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葡萄節

吐魯番葡萄節

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是為紀念絲綢之路開通2100年而舉辦的。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長達4000多公里,僅在新疆境內就2000公里長,南、北、中三線橫貫新疆全境。吐魯番位居絲綢中路要衝,是名聞遐邇的歷史重鎮,自兩漢以來,長期是我國西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2019年8月23日,第二十八屆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簡稱“葡萄節”)在吐魯番開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吐魯番葡萄節
  • 來源:紀念絲綢之路開通2100年而舉辦
  • 絲綢之路:中國境內長達4000多公里
  • 日期:每年8月20日
  • 舉辦地點:吐魯番
  • 節日確定日期:1990年
歷史背景,節日節歌,絲綢之路,相關歷史,

歷史背景

1990年1月和3月,西北五省區對外宣傳工作會議先後在甘肅蘭州如開。會議提出舉辦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報中央批准後,於4月在北京向國內外發布了辦節訊息,6月9日,吐魯番葡萄節組委會在自治區人民會堂吐魯番廳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從1990年起,每年8月20日在吐魯番舉辦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
葡萄節集旅遊、經貿、文化為一體,以團結、友好、合作、發展為主題,廣交國內外經貿工商、旅遊文化等各界朋友,擴大對外交流,進一步宣傳新疆,宣傳吐魯番,提向吐魯番的知名度。

節日節歌

坎兒井的流水清,葡萄園的歌兒多,
吐魯番的天氣暖,比不上我心裡熱,
葡萄一串歌一串,甜甜的歌兒迎賓客,
歡迎遠方的朋友們,葡萄架下坐一坐。
說上幾句熱情的話,彈起一曲迎賓的歌,
再請親愛的朋友們,看看我們的新生活,
白葡萄比不上咱心裡甜,我們大家多快樂,
萬丈高樓層層高,要把豐收獻祖國。
留下朋友的情,帶走哪歡樂的歌,
吐魯番的大路連四海,友誼的雙手緊相握,
各族人民愛家鄉,各族人民愛祖國,
歡迎四海的朋友們,請到家鄉來作客。

絲綢之路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後,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織品,源源不斷地輸向中來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19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將張騫開闢的這條東西大道譽為“絲綢之路”。德國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成專著《絲路》。從此,絲綢之路這一謂稱德到世界的承認。
絲綢之路,概括地講,是自古以來,從東亞開始,經中亞,西亞進而聯結歐洲及北非的這條東西方交通線路的總稱。
絲綢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義。這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是中國、印度、希臘三種主要文化的交匯的橋樑。
吐魯番,就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絲綢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線分為南、中、北三道。
絲綢之路的先驅--張騫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出了一個著名的人物,他叫張騫。
張騫,西漢時期人,公元前139年,他奉漢武帝之命,第一次出使西域。他含辛茹苦,不辭艱險,跋山涉水,歷經大宛、安息、康居、大夏諸國,與大月氏相約,共同夾擊匈奴。直至公元前126年歸漢,前後共13年,往返途中被匈奴扣留就達11年。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以溝通西漢與烏孫的關係。與此同時,他派遺副使,分頭出訪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和安息等國,使 中亞各國正式與漢通好。歷時30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原和西域各少數民族的聯繫,進與一步發展了漢朝與中亞各地人民的友好關係。從此,中國絲綢、瓷器和茶葉,通過這條通道,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中亞和歐洲;西方的苜蓿 、葡萄等果蔬和箜篌、琵琶等樂器也從這條通道傳入中國。歷史上,把張騫兩次通西域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的事件,稱之為“張騫通西域”。
後世對張騫當年開通的這條友好、發展之路叫做“絲綢之路”。
《出關志》一書就是張騫對西域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自然地貌和風俗習慣的真實紀錄。

相關歷史

最早的絲綢之路---絲路南道。西漢時期起,從長安出發,過現在的蘭州、敦煌、出陽關沿崑崙山北麓西行,經樓蘭(古鄯善)、若羌于闐莎車,翻過蔥嶺(帕米爾),過大月氏(阿富汗境內)、安息(古波斯)、條支(伊拉克、阿拉伯)一直到大秦(古代希臘、羅馬)。這條大道就是絲綢南路,是最早開通的亞歐大通道。
絲綢中道。繼南道開通之後,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絲綢中道的開通已是大勢所真趨了。絲綢中道的路線是:長安--金城--敦煌--車師前王庭交河(吐魯番)--龜茲--疏勒(喀什)--蔥嶺--大宛--(費爾乾那)康居(撒馬爾汗)--安息--大秦。
與絲綢南道不同的是,中道沿天山南麓的沙漠綠洲向西延伸,這條路線,因在南道之北,舊稱北道,吐魯番是絲綢中道的重要城鎮。
絲綢北道。東漢以後,特別是隋唐時期,絲綢北道應運而生了。北道,出河西走廊後翻越天山北麓西行。其基本線路是:長安--金城--玉門、巴里坤--北庭--烏孫--碎葉(哈薩克斯坦境內)--歐洲。有的學者為與中道相區別,稱之為“新北道”或“草原絲路”。
絲綢之路不論南、中、北三路,都是沿崑崙山或天山山麓向西延,因為這裡有高山雪水滋潤的綠洲城郭,是過往商賈旅人補給休整的驛站,沒有水就沒有絲綢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