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典藏:復活

名著典藏:復活

《名著典藏:復活》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生性善良,但由於軍營生活的不良影響,誘姦了姑媽的養女卡秋莎。在得知卡秋莎被判苦役後,他多方奔走,在自我贖罪中認清了階級壓迫的本質,完成了精神和道德的“復活”。

基本介紹

  • 書名:名著典藏:復活
  •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Tolstoy L.N.)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頁數:482頁
  • 開本:16
  • 品牌:光明日報出版社
  • 外文名:Bockpecehиe
  • 譯者:李輝凡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23610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名著典藏: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嘔心嚦完成的長篇巨著。

作者簡介

作者:(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譯者:李輝凡

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李輝凡,廣東興寧人,生於1934年,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譯作有托爾斯泰的《復活》、契訶夫的《套中人》、高爾基的《童年》等。

圖書目錄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序言

涅赫留多夫為卡秋莎抗訴,四處奔波,歷盡艱難,但是抗訴最終失敗了。法庭宣布瑪斯洛娃一案維持原判。於是在炎熱的七月,涅赫留多夫跟著卡秋莎一行苦役犯一同上路。在赴西伯利亞這條漫長的路途中,卡秋莎認識了跟她同路的政治犯西蒙松。西蒙松對她非常尊重和體貼。在西蒙松和政治犯們的啟發和幫助下,卡秋莎終於卸下了一切精神枷鎖,復活了。她沒有與涅赫留多夫結婚,而最後與西蒙松結合了。涅赫留多夫雖然心裡有些不快,因為這畢竟多少有損於自尊,但是,同樣復活了的涅赫留多夫也表示尊重卡秋莎的決定,並為她有這樣的結果和有這樣一個保護人而感到寬慰。
列寧在分析托爾斯泰的創作時正確指出:托爾斯泰拋棄了“貴族階層的一切傳統觀點,在自己的晚期的作品裡,對現代一切國家制度、教會制度、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而這些制度所賴以建立的基礎,就是民眾的被奴役和貧困,就是農民和一般小業主的破產,就是從上到下充滿整個現代生活的暴力和偽善。”(《列寧全集》第16卷第330頁,人民出版社,1959年)
托爾斯泰在《復活》中以巨大的藝術力量和道義力量鞭撻了統治階級,徹底撕下了專制制度的一切假面具,批判和否定了土地私有制,傳達了千百萬農民和一切被壓迫被剝削者的呼聲。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列寧稱他的作品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復活》在開頭和結尾都大量摘錄了《聖經》的章節,在描寫涅赫留多夫和卡秋莎的“復活”過程中,也積極宣傳了他的那套“精神的人”同“動物的人”的鬥爭、“道德自我完善”、“不抗惡”等托爾斯泰主義,這無疑反映了作家的思想矛盾和世界觀的局限性:一方面他是最清醒的現實主義者,對沙皇專制制度及整個官僚階層進行了最有力的揭露和批判,與自己出身的貴族階級作了最徹底的決裂;另一方面他又勸說和要求被壓迫者不要反抗,要饒恕自己的敵人,去愛那些壓迫者。顯然,托爾斯泰創作思想中的這種矛盾是由俄國宗法制這一特定條件下產生的。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托爾斯泰開出的這種“救世良方”雖然是糊塗的、錯誤的,但就作家的本意而言卻也是真誠的。他為不能替這個病態社會開出一張正確藥方、為俄羅斯找到一條真正的出路而苦惱。最後他仍不得不求助於他所厭惡的宗教。結尾中涅赫留多夫手捧福音書,在《聖經》里領悟了生活,並“開始了全新的生活”。而這一生活的新時期“將如何結束”,作者只好說:“那就得看將來了。”其實,一般地說,一位作家,哪怕是有傾向性的作家,並不一定要去“開藥方”、“指出路”。作家往往是很難勝任這種任務的,人們也不應該對作家提出這種苛求。誠如恩格斯指出的,一部作品“只要通過對現實關係的真實描寫,來打破關於這些關係的流行的傳統幻想,動搖資產階級世界的樂觀主義,不可避免地引起對於現存事物的永世長存的懷疑,那么,即使作者沒有直接提出任何解決辦法……這部小說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馬恩全集》第36卷第386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復活》之所以優秀,之所以不朽,不在於作者所開的那份“救世良方”,而在於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作為傑出的藝術巨匠,托爾斯泰的創作有三大特點:最清醒的現實主義,卓越的心理描寫,非凡的藝術表現力。這三大特點在《復活》中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首先,就其社會批判的深度、人物描寫的廣度和藝術表現的力度而言,這部作品都無疑達到了最高峰,它給我們提供了無與倫比的19世紀末沙皇俄國的生活的全景畫面,實際上可以說它是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一個總結。同樣,作者的心理描寫手法在《復活》中也運用得更加靈活和嫻熟了。隨著社會矛盾衝突的加速和尖銳化,托爾斯泰在深入人物的心理衝突時,更加注意了快節奏的內心活動和跳躍性的心理轉換,塑造了各種既具有時代特徵又個性鮮明、血肉豐滿的藝術典型,深刻而真實地再現了活動在那個日益激盪的灰色時代的各種舞台上的眾生相。在語言方面,這部作品也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語言簡樸、形象鮮明是偉大作家的一貫的創作風格。在《復活》中不僅主要人物卡秋莎和涅赫留多夫的形象像浮雕一樣,鮮明、突出,其他幾十個次要人物的形象也個個歷歷在目,令人不能忘懷。誠如高爾基所言,托爾斯泰“藝術創作的最大的優點之一,——那就是感光板,描寫得驚人的浮雕。當你讀他的作品時,——我不誇大,我說個人的印象,——他刻畫的形象巧妙到這樣的程度,你會感覺到仿佛他的主人公的肉體的存在;他仿佛就站在你們面前,你們想用手指去觸摸他”。(高爾基《文學論文選》第13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再也沒有人比高爾基說得更好更中肯了。
李輝凡

名人推薦

《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最美、最真實的詩,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
——羅曼·羅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