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郎官,北宋, 吏部郎中、員外郎通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吏部郎官
- 別名:吏部郎中、員外郎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北宋
吏部郎官,北宋, 吏部郎中、員外郎通稱。
吏部郎官,北宋, 吏部郎中、員外郎通稱。北宋神宗元豐(1078—1086)改制後,參掌四選之事。以知府資序以上人充郎中, 未及者為員外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罷權攝、添差郎官。凡初進擬,僅稱吏部郎官,及擬告身細...
元不敢隱,逢辰令陽許之,約舜設伏以待,大破之。尋為台臣所論,改任湖南,遂以逢辰代慈。其後郴州寇迫江西界,朝旨復委逢辰討剿,盡瘁區劃,聲威不減為提舉時。入為吏部郎官,改浙東提刑,尋致仕歸。
王鑾(1469~1522),字汝和,號西治,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人,祖籍吳江,錦衣衛籍,明朝正德六年(1511)進士,官至吏部驗封司郎中。人物生平 幼讀書於冶城山,因號西治。正德五年(1510)舉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試政吏部。...
《吏部郎中廳壁記》是唐代獨孤及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吏部郎中廳壁記 太微五帝星座後十五星曰郎位,秦漢之君,則而象之,乃建郎官。至魏世祖分尚書曹為六,郎各六人。今之吏部,魏之選曹也,掌選舉銓核,以正公卿大夫士群...
大行台吏部郎中,官名。北魏置,東魏沿之。沿革 官名。北魏置,東魏沿之。可與大行台吏部郎互稱。參見“大行台”。出處 《北齊書·封隆之傳》: “興和(539—542)初,(平陽太守封子繪)自郡征補大行台吏部郎中。”
並省吏部郎中,官名。北齊置。掌并州尚書省吏部曹事務,屬並省吏部尚書。沿革 官名。北齊置。掌并州尚書省吏部曹事務,屬並省吏部尚書。出處 《北齊書·封隆之傳》:“天統三年(567),(封孝談)除並省吏部郎中,南陽王友,赴...
正統九年(1444),夷酋思仁在麓川叛亂,明英宗遣兵部尚書王驥率京營及四省軍征伐,趙敏參謀軍事。事寧,轉吏部郎中。正統十四年(1449)秋,也先入寇,太監王振勸明英宗親征,趙敏建議吏部尚書王直率百官諫止,不聽。趙敏扈從出居庸...
李椿(1111—1183年),字壽翁,洺州永年縣(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人。南宋大臣。憑藉父功,候補迪功郎、寧國軍節度推官。跟隨張浚,頗有政績,歷任知鄂州、吏部郎中、左司郎中、司農卿、臨安知府、知婺州、寧國知府、太平州知州、...
龔茂良,字實之,興化軍人。紹興八年進士第。為南安簿、邵武司法。父母喪,哀號擗踴,鄰不忍聞。調泉州察推,以廉勤稱。改宣教郎,以同知樞密院事黃祖舜薦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累遷吏部郎官。張浚視師江淮,茂良言:“本朝御...
吏部郎中 吏部郎官 吏部員外郎 侍左郎官 侍右郎官 尚左郎官 尚右郎官 司封郎中 司封員外郎 司勛郎中 司勛員外郎 考功郎中 考功員外郎 戶部尚書 戶部侍郎 戶部郎中 戶部員外郎 左曹郎中 左曹員外郎 右曹郎中 右曹員外郎 度支...
淳熙九年(1182年),尤袤被召入朝,授吏部郎官、太子侍講,後又提升為樞密檢正兼左諭德。在朝時,他直言敢諫。淳熙十年(1183年)夏有大旱,尤袤便上書皇帝,對當時政治上的黑暗作了無情的揭露,書中說:“催科峻急而農民怨;...
進士及第,授校書郎、渭南縣尉。得到宰相常袞信任,遷監察御史。宰相盧杞執政時,他遷侍御史、刑部員外郎。建中末年,授吏部郎中、普王元帥判官。二帝四王之亂期間,他護送唐德宗逃向奉天,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監修...
舉秀才出身,交好中書郎宋弁、通直郎邢巒。孝文帝即位,授主客郎中、正員郎兼給事黃門侍郎。孝文帝南征,以為尚書左丞,輔佐北海王元祥。宣武帝即位,出任渤海太守。個性嚴明,雅長治體。入為吏部郎中、散騎常侍,負責選拔人才。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