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西石城佃農起義。康熙九年(1670 年)石城佃農在吳八十、陳長先、孔昌等領導下,為爭取“永佃”權,在穴河左坑起義,稱為“田兵”。並把“永佃”主張刻石立碑,作為常規。十三年起義軍屯據藍田,圍攻縣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八十起義
- 發生時間:康熙九年(1670 年)
- 發生地點:穴河左坑
- 領導者:吳八十、陳長先、孔昌
清代江西石城佃農起義。康熙九年(1670 年)石城佃農在吳八十、陳長先、孔昌等領導下,為爭取“永佃”權,在穴河左坑起義,稱為“田兵”。並把“永佃”主張刻石立碑,作為常規。十三年起義軍屯據藍田,圍攻縣城。
清代江西石城佃農起義。康熙九年(1670 年)石城佃農在吳八十、陳長先、孔昌等領導下,為爭取“永佃”權,在穴河左坑起義,稱為“田兵”。並把“永佃”主張刻石立碑,作為常規。十三年起義軍屯據藍田,圍攻縣城。又聯合寧化(今屬福...
石城吳八十起義,清初農民起義之一。康熙九年(1670年),江西石城佃農在吳八十、陳長生、孔昌等人的領導下,在穴河左坑組織田兵, 以爭取“永佃權”為名,抬牌直豎縣門,知縣無力捕治,遂發展成起義。十三年,義軍占據蘭田,圍攻縣城。又聯合寧化黃冬生部義軍進行鬥爭,後轉往寧都,堅持鬥爭10餘年。
交戰中,萬乾之子吳鶴中箭陣亡,田兵敗績。萬乾棄寨走寧化,為寧化官兵所執,旋遇害。起義後事 此後,田兵由廖順明等統領,繼續開展鬥爭。至康熙初年,在吳八十統領下,一度聲勢復振。田兵鬥爭延續至雍正年間,先後達85年之久。官府被迫讓步,萬乾“永佃”主張得以初步實現,“桶面”之例也被明令取消。
李子通於是即皇帝位,國號“吳”,建年號為明政。丹陽起義軍首領樂伯通原先為宇文化及防守丹陽,此時率領一萬多人馬投降了李子通,李子通任命他為尚書左僕射。擴地兵盛 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渡過長江攻打沈法興,奪取京口(今江蘇鎮江)。沈法興派遣他的僕射蔣元超抵抗李子通,雙方在庱亭交戰,蔣元超兵敗身亡,...
義寧吳金銀起義 義寧吳金銀起義,清代中期少數民族起義之一。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文西慶遠府久義(今靈川西)苗民在吳金銀領導下舉行起義,聚眾數千。清廣西右江道李錫秦督兵鎮壓。在平壩、夾江俘獲義軍首領吳老四,在象州俘獲吳金銀,起義失敗。次年,餘部石金元聯合貴州苗民重舉義旗,亦遭李錫秦鎮壓。
吳凌雲起義,19世紀50—60年代廣西天地會發動的反清起義。事件經過 1852年,天地會首領吳凌雲、吳亞終父子率領廣西壯、瑤、漢各族人民在太平府(治今南寧)新寧州(治今扶綏)隴羅圩舉義,連克新寧、養利(今大新)等州縣和太平府城。控制左、右江大部地區。1861年2月,在宣化縣(今邕寧)建“延陵國”,吳凌雲稱“...
武宗時,政府年入鈔二百八十萬錠,但他即位不到一年就用掉八百二十餘萬錠。仁宗即位後支出更達二千萬錠,其中大部分用在賞賜蒙古貴族和寵幸的色目人官商。武宗時,用在敬神、修寺等宗教活動上的開支,一度高達政府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據仁宗延祐四年(1317年)宣徽院統計,僅供佛飲食一項,該年共用面四十三萬...
中心縣委決定:起義隊伍中離家近的分散回家隱蔽,起義骨幹和離家遠的約七、八十人開往新場附近的安子沖王福廷家中休息待命,準備15日夜間攻打青神縣城。慘遭鎮壓 當起義隊伍攻進梧鳳場的時候,在梧鳳教書的宋錦成、宋儀殷(二人是青神城裡人,曾在羅明山家赴宴)便連夜趕到龍鳳鄉,向該鄉鄉長周焜密報,周焜又連夜...
石城吳萬乾起義 石城吳萬乾起義,清初農民起義之一。順治二年(1645年),石城佃農在吳萬乾的領導下, 以爭取“永佃權”為號召,組織田兵。三年,吳萬乾率眾萬餘人攻打縣城。四年,以石馬寨為根據地,繼續進行反官兵鬥爭。清廷派騎兵數千進行圍剿,起義失敗。吳萬乾逃至寧化被俘,後殺之。
還特意去了書中的主人公“石柳鄧”的家鄉,松桃縣長興區九龍鄉的大寨寅,並尋找到石柳鄧的第七代(石天送)和第八代傳人(石幫明)以及八十高齡的嚮導石玉清老人(現已故)證實石柳鄧的部分不為人知的事實。作者不僅去了貴州、重慶,還遠去湘西乾州古城求證吳八月攻陷乾州時所走的路線,並親赴湘西坪壠吳八月故居去...
1813年(嘉慶十八年)初,劉鳳誥奉斌靜命,辦理墨爾根城遷奴武裝起義案,為墨爾根副都統明德訐為有“教供情事”。但清廷派員審查,發現鳳誥本人並無私弊,未予懲處,並於同年五月將其赦歸。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劉鳳誥歸鄉後,以編修被起用。1821年(清嘉慶二十五年,宣宗道光元年),劉鳳誥因患目疾,赴...
1934年7月中旬馬仲英由蘇方代表、蘇聯駐喀什領事館秘書康斯坦丁諾夫等人陪同,與蔡雪村、吳應祺、葛薺雲及部分青年軍官約二百八十餘人和一支近30頭駱駝組成的駝隊,攜帶大批金銀細軟由喀什起程,經烏恰縣的斯姆哈納(今屬烏恰縣吉根鄉),從伊爾克什坦邊卡進入蘇聯。馬仲英本人學習飛機駕駛。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進入...
劉衡為“殿帥”,黃誠為“馬帥”,夏貓兒為“步帥”,張彥通、黃缺子、白德等八十餘人為“統制”,楊欽為“軍馬太尉”,夏誠為“左僕射”,周倫則“自稱統管鄉社水陸軍馬”。楊麼封功賜將的地址在今黃家湖的赤江咀。此地名實際上就是當時楊麼封功賜將的地方--“賜將嘴”。赤江咀是因方言諧音演變而來的。此...
方國公於公元1988年4月16日十三時十五分在湖北省人民醫院逝世享年八十有一。(以下資料來自:中共岳陽市委黨史志辦公室)方國:(1907-1988),平江縣木金鄉人,1930年參加紅五軍,1931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班長、排長、分對長、紅軍學校特派員,紅二方面軍保衛偵察科長、八路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七一八團特派員、晉察...
七十年代,西夏史研究者對經幢上的西夏文進行了解讀,得知它是一批党項人的後裔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為興善寺亡僧而立的勝相幢,兩幢上共刻有八十多個党項人姓名。過去人們一般認為西夏文的使用下限是元末,完成於至正五年(1345年)的居庸關過街塔洞壁的西夏文石刻被認為是現存最晚的西夏文資料。三十年代初,...
然而胡宗政被起義軍嚇破了膽,生怕有詐,再派兵丁楊凌雲同劉始進偕凌十八族人凌亞五一同前往大寮,察看後,才於10月1日,帶領幾十人送凌二十四直進大寮。凌十八見了胡宗政,當面揭露富紳陸達務和雲開、竹垌、洪冠等地的監生、地主僱請幾百個“大毒”(打手),“殺斃大寮八十余命”,“五六十戶盡遭焚毀”,...
是春,大雨凡八十餘日,群龍穴地而出者無數。夏,四月,癸巳,汾州介休縣地震,泉涌。是月,帝如上都。造過街塔於盧溝橋。五月,甲子,安豐、正陽賊圍廬州。是月,詔修砌北巡所經色澤嶺、黑石頭、河西沿山道路,創建龍門等處石橋。皇太子徙居宸德殿,命有司修葺之。立南陽、鄧州等處毛葫蘆義兵萬戶府,募...
蕭讓知道宋江有病,特地辭別了陳安撫看望宋江,並奉陳安撫命,即取金大堅、裴宣到宛州,要他們寫勒碑石,及查勘文卷。河北降將唐斌負責護送,但中途被賊將縻貹殺死唐斌,劫去三人,三人被抓到荊南偽留守梁永面前,三人寧死不跪,感動了城內義士蕭嘉穗,蕭引發全城起義,救出三人,奪了荊南城池。人物結局 在征...
於是太平神運用神力搬運巨石壘壩,從酉時到寅時,他已完成了這一浩大工程的百分之八十,在大壩即將合攏之際,不幸被黑焰怪察覺,它駕著黑焰舞著雙劍撲向了太平神,太平神頑強地與之拚鬥,但由於一夜勞累已漸漸不支,此時雄雞啼鳴,太平神知道已無法完成工程,只能惋惜地留下缺口棄之而去。黑焰怪在受到太平神的重創...
他們經左安、思順,麟潭和大余的新城鎮等地,巧妙地甩掉或衝破了湘軍吳尚部、粵軍范石生部等的追堵側擊;在上猶、崇義、大余縣境,還戰勝了周文山、胡鳳璋匪部的擾襲;然後神出鬼沒地轉戰信豐、安遠、會昌等縣,經瑞金到達興國的蓮塘、東村地區。此時,他們僅剩三百餘人,一百八十條槍,所處困境無法形容。但...
如鄒神保、穆二同、穆玉朋,陳八十、侯廷魁、楊二喜、楊二同、楊鳳驕、梁大同、梁三同、曾麼四、梁發財、余麻三、張缽缽、陳蠻蠻、趙帽頂、朱二同、白大滿、白小滿、曾喜、梁德泮等等蜂起於黔北各地。同期及其後,黔省數十支漢苗各族農民起義軍亦先後起事反清,以致官軍焦頭爛額,疲於奔命,持續戰事20年...
2009-09-15累積獲得八十萬點擊 2008-10-18登上了起點首頁熱點封面推薦 2008-06-29登上了起點首頁的強力推薦榜 內容簡介 “鐵血中華”系列的第三部。在明末風雲變幻的格局中,開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讓我中華男兒堂堂正正的站在這塊我們所深愛的熱土之上。還是那永恆不變的宗旨:我不要公道和公正,我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