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是一個詞組,也可以視為是方劑學術語,系方劑配伍組成的基本原則。下面從這兩個方面詳細述說了具體的內容及內部。

解釋: 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種人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後指中藥處方中的各味藥的不同作用。

出處 :《神農本草經》:“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下藥一百二十種為佐使,主治病;用藥須合君臣佐使。”

示例: 開中藥處方時,要安排好各味藥的關係。

用法: 作定語、賓語;用於中藥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君臣佐使
  • 外文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ion
  • 發音:jūn chén zuǒ shǐ
  • 解釋:中藥處方中的各味藥的不同作用
  • 出處:《神農本草經》
  • 類型:中醫的組方原則
  • 屬性:方劑學術語
詞語解釋,中醫組方,方劑術語,釋義,組方原則,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傳統文化,四象結構,四象平衡,藥物構造價值,

詞語解釋

成語君臣佐使
發音jūn chén zuǒ shǐ
解釋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種人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後指中藥處方中的各味藥的不同作用。
出處 《神農本草經》:“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下藥一百二十種為佐使,主治病;用藥須合君臣佐使。”
釋義:『清 張志聰』上品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益氣延年輕身神仙者,本上品;中品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有毒,無毒,斟酌其宜,欲治病補虛羸者,主中品;以下品一百二十種為佐使,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除痼疾者,本下品。
示例 開中藥處方時,要安排好各味藥的之間的關係。

中醫組方

“君臣佐使”是中醫的組方原則。這種組方原則最早見於《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主藥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論》中再次申明:“君藥分量最多,臣藥次之,使藥又次之。不可令臣過於君,君臣有序,相與宣攝,則可以御邪除病矣。”
清代吳儀洛進一步解釋說:“主病者,對症之要藥也,故謂之君。君者味數少而分量重,賴之以為主也。佐君以為臣,味數稍多,分量稍輕,所以匡君之不迨也。應臣者謂之使,數可出入,而分量更輕,所以備通行嚮導之使也。此則君臣佐使之義也。”

方劑術語

方劑學術語,是方劑配伍組成的基本原則。《素問·至真要大論》:“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組成方劑的藥物可按其在方劑中所起的作用分為君藥、臣藥、佐藥、使藥,稱之為君、臣、佐、使。君指方劑中針對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臣指輔助君藥治療主證,或主要治療兼證的藥物。佐指配合君臣藥治療兼證,或抑制君臣藥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藥物。使指引導諸藥直達病變部位,或調和諸藥的藥物。以治療傷寒表證的麻黃湯為例,麻黃髮汗解表為君藥,桂枝助麻黃髮汗解表為臣藥,杏仁助麻黃平喘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一方之中,君藥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藥則可酌情配置或刪除。

釋義

所謂“君臣佐使”,即從多元用藥的角度,論述各藥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後的性效變化規律。它高度概括了中醫遣藥組方的原則,是七情配伍的進一步發展,對學習研究中藥成方和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君藥:即在處方中對處方的主證或主病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它體現了處方的主攻方向,其藥力居方中之首,是組方中不可缺少的藥物。
2、臣藥: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和主症的藥物。
3、佐藥:意義一是為佐助藥,用於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二是為佐製藥,用以消除或減緩君藥、臣藥的毒性或烈性的藥物,三是為反佐藥,即根據病情需要,使用與君藥藥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
4、使藥:意義一是引經藥,引方中諸藥直達病所的藥物,二是調和藥,即調和諸藥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如牛膝、甘草就經常作為使藥入方。

組方原則

君藥

是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其藥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較作為臣、佐藥套用時要大。在一個方劑中,君藥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藥物。

臣藥

有兩種意義,
一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
二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它的藥力小於君藥。

佐藥

有三種意義,
一是佐助藥,即協助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的兼證。
二是佐製藥,即用以消除或減緩君、臣藥的毒性或烈性。
三是反佐藥,即根據病情需要,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佐藥的藥力小於臣藥,一般用量較輕。

使藥

有兩種意義,
一是引經藥,即能引方中諸藥以達病灶的藥物。
二是調和藥,即具有調和諸藥作用的藥物。使藥的藥力較小,用量亦輕。
這種組方原則是科學的,有良好的實踐效果,“君臣佐使”四字亦古樸而生動。

傳統文化

四象結構

首先,君臣佐使,是講中藥自身的一體性,這涉及到中國文化中的四象結構,君臣佐使,老陽為君,為父,為夫,為天,為夏;老陰為臣,為母,為妻,為地,為冬;少陰為佐,為長,為秋;少陽為使,為幼,為春。君是主導,臣既為君提供輔助,又照顧君顧不到的方面,還提供對君的制約,與君構成適中的平衡狀態;而佐使,既是進一步展開君臣形成的作用,更是對君臣形成的態勢進行調節,使達整方的合理周全,這就好比一個家庭,要做一件事,夫妻是主力,以丈夫為核心,妻子的襄助既有推、又有柬、還有阻止,有分工,也有合作;但夫妻總有不調和的地方,孩子是他們的方向,老人是他們的依賴,佐的調節與使決不同,佐藥有佐助、佐制和反佐,佐助是協助君臣發揮作用,佐制就是對君臣力量出偏的調整,而反佐,則佐還有溝通方藥和病態的人體的作用,這又與使的引經達病所相近;使還有調和的作用,這是君臣佐使的結構決定的,使(也包括君臣佐)不一定是具體的某味藥,而是中藥處方里必不可少地要有的部分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使是整個方子的方向和目標。這又好比春夏秋冬,冬夏是核心,相反相成,但沒有春秋,冬夏是無從轉化的,春秋又是相對的兩個趨勢,四季的結構構成了盎然的生機,生命在有四季的地方表現得更為絢爛多彩。這裡存在兩對相互區別又相聯繫的信息、能量、物質流,君臣是一對,佐使是另一對。形成一體起作用,其間又相互制約,以防出偏。
君臣佐使,不一定是指方中具體的藥味,而是中醫藥的結構描述,是一種格局,“方之有解,始於成無己”,成無己之前,《神農本草經》就已提出君臣佐使,直到宋代以前,都不對方子解具體的君臣佐使藥味,為什麽?因為君臣佐使只是方子結構,而不是對應具體藥味,儘管可能,方中某味藥在其中具體主要是起君或臣或佐或使作用,但君臣佐使本來不是這個意義。
四象是活的,動態的,構成了太極拳中提到的整勁概念,處方形成一個根於自然結構,比象自然結構的“球”狀態,並且是活的球“勢”態,即其處方成藥的內態是活的、自動自調的;外態與相應的人構成一體,互動、自調節,也是活的。

四象平衡

君臣佐使的另一層含義,那就是整箇中藥處方群藥的力合應是平衡的。在中醫看來,中藥每味藥,在人體這個空間中,其藥力是都是具有空間矢量的信息、能量流,當構成處方,各藥形成的能量信息流在人體中是一個空間立體結構,彼此之間各自的力量合起來的整體應當平衡,應當合於人體的前後、左右、內外、上下的一體狀態,否則人就會有不適感。例如參苓白朮散,方中用柴胡開郁,用升麻升提,不僅僅是方中要用到它們各自的功用,用這兩味藥相配,柴胡左行,升麻右升,藥物的力量得以平衡,患者服後不會感到額外的不適。再如2003年北京的非典預防方,蒼朮12g藿香12g銀花20g貫眾12g黃芪15g沙參15g防風10g白朮15g,共8味藥,防風、藿香、貫眾、黃芪四藥形成的合力在肩背第一胸椎及左右,銀花、沙參形成的合力在胸骨向下,與蒼朮、白朮形成的在脾胃中上的合力,造成了背熱、重樓空虛、下腹空虛,從而不可避免地服用者會感到咽乾、頸部不適,腹部不適甚至腹瀉。這也從反面告訴我們要注意處方構造的結構平衡。
在中藥處方結構平衡的基礎上,進一步可以引出處方構造的太極整勁,我們伸出拳頭來打人,總是先收回來再打出去更為有力,中國書法講究藏鋒蘊勢,筆鋒要向下,先要上提再下,方有氣勢。中藥處方構造也是如此,否則就很難充分發揮所立之法的力量。如四逆散中以柴胡開郁,加入白芍柔氣機,則柴胡疏白芍柔,一剛一柔,其郁機自開。
中藥處方構造技術中,活變化,尤其其中蘊含周詳、中正的運轉之機,始終是高級技術的特點之一。立法組方用藥上,應當是針對病機構造具有傳統自然觀(太極)下與人體本來柔活狀態相一致的自然和諧的處方藥勢,從而解疾而不傷正,解疾而更正正。劉渡舟老先生治病開方,無論治何病,患者半年之內均能不患感冒,就是其方變化周詳的作用。傳統中成藥在處方構造時尤其如此,故才能保其數百年長盛不衰。

藥物構造價值

現在,把中醫組方原則理解為“…主次有序…”以為“君臣佐使”僅僅是“主次有序”,“君臣佐使”僅反映方中四個部分“主次關係”,這是流於線性結構的機械認識,是已不知中醫四象結構。
所以,中醫的方藥研究與套用,也更應當重視從傳統角度對針對病機的“藥機”的研究套用,中藥更應當發展的是“藥物機理學”,而不是所謂的“中藥藥理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