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孔孟學雄辯:最有中國味的說話之道》以史為鑑,站在孔子和孟子這兩位偉人的肩膀上系統而又層次分明地解析了他們的辯論謀略,通過列舉大量古今中外生動而又貼切的說辯事例,為讀者總結出適用於現代辯論的15種雄辯利器。包括如何增強辯論的氣勢,如何通過比喻、設問、事實等手段巧妙駁倒對手,以及如何使辯論語言幽默風趣,體現辯手風度等論辯智慧。現在,我們就打開這本書,跟隨孔孟之言了解雄辯的奧秘吧。
基本介紹
- 書名:向孔孟學雄辯:最有中國味的說話之道
- 作者:劉小漂
- ISBN:9787511335807
- 類別:人文社科
- 頁數:272頁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 開本:16開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中國華僑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向孔孟學雄辯:最有中國味的說話之道》指出中國人性格較內斂,在人多的場合不愛講話。有些人因不善講話而在公眾場合臉紅心跳,形象頓失;有些人因口才與溝通不到位而錯失機會;有些人因為詞不達意、條理不清而缺乏說服力。現代人越來越意識到口才的重要性,“一言之辯勝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口才是思維的手段,舌頭就是一把“利劍”,演說比武器更具威力。
圖書目錄
第一章克己復禮,禮儀是君子雄辯之基礎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真誠表達,以誠動人
方法2真情實感,以情感人
方法3注重溝通,以理服人
方法4態勢自然,以行待人
第二章浩然之氣,辯論者的心理很重要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方法2避免人身攻擊
方法3辯論要克服緊張
方法4理直氣壯,以勢取勝
方法5攻心術的運用
第三章見牛見羊,借題發揮是你的突破口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尋找共同點,開場白要親切
方法2恰到好處地讚美
方法3正確的批評方法
方法4變換立場和角度
方法5將心比心,心理求同
第四章仁者無敵,抓住對方論據的謬誤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反守為攻,扭轉情勢
方法2以守為攻,後發制人
方法3以問代答,控制主動權
方法4以退為進,巧取勝利
第五章義利之爭,巧用比喻讓道理易懂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善用比喻,化抽象為具體
方法2一語雙關,留下話外音
方法3寓理於事,加強感染力
方法4含蓄委婉,用隱語表達
方法5旁敲側擊,聽音辨聲
第六章牽牛鼻子,設問讓對方跟著你走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巧妙設問
方法2左右為難
方法3等待戰機
方法4反問攻擊
方法5反問詰難
第七章巧施妙計,由對方自己呈現破綻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巧用激將,刺激對手
方法2學會傾聽,見微知著
方法3正反對比,形成反差
方法4正話反說,收穫奇效
第八章迂迴包抄,攻其不備,堵死後退路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出其不意,拆穿底牌
方法2趨利避害,做個導遊
方法3虛虛實實,實實虛虛
第九章魚與熊掌,布設兩難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前後夾擊,兩難為王
方法2左右逢源,虛張聲勢
方法3魚不是魚,熊掌不是熊掌
方法4華山一條路,制敵於絕地
第十章赤子之心,話說三分,給人留台階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巧斷句型,語出新意
方法2欲說還休,話留三分
方法3答非所問,避其鋒芒
方法4避實就虛,閃避回答
方法5以謬制謬,刁問巧答
方法6適當妥協,不逞一時之勇
第十一章蓬生麻中,讓真理自己證明自己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矛盾判斷法
方法2架橋鋪路,巧設前提
方法3直來直去,針鋒相對
第十二章獨樂眾樂,詼諧幽默是雄辯之良器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幽默答辯,緩和氣氛
方法2機智應答,巧解難題
方法3模糊應對,進退自如
方法4岔開話題,曲解語意
方法5自我調侃,展現胸襟
第十三章仁者愛人,斬釘截鐵地控制住局面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場面很重要,論辯要有禮
方法2過猶不及,控制為王
方法3仁者愛人,自控求勝
方法4妙用排比,氣貫長虹
第十四章孰輕孰重,站在詭辯高點上說服人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虛擬前提,雲山霧繞
方法2轉換問題,逆襲對手
方法3放大錯誤,尋找矛盾
方法4活用反語
第十五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辯論智慧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管中窺豹,以小見大
方法2不拘成規,直接破的
方法3聲東擊西,言此意彼
方法4明知故問,點透事實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真誠表達,以誠動人
方法2真情實感,以情感人
方法3注重溝通,以理服人
方法4態勢自然,以行待人
第二章浩然之氣,辯論者的心理很重要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方法2避免人身攻擊
方法3辯論要克服緊張
方法4理直氣壯,以勢取勝
方法5攻心術的運用
第三章見牛見羊,借題發揮是你的突破口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尋找共同點,開場白要親切
方法2恰到好處地讚美
方法3正確的批評方法
方法4變換立場和角度
方法5將心比心,心理求同
第四章仁者無敵,抓住對方論據的謬誤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反守為攻,扭轉情勢
方法2以守為攻,後發制人
方法3以問代答,控制主動權
方法4以退為進,巧取勝利
第五章義利之爭,巧用比喻讓道理易懂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善用比喻,化抽象為具體
方法2一語雙關,留下話外音
方法3寓理於事,加強感染力
方法4含蓄委婉,用隱語表達
方法5旁敲側擊,聽音辨聲
第六章牽牛鼻子,設問讓對方跟著你走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巧妙設問
方法2左右為難
方法3等待戰機
方法4反問攻擊
方法5反問詰難
第七章巧施妙計,由對方自己呈現破綻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巧用激將,刺激對手
方法2學會傾聽,見微知著
方法3正反對比,形成反差
方法4正話反說,收穫奇效
第八章迂迴包抄,攻其不備,堵死後退路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出其不意,拆穿底牌
方法2趨利避害,做個導遊
方法3虛虛實實,實實虛虛
第九章魚與熊掌,布設兩難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前後夾擊,兩難為王
方法2左右逢源,虛張聲勢
方法3魚不是魚,熊掌不是熊掌
方法4華山一條路,制敵於絕地
第十章赤子之心,話說三分,給人留台階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巧斷句型,語出新意
方法2欲說還休,話留三分
方法3答非所問,避其鋒芒
方法4避實就虛,閃避回答
方法5以謬制謬,刁問巧答
方法6適當妥協,不逞一時之勇
第十一章蓬生麻中,讓真理自己證明自己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矛盾判斷法
方法2架橋鋪路,巧設前提
方法3直來直去,針鋒相對
第十二章獨樂眾樂,詼諧幽默是雄辯之良器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幽默答辯,緩和氣氛
方法2機智應答,巧解難題
方法3模糊應對,進退自如
方法4岔開話題,曲解語意
方法5自我調侃,展現胸襟
第十三章仁者愛人,斬釘截鐵地控制住局面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場面很重要,論辯要有禮
方法2過猶不及,控制為王
方法3仁者愛人,自控求勝
方法4妙用排比,氣貫長虹
第十四章孰輕孰重,站在詭辯高點上說服人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虛擬前提,雲山霧繞
方法2轉換問題,逆襲對手
方法3放大錯誤,尋找矛盾
方法4活用反語
第十五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辯論智慧
【經典今解】
【古為今用】
方法1管中窺豹,以小見大
方法2不拘成規,直接破的
方法3聲東擊西,言此意彼
方法4明知故問,點透事實
序言
自古以來,有人的地方就有語言,有語言的地方就少不了辯論。大到國家黨派之爭,小到主婦買菜討價還價,生活無處不辯論。
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學者、思想家代表著不同流派的思想和階級利益對宇宙、對國家、對社會萬象闡釋觀點、著書立說、自立門派、雄辯四方,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經過千百年的洗禮,其留下來的思想瑰寶至今還閃耀著真理的光輝,對中華文化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期間,以孔子和孟子的成就最為耀眼。“至聖”孔子開創儒家思想,畢生周遊列國,在同各國君主的一次次辯論中宣揚以仁為本的思想主張。孟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著有《孟子》一書,被後世尊稱為亞聖。與孔子在《論語》中的諄諄教誨不同,《錳子》的大部分文章氣勢浩然、層次鮮明、邏輯緊密,通篇充斥著機智幽默的辯詞。
可以說,孔孟之道得以發揚光大,全靠兩位聖人的雄辯之才。
關於孟子的善辯,在《孟子·滕文公下》中有一段這樣的對話:公都子問孟子:“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的回答是:“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將辯論當作思想鬥爭的有力武器,用來對付亂臣賊子,教化賢君明主,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
難怪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學理論家劉勰評價孟子的說話藝術時這樣說道:“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到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辯論依然是有識之士之間思想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歷史無數次向我們證明,思想的僵化比肉體的死亡更可怕。正所謂“道理越辯越明”。每一次的辯論都讓人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觀點更為清晰,建議更為合理,不失為教學相長的良好手段。
既然辯論如此重要,究竟我們在生活中、辯論賽場上如何才能做到辯才無礙呢?
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學者、思想家代表著不同流派的思想和階級利益對宇宙、對國家、對社會萬象闡釋觀點、著書立說、自立門派、雄辯四方,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經過千百年的洗禮,其留下來的思想瑰寶至今還閃耀著真理的光輝,對中華文化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期間,以孔子和孟子的成就最為耀眼。“至聖”孔子開創儒家思想,畢生周遊列國,在同各國君主的一次次辯論中宣揚以仁為本的思想主張。孟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著有《孟子》一書,被後世尊稱為亞聖。與孔子在《論語》中的諄諄教誨不同,《錳子》的大部分文章氣勢浩然、層次鮮明、邏輯緊密,通篇充斥著機智幽默的辯詞。
可以說,孔孟之道得以發揚光大,全靠兩位聖人的雄辯之才。
關於孟子的善辯,在《孟子·滕文公下》中有一段這樣的對話:公都子問孟子:“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的回答是:“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將辯論當作思想鬥爭的有力武器,用來對付亂臣賊子,教化賢君明主,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
難怪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學理論家劉勰評價孟子的說話藝術時這樣說道:“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到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辯論依然是有識之士之間思想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歷史無數次向我們證明,思想的僵化比肉體的死亡更可怕。正所謂“道理越辯越明”。每一次的辯論都讓人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觀點更為清晰,建議更為合理,不失為教學相長的良好手段。
既然辯論如此重要,究竟我們在生活中、辯論賽場上如何才能做到辯才無礙呢?
本書以史為鑑,站在孔子和孟子這兩位偉人的肩膀上系統而又層次分明地解析了他們的辯論謀略,通過列舉大量古今中外生動而又貼切的說辯事例,為讀者總結出適用於現代辯論的15種雄辯利器。包括如何增強辯論的氣勢,如何通過比喻、設問、事實等手段巧妙駁倒對手,以及如何使辯論語言幽默風趣,體現辯手風度等論辯智慧。
現在,我們就打開這本書,跟隨孔孟之言了解雄辯的奧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