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稱。隋朝始置吏部司,大業年間,改稱選部司。唐朝武德五年復舊名。 吏部司為吏部四司之首,主管文官的階、品授予、俸祿等級、賞賜、朝集等事務。主官為...
吏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五代,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長官稱為吏部尚書。“吏”指文職官員,多是“...
吏部總的職掌,據《光緒會典》卷4 所載是“掌文職官吏之政令,以贊上治萬民。凡品秩銓敘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百司以達於部,...
吏部郎中, 官名。1.魏晉南北朝與吏部郎互稱,為尚書省吏部曹長官。參見“吏部郎”。吏部頭司吏部司長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選部郎置,員二人。一掌考...
水監主薄、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兵部/吏部/禮部/考功主事、中縣丞、京縣尉、諸屯監丞、上關令、上府兵曹、上挈壺正、中戌主、上戌副、諸率府左右司...
唐宋兩朝,尚書省下設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部。六部下面分置二十四司處理政務,二十四司的具體設定經常會有微調,其中每個部均設定有一個於該部名稱...
其所屬最高長官為明朝吏部尚書、明朝戶部尚書、明朝禮部尚書、明朝兵部尚書、明朝刑部尚書、明朝工部尚書,其常常與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
況鐘(1383年-1442年),字伯律,號龍岡,又號如愚。江西靖安人。明朝著名廉官。初以吏事尚書呂震,奇其才,薦授儀制司主事。遷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稱職,...
兩年後,遷吏部司務,辦理內閣制敕房事,得有機會閱內府藏書,熟悉三朝掌故。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遷南京兵部職方員外郎。時軍隊因缺糧欲兵變,黎民表傳達上諭,...
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寺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十三道監察御史主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
李姓皇室凡生育子女,都要及時申報宗正寺,以便其編入譜牒之中;凡皇室宗親應封爵者,子孫應襲封者,都要由宗正寺編製成冊,及時報送吏部司封司予以封授; 凡舉行大...
崔祐甫早年考中進士,授為壽安縣尉。他生性剛直,遇事不肯回頭,歷任起居舍人、吏部司勛員外郎、御史中丞、永平軍行軍司馬、中書舍人。 [2] ...
特授太常博士,議定唐憲宗諡號,轉吏部司封員外郎、弘文館學士。遷諫議大夫,充淄青十二州勘定兩稅使,兼史館修撰。授河南少尹,改司農卿。交好宰相李宗閔,授...
尚書省設六部二十四司﹐部有尚書﹐侍郎為之副﹔司有郎中﹐員外郎為之副。吏部綜銓選之任﹐戶部(初名度支﹐隋代稱民部﹐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改為戶部)...
中央五部司:工部司司長馮德清,特別司長陳虛心(居於五羊城,妻段紫蓼)、刑部司司長龍道誠、吏部司司長顧清隨、禮部司司長林一木、兵部司司長大統制兼任。...
興元二年(785年)柳少安調任吏部司勛郎中,臨別之時,柳少安叮囑新任漳州刺史陳謨(陳元光之曾孫)要再向德宗皇帝上疏奏請遷治永寧鄉唐化里,後來經過福建觀察使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