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保才,曾化名吳家恆,1895年出生於安徽省鳳台縣一個農民家庭。因不堪壓迫,22歲時與其兄弟三人逃荒來到六安,在一家黃煙店當學徒。這期間,六安黃煙工人多次舉行要求改善待遇、增加工資的罷工鬥爭,吳保才從中受到教育,萌發了革命思想。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吳保才積極參加六安工人運動,在運動中,接受六安早期共產黨員鄒同秖的影響,思想覺悟逐步提高。同年冬,中共六安特別支部成立,吳保才受黨組織啟迪,積極參加了各項革命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保才
- 別名:曾化名吳家恆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省鳳台縣
- 出生日期:1895
- 逝世日期:1934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積極參加六安工人運動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吳保才(1895-1934),安徽鳳台人(後遷六安)。1925年參加革命。1928年加人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六安中心縣委工委書記。1929年11月參與領導六霍農民起義。後任皖西特區、皖西北道蘇維埃政府主席,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從1932年9月起,任皖西北道赤衛軍指揮部司令、紅軍第二十七軍副軍長,皖西北第三路游擊師政委、師長,第二十八軍第八十二師副師長,堅持了皖西地區游擊戰爭。1934年在“肅反”中遇難。1945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人物事跡
歷時48天的蘇家埠戰役取得全勝,守敵兩個旅繳械投降,敵總指揮厲式鼎被俘。這次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第三次“圍剿”,擴大了皖西革命根據地,建立了赤城、赤南、固始、六安、霍山、英山、霍邱、舒城八個縣的革命政權。
蘇家埠戰役後,國民黨反動派大為震驚,蔣介石調集40萬兵力,對鄂豫皖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9月中旬,張國燾下令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蘇區,只留紅二十五軍一部堅持游擊戰爭。這時,紅二十七師第七十九團在英山以北與皖西北道區游擊師會合,連同英山獨立團和六安、霍山獨立營,合編為一個師。10月上旬,根據黨的指示,在石頭嘴改編為紅二十七軍(亦稱東路軍),郭述申任軍政治委員,劉士奇任軍長,吳保才任副軍長。部隊改編後,轉戰於潛山、桐城、舒城、霍山等縣廣大地區,先後在衙前、官莊、大沙河給敵第四十七師、第三十二師和第五十四師以沉重打擊。
兩個月後,根據革命形勢需要,軍部決定留下第二團,由吳保才率領,在皖西地區堅持鬥爭。後來,皖西北道區委指示吳保才、江求順在六霍邊區組織三路游擊師,江求順任師長,吳保才任皖西北游擊總司令兼三路游擊師政治委員。此後,吳保才所領導的游擊師,機動靈活,飄忽不定,到處打擊敵人,不斷壯大革命力量。
當時,敵霍山縣諸佛庵駐軍經常四處騷擾,民眾恨之入骨。為擴大游擊師的影響,威懾皖西敵人,吳保才根據道委指示,決定利用1933年2月9日(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由江求順帶領化裝戰士混進諸佛庵,吳保才率領主力在鎮外三面山上設伏,約定鳴槍為號,裡應外合,襲擊諸佛庵敵人。
是日晚,游擊師戰士在幾處場地上表演“花燈”,致使駐軍士兵分頭圍觀。突然,鎮外山上響起槍聲,圍觀敵兵亂成一團。吳保才率主力發起攻擊,敵兵紛紛潰退。江求順帶領玩燈隊伍阻住退路,前後夾攻,經過兩個小時戰鬥,共斃俘敵百餘人,繳獲長短槍百餘支。
夏日的一個夜晚,三路游擊師特務隊獲悉:國民黨立煌縣特別黨支部書記長陳白英正在蓮花山附近一家祠堂里,召開全縣聯保主任會議,布置“清剿”計畫。吳保才遂率領全師指戰員不顧疲勞,立即在祠堂周圍設伏。江求順師長率特務隊從正門沖入,不到20分鐘,游擊師即湧進會場,陳白英嚇得目瞪口呆,磕頭求饒。游擊戰士兵不血刃,繳獲長短槍十餘支,除一名俘虜外,其餘全部就地處決。
是年秋,紅二十八軍政治部原組織科長郭炳志叛變投敵,被任命為國民黨霍山縣縣長,幹了不少壞事。1934年5月,三路游擊師路經青山鎮,得知叛徒郭炳志即將“出巡”,戰士們群情激憤,紛紛要求懲處叛徒,為死難民眾報仇。經過反覆思索,為了不暴露游擊師的行蹤,吳保才決定利用反奸計的辦法除掉這個叛徒。他以皖西北道委的名義寫信給郭炳志,“嘉獎”他“不畏艱險”,“深入虎穴”,並要他迅速查明霍山境內的敵兵部署,5日後派人來取情報。寫好後,按照傳遞密件的方法發出。為了不使敵人產生懷疑,吳保才還一再叮囑送信人故意讓敵人發現,然後丟掉衣物和信件。密信送出三天后,青山鎮前面沙河灘上發現了郭炳志的屍體。叛徒郭炳志死了,尚有叛軍20餘人龜縮在西河口,與當地地主武裝勾結,繼續與人民為敵。三路游擊師在紅二十五軍一個營的配合下。於7月16日,夜襲西河口,結束了這伙敗類的性命。
1934年秋,游擊師已發展到3000多人,皖西北道根據地擴大到東西270餘里。是時,中共鄂豫皖省委代表到皖西檢查工作,繼續執行張國燾的“肅反”路線,大搞逼供信,並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吳保才逮捕關押,不久,將他殺害於霍山大化坪南河沿廣場上。
紅二十七軍領導人徐海東、郭述申聽說吳保才被害的訊息後,很是痛心,他們認為,吳保才是農民暴動的組織指揮者,參加革命後屢建功勞。經受了鬥爭的考驗,是優秀的指揮員,決不是反革命。
歷史是由人民寫的,吳保才的功績自有後人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