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書系·名家隨筆經典:黃昏的眷戀》是“大家書系”叢書之一,《大家書系·名家隨筆經典:黃昏的眷戀》是作家提交的一份包羅萬象的“私密檔案”,從不算遙遠的過去瀏覽至今,既有憶往的苦澀,也有當下的歡樂,既有思想的鋒芒,也有藝術的鑑賞,文化與歷史,國內與國外,現實與幻想的精神展示。
基本介紹
- 書名:名家隨筆經典:黃昏的眷戀
- 出版社:長春出版社
- 頁數:211頁
- 開本:16
- 品牌:長春出版社
- 作者:劉錫誠 閻純德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519854, 7544519856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文學魅力與散文精神——“大家書系”之隨想閻純德
【自序】
邊緣人(代序)
【第一輯鄉村夜話】
遠去的村莊
祖屋紀事
家鄉的苦菜
黃昏的眷戀
明月幾時有
歲月蒼黃
想吃一次朝天鍋
洋槐樹
我的草山
大浪淘沙
長相憶
帽子的記憶
唱給自己的歌
給我一把豎琴
歲月風鈴
【第二輯田野手記】
勒布採風手記
唐布拉採風手記
伊寧情思
鳳慶一夕
初識臨滄
會說話的山岩
老爺山花兒會記
呂家河聽歌
鄧尉探梅
塑壁殘影
南行記
走馬苗寨
【第三輯思緒摭拾】
又是一年芳草綠
龜蒙難知身後事
雨中訪嚴子陵釣台
漁火夜航
幾度東風吹世換
紀念碑的訴說
母親河
雲杉的性格
啜茶紫金庵
喝茶與品茗
山之為鎮
酒之女神
十載相逢酒一卮
溫馨的憂慮
叩問樵漁
落木蕭蕭
【第四輯留住傳統】
庚辰春節逛東嶽廟會
為心靈祝福
東安市場百年祭
天外晨鐘
歲終更始說雞年
春節常青
正月裡來正月正
圍爐話春聯
幾重春色逐燈來
中秋對月思
【第五輯行旅留痕】
破冰之旅
啊,西西里島
【後記】
後記
日前老友閻純德教授來電話和發來郵件,邀我加入由他主編的“大家書系”叢書。訊息傳來,使我十分高興。於是,便從不同時間發表在報刊上的那些大小文章里,選出若干篇來,編成這本散文隨筆集《黃昏的眷戀》。所以給自己的書擬定這樣一個書名,是對我的青少年時代患夜盲症所經受的痛苦的紀念。
學術研究與散文寫作,在思維方式上,常常是矛盾的,卻又是互補互濟的。散文寫作之於我,是偶爾為之的事。每當創作的欲望和衝動不可壓抑,觸動到生活的隱痛或情感的深處時,便希望訴諸文字以便記錄和表達出來。而切膚之情又往往會把自己導入一種無可名狀的苦痛之中,甚至處於一種無法繼續寫下去的痛楚之中。一旦寫完回過頭來再讀時,倒略有一種釋懷之感,因為那裡面有自己的真情實感,而這種情感只有自己才有,也只有在那樣的特定的處境中才有,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我相信,這種具體的、純屬個人的真情實感,才是散文的靈魂之所在。
序言
書寫文學的發生,始自文字產生之後,文字使文學有了賦形的外殼。所以,人類語言與文字及人類對於生活觀察與思考,是文學產生的基本條件。
中國散文蛛絲馬跡地尋根溯源,其血脈可以追溯至甲骨卜辭、易卦爻辭、銅器銘文,它們是中國最早的“散文”,尤其是《周易》已具有散文的文學雛形。時至春秋戰國,“百家競作,九流並起”,著書立說,各具風采。《論語》風格簡練,“含義深遠,雍容和順”,寓意深厚;《老子》無為而治,樸素辯證;《墨子》語言質樸,邏輯性強;《孟子》大氣磅礴,鋒芒顯露;《莊子》奇幻斑斕,想像浪漫;《韓非子》論述嚴謹,雄辯銳利。它們是中國浩瀚散文長河之先河。
關於散文概念,一般都認為它是“西學東漸”的產物,或者以為是譯自西方。事實上,中國“散文概念首創於佛門”,最早出於佛徒口中,從韻文到無韻之文“散語”,再到散漫隨意之文“散文”,話語體系逐漸形成。北宋沈括以降,文人的散文文體意識越發明確,可見中國散文的歷史,上承“孔孟之溫文肅穆,莊列之飄逸靈動,史傳之厚重篤實,唐宋八家的風骨興寄,晚明小品的灑脫情趣”,經歷代文人的刻意營造。使古代散文精神深入文心,形成了抒情、議論兩大形態的優秀傳統,並不斷得到發展。及至20世紀“五四”新文學運動,中國散文進一步革新洗禮,推陳出新,個性解放,經歷了一次“從古代到現代”的轉折,使之從貴族化走向平民化,形式得以拓展,思想得到提升,風格更加多元,使歷久而不衰的文體和人文精神傳統得以弘揚,使之成為20世紀以來中國文壇的重要文體形式。魯迅在《小品文的危機》中說明末小品“並非全是吟風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諷刺,有攻擊,有破壞……到五四運動的時候,才又來了一個展開,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朱自清也說,“五四”時期,“散文的確是絢爛極了,有種種的樣式、種種的流派,表現著批評著解釋著人生的各方面,遷流曼衍,日新月異”。從清末算起,在那個“掙扎和戰鬥”的時代,多數作家終於發現了自己,經過章太炎、梁啓超、魯迅、陳獨秀、胡適、周作人、茅盾、郁達夫、林語堂、梁實秋、朱自清等一代人的耕耘,使散文在承襲傳統、吸納歐美之下,生長了新的精神。
寫景、抒情、議論是散文的基本藝術形態。它的自由就在於能言己之所言,抒己之所想,既可以寫“風花雪月”和“悲歡離合”、苦澀的“閒話”和清幽的“心態”,也可以通過各色人等和社會世相提出批評與吶喊。
散文寫作無定法,有的偏於敘事,有的富於抒情,有的長於議論,因此便有了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
散文與隨筆是一對無法分開的連體嬰,如果敘事或抒情多了,人們會說這是散文,如果議論多了,就說它是隨筆,人們又常常連說為“散文隨筆”。
以文學形態而論,小品與雜文亦屬散文。小品與雜文亦是自古有之,宋玉的《答楚王問》、枚乘的《七發》、揚雄的《連珠》、韓愈的《雜說》,都是大家公認的這類文體。這種文學形式,到了近代,多以議論為主,形式短小,言簡意賅,內容廣泛,風格犀利、尖銳、深刻,冷嘲熱諷,幽默風趣,魯迅視之“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自下而上的血路來的東西”。由於魯迅等先驅的耕耘和開拓,小品或雜文,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文體形式,延續至今。隨著社會和文學的發展,從散文中又分離出通訊特寫、報告文學、傳記文學、遊記文學等獨立的文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