等三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提高浙江省物理教育教學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下面摘錄的是吳加澍物理教育思想的部分要點。
教學理念
·通過物理教學,應致力於實現以下轉化:一是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物理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知識,二是把前人從事科學活動的思想方法轉化為學生認識能力,三是把蘊含在知識中的觀念、態度等轉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
·真、善、美是物理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具體而言,物理課堂教學第一要“求真”,達到科學境界;第二要“從善”,體現人文境界;第三要“臻美”,具有藝術境界。
·從種細胞成長為成熟的個體,高等生物要經歷一個胚胎髮育的過程,這個過程正是該物種長期進化歷史的迅速而短暫的重演,此謂“生物重演律”。與此類似,學生從“未知”達到“真知”,需要經歷一定的教學過程,而這一過程同樣是以濃縮的方式,在短暫而迅速地重演著人類漫長的認識發展歷程——不妨稱之為“教學重演律”。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人類文化發展過程的一種認知意義上的重演,他們學習科學的心理順序差不多就是前人探索科學的歷史順序。因此,物理教學應儘量讓學生去重演知識的發生過程,將教學過程轉變成為學生的“亞研究”、“再創造”過程,使他們在獲取物理知識的同時,啟迪心智,培育品格,全面落實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
·作為教學範疇內的知識,一般有著兩種形態:外顯的學術形態和內隱的教育形態。前者具有實用價值,後者則有教化功能。當教學活動僅僅在知識的學術形態層面上徘徊時,知識多半只能體現其有限的功利價值,只有深入到它的教育形態之後,才能充分發揮出知識的認知價值和發展價值。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有著三條基本序線,即:與教材內容相對應的知識序,與學生學習相對應的認知序,以及與教學過程相對應的教學序。只有課堂教學的有序化,才會有教學過程的高效化;任何一堂能稱之為過程最佳化的好課,無不都是“三序合一”的結果。
教學策略
·以實驗為基礎
實驗教學不僅要“動手”(培養操作技能),還要“動腦”(滲透思想方法),更要“動情”(關注情感態度)。為了充分發揮實驗功能,在教學中應做到:再現設計過程,突出思想方法;拓展操作過程,豐富物理內容;加強分析過程,觀察思維同步。
·以思維為中心
物理教學中要追根溯源,深入揭示物理學家的思維過程;要還原稚化,充分展現教師的思維過程;要誘發引導,及時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從而使這三種思維活動開放交融,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創造一個最佳的課堂教學環境。
·以過程為主線
要讓學生重演物理知識的發生過程。對於物理概念,要充分“還原稀釋”,讓學生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對於物理規律,要堅持“延遲判斷”,讓學生探尋規律的發現過程;對於物理實驗,要滲透思想方法,讓學生參與實驗的設計過程;對於物理解題,要注重過程分析,讓學生親歷問題的解決過程。
·以變式為手段
概念變式:提供變式材料消化概念,進行變式訓練活化概念。
規律變式:正面講清(來龍去脈、物理涵義),反面辨析(適用條件、注意事項),側面溝通(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實驗變式:變更實驗條件,突出物理本質;編制操作程式,準確感知現象;改進演示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習題變式:一題多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聯。
從教感言
·農民種地要做到“不違農時”,學生讀書同樣應“不違學時”。高中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有許多東西在國小、國中學為時過早,到大學補則又太晚,必須在高中打好基礎。我們教學生只有三年,但要想到他們今後的三十年。
·理想的教育固然無人可及,但是教育的理想卻應人皆有之。理想的教學境界,有如一條平行於X軸的直線,個人努力的軌跡則似一條漸近線,永遠不可能達到它,但卻可以無限地逼近它。我們追求教學境界的意義與價值,也正是體現在這無限逼近的過程之中。
·學校教育好比一盤磨:上磨是科學,底磨是人文,磨心是哲學。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豐厚的學術底蘊,即:理科教師要有人文的素養,文科教師要有科學的背景,所有教師都要有哲學的頭腦。
·鄭板橋曾有詩云:“四十年來畫竹枝,畫到生時是熟時”;我仿寫兩句,聊為自勉:“四十年來教學子,教到生時是熟時”。新教師要致力將課從“生”教到“熟”,老教師則貴在把課由“熟”教到“生”,力求教出新意,做到常教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