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鬥雞

吐魯番鬥雞

吐魯番鬥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鬥雞是中國古老的雞種,據1988年出版的《中國家禽品種志》標記,吐魯番鬥雞和中原鬥雞、漳州鬥雞、西雙版納鬥雞並稱為“中國四大鬥雞”,被列入國家和新疆家禽資源保護名錄。吐魯番的鬥雞具備身材剽悍,雙腿健壯,脖頸俊秀,目光犀利,兇猛頑強等基本特徵,驍勇善戰聞名國內外,甚至打敗過世界最著名的泰國鬥雞。

2012年12月2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吐魯番鬥雞”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吐魯番鬥雞
  • 產地名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 品質特點:身材剽悍,脖頸俊秀,肌肉隆凸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2年第221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2年12月27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吐魯番鬥雞是中國四大鬥雞品種之一,是高蛋白、低脂肪、高營養價值的珍禽品種,主要靠吃糧食、樹林草叢中的蟲子散養長大,不吃激素,是吐魯番重要的特色美食。
吐魯番鬥雞冠為矮小的復冠,冠、肉垂、耳葉均呈紅色,虹彩呈紅褐色。毛色分黑色、麻色和淺栗褐色。脛呈肉色,亦有青色。有的頸羽、皮膚呈肉色。吐魯番鬥雞體大,胸部向前突出,肌肉豐滿緊湊,肉質鮮美,脂肪少,非常適合紅燒烹飪。

產地環境

吐魯番地處天山東段的博格達山庫魯克山之間,是僅次於塔里木準噶爾的新疆第三大盆地,海拔最低處-155米,是新疆東部天山山系中的一個完整的山間斷層陷落盆地。由於懸殊的盆地,山地,特殊氣候等地理條件,加上水源不集中,那些依水而存的綠洲星羅棋布地分期在廣大戈壁中,過去的交通不便,與外界長期隔離,使本地區養的鬥雞形成封閉的繁育體系,形成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獨特品種“鬥雞”,此外由於吐魯番地區高溫乾燥,冬夏溫差懸殊,水資源匱乏,但吐魯番民眾智慧結晶的坎兒井,與高山冰雪的融水又為本地區的綠洲農業與家禽飼養帶來了穩定的灌溉水源。
吐魯番地理吐魯番地理

歷史淵源

鬥雞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娛樂形式,有很高的觀賞娛樂價值,據歷史記載,鬥雞首先在亞洲被育成,然後傳到歐美,現已經分布在世界的許多國家。鬥雞作為一種傳統風俗、一種民間娛樂、一門獨特藝術,被人民民眾所喜愛。
從隋唐到明清,吐魯番地區就曾經一度有過官方每月鬥雞競賽的記載,當時的鬥雞只是官府上層人士休閒娛樂的一種消遣,民間鬥雞絕對禁止。民國時期,這裡的鬥雞娛樂仍然經久不衰,外國人,關內人,他們不惜長途跋涉萬里迢迢,懷抱著自己養的鬥雞前來競爭,每次都被吐魯番人養的鬥雞而最終打敗,個個掃興而歸。
吐魯番鬥雞馴養歷史悠久,據吐魯番地方志記載,清雍正十年(1732年),當地民眾有愛好鬥雞的習慣,有人專門以餵養鬥雞為職業,並代代相傳,積累了一套細緻周密的選配、飼養、管理和訓練技術。
民國初年,一位內地人士聽說吐魯番的鬥雞無比兇猛,別的鬥雞品種根本不是對手,自認為是世代眷養鬥雞的高手,就從他親自眷養的鬥雞中精心挑選出純種泰國鬥雞,來到吐魯番地區和這裡的鬥雞一決雌雄。泰國鬥雞體大、威武,前爪就好像是把利劍,嘴就像把利刺,驍勇善戰,攻擊性強,殺傷力大,堪稱為世界著名的鬥雞之冠。在吐魯番的鬥雞場,本地的鬥雞和外國的鬥雞在這裡“一決死戰”。一場殊死的鬥雞表演吸引了不少觀眾,泰國的鬥雞一出場就顯得傲岸神氣、耀武揚威、虎視眈眈,本地的鬥雞出場也是從容不迫、眼光鄙視,展翅抖腿,幾個回合下來泰國的鬥雞斷趾折臂,歪嘴斜眼,鮮血淋淋,狼狽逃竄。從此,吐魯番鬥雞名聲大噪,遠播海外。
吐魯番鬥雞吐魯番鬥雞

生產情況

鬥雞是新疆各族民眾喜聞樂見的休閒活動,在田間地頭,時不時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農民圍著兩隻鬥雞觀戰。據統計,僅在吐魯番市,參與鬥雞活動的民眾將近10萬人,約占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
2016年,託克遜縣有鬥雞活動場地5家,鬥雞活動場地專營大戶3戶,養殖鬥雞2萬羽。

產品榮譽

2012年12月2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吐魯番鬥雞”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吐魯番鬥雞吐魯番鬥雞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吐魯番鬥雞產地範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二堡鄉、三堡鄉、艾丁湖鄉、亞爾鄉、葡萄鄉、紅柳河園藝場、勝金鄉、恰特喀勒鄉、七泉湖鎮、大河沿鎮、兵團農三師221團,鄯善縣七克台鎮、辟展鄉、迪坎鄉、達浪坎鄉、吐峪溝鄉、魯克沁鎮、連木沁鎮、東巴扎鄉,託克遜縣郭勒布依鄉、博斯坦鄉、夏鄉、伊拉湖鄉、阿樂惠鎮24個鄉鎮、農場、團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本地土種雞。
吐魯番鬥雞吐魯番鬥雞
二、產地條件
位於素有“火洲”之稱的吐魯番地區,具有海拔低(-155米)、夏季高溫(地面溫度76℃至80℃)的極端生態環境。
三、飼料
育雛期飼餵全價配合飼料,育成期主要飼餵玉米、小麥、白高粱、雜糧等飼料。作為打鬥用途的鬥雞,適當添加雞蛋、牛肉,以增強斗性。
四、飼養管理
1.雛雞:出殼後1.5至2天內,只給水,不餵料,待其腹中剩餘的卵黃吸收完畢,消化能力增強後再餵食。最好餵以蒸熟的小米拌入雞蛋黃。
2.冬季:氣溫低,以飼餵玉米為主,適當加入一些動物肉,防止掉膘。
3.春季:升溫之後,宜飼餵清淡的穀物飼料,尤其以高粱為主,適當添加一些小米和大麥,防止過肥。
4.夏季:以避暑降溫為主,飼養中菜糧各半,若雞偏瘦可添加一些生豆腐和煮熟的綠豆。
5.調教訓練:8月齡開始調教訓練,包括雞與雞的打鬥交鋒訓練;臨戰前三天,全天扣入籠罩內絕對安靜休息,除餵水、食外,停止一切活動。
6.環境、安全要求: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五、屠宰
宰前停食24小時。7至8月齡出欄,公雞體重2.96至4.22千克,母雞2.58至3.10千克。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體雞:毛色較雜,有黑、淺麻、栗褐色三種毛色,大多為黑色,羽毛豐滿有光澤;公雞頭頂寬平而長,喙短彎曲粗壯,貌似鷹嘴蛇頭,眼睛紅色;公雞外貌魁梧、腿高頸長、體大健壯、胸肌發達寬厚。吐魯番鬥雞公雞的膚色多為紅色,母雞為白色;脛色多呈肉色,有的是黑色。
(2)雞肉:公雞皮厚,膠原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少,肉質鮮美有嚼勁。公母雞的肌肉顏色多為白色,打鬥公雞肌肉為紅色,煮沸烹飪後肉湯乳白色,香味濃郁。
2.理化指標:12月齡肌肉理化指標如下表:
項目
指標
蛋白質(%)≥
公雞
22.9
母雞
19.6
粗脂肪(%)≤
公雞
1.61
母雞
12.7
水分(%)≤
公雞
75.8
母雞
67.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吐魯番鬥雞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吐魯番鬥雞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歷史文化

中國早在二三千年前,在陝西渭河流域就已廣泛飼養鬥雞,《列子》中載:記省子為周宣王養鬥雞。《史記》中還記載,前770年,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季平子與後昭伯因鬥雞而得罪魯昭公而打起來。唐代有歌謠說: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唐朝是鬥雞的全盛時期,由於統治者與貴族喜愛鬥雞,大大推動了鬥雞博戲的發展,長安城中以鬥雞為事者不可勝計。
吐魯番鬥雞吐魯番鬥雞
自古鬥雞不僅在民間廣泛普及,也是皇室貴族所鐘愛的娛樂活動,盛行於文人是大夫。唐人對鬥雞的狂熱絲毫不亞於今人對世界盃的痴迷。唐初四傑王勃因鬥雞還曾寫過一篇檄文,文中寫道:“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養成於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望之若木,時亦趾舉而志揚;應之如神,不覺尻高而首下。於村於店,見異己者即攻;為鸛為鵝,與同類者爭勝。爰資梟勇,率遏鴟張。縱眾寡各分,誓無毛之不拔;即強弱互異,信有喙之獨長。昂首而來,決勝鶴立;鼓翅以往,亦類鵬摶。搏擊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盡,寧猶容彼盜啼。豈必命付庖廚,不啻魂飛湯火。羽書捷至,驚聞鵝鴨之聲;血戰功成,快睹鷹鸇之逐。”鬥雞貌似激發了文人墨客們的血性,其實王勃關於鬥雞的檄文是為沛王寫的,用以聲討英王的鬥雞。這篇檄文因王勃的驚為天人的文筆與盛名,影響堪稱驚天地、泣鬼神,直接就把英王氣了一個趔趄。於是昔日的皇家兄弟幾乎為此反目成仇,最後不得不靠高宗居中調停才罷休了事,而檄文作者王勃則被高宗一氣之下罷官去職,貶成了閒人。
唐代以鬥雞作文的還有張仲素的《春遊曲》:“當年重竟氣,先占鬥雞場。”張籍的《少年行》:“日日鬥雞都市裡,贏得寶刀重刻字。”於鵠的《公子行》:“馬上抱雞三市斗,袖中攜劍五陵游。”詩仙李白據說就曾經因為一次鬥雞活動搞得情緒激動、最後像注射了雞血一般,拔刀把對手捅死在當場,遠走天涯成了逃犯。在這些人筆下,鬥雞活動不光是一種娛樂,甚至與勇氣、俠氣相關聯,實在是讓人覺得彪狂至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