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題精講·中國經學史十講》是2002年10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維錚。
基本介紹
- 書名:名家專題精講·中國經學史十講
- 作者:朱維錚 著
- ISBN:ISBN7-309-03363-9/B.187
- 頁數:308頁
- 定價:16.00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10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 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 | 朱維錚 著 | ||
定價: | 16.00元 | 頁數: | 308頁 |
ISBN: | ISBN7-309-03363-9/B.187 | 字數: | 282千字 |
開本: | 大32 開 | 裝幀: | 平裝 |
出版日期: | 2002年10月 |
內容簡介
復旦大學出版社精心策劃的“名家專題精講”叢書第一批六種即將全線推出。它們分別是朱維錚的《中國經學史十講》、陳允吉的《中國古典文學佛教溯緣十論》、李歐梵的《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葛兆光的《域外中國學十論》、陳平原的《中國大學十講》、陳思和的《中國當代文學關鍵字十講》。
本叢書的特點是,全部由一流名家撰著,選定一個主題,取其最具研究心得的有關代表力作十篇,匯為一編。並通過工藝講究的版式、風格統一的裝幀,讓利讀者的定價,不僅是出版社弘揚學術、奉獻社會的一貫宗旨再次得到體現,同時也使廣大真正讀書求知之士,易獲名副其實的精品好書。
目錄
小引
1 簡說中世紀中國經學史——過程、特徵與文獻
2 中國經學與中國文化
經學、儒學與孔學
儒術與經學
有一以貫之的傳統么?
周孔與孔顏
懷疑經學與孔孟之道
尊信與不信
贊語
附釋
3 從文化傳統看中國經學
傳統與儒學不是等價物
不存在單一型的儒家傳統
也沒有不可分解的文化傳統
現代史上的三種傳統
如何理解制度化的儒學
怎樣詮釋中國經學諸形態
一點希望
附釋
4 中國經學的近代行程
解釋清代經學史的一個關鍵
由近及遠的懷疑與否定
經學內部的異端思潮
難以遏制的瓦解態勢
走向“山窮水盡”?
附釋
5 儒術獨尊的轉折過程
常識引出的疑問
時間記錄的矛盾
西漢儒術的先驅
學老子者面臨挑戰
推尊儒術的重大挫折
罷黜黃老取得成功
贅語
附釋
6 《論語》結集 說
《論語》是唯一可信的孔子史料嗎?
誰是《論語》原始結集的主持者?
原始結集本的“失蹤”
西漢的三種傳抄本
張禹和《張侯論》
鄭玄和《論語》今本定型
附釋
7 漢學與反漢學
——江藩的《漢學師承記》、《宋學淵源記》和方東樹的《漢學商兌》
正負兩面的“清學”輓歌
自成特色的揚州學派
“漢學師承”的陳述矛盾
漢學家蔑視桐城派
江藩述宋學抑南揚北
《漢學商兌》的價值
方東樹寫漢學“六蔽”
沒有算清的兩套總帳
附釋
8 晚清的經今文學
清前期的“帝學”
孔廣森和莊存與
改變漢學的尺度
“憑籍經義以譏彈時政”
“以復古為解放”
“破乾嘉之門面”?
戴望與廖平
康有為和皮錫瑞
清亡前的變質與變形
附釋
9 重評《新學偽經考》
早期的烏托邦設計
康有為這個人
廖平與康有為
《偽經考》成書
《偽經考》的邏輯和意向
朱一新駁《偽經考》
《偽經考》仍待研究
附釋
10 中國經學史研究五十年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後記
周予同和中國經學史
經學的分歧與分派
孔子問題的真相
經的次第和經的幽靈
經宋學與朱憙
今文學和新史學
經學史研究的曲折道路
附釋
附:中國經學史選讀文獻提要
1《尚書大傳》
2《韓詩外傳》
3《春秋繁露》
4《大戴禮記》
5《六藝略》
6《白虎通義》
7《五經異義》
8《周易集解》
9《春秋集傳纂例》
10《七經小傳》
11《周官新義》
12《大學衍義補》
13《尚書古文疏證》
14《孟子字義疏證》
15《漢學師承記》
16《經義述聞》
17《春秋公羊經何氏釋例》
18《今古學考》
19《孔子改制考》
20《經學歷史》
ZI《國故論衡》
1 簡說中世紀中國經學史——過程、特徵與文獻
2 中國經學與中國文化
經學、儒學與孔學
儒術與經學
有一以貫之的傳統么?
周孔與孔顏
懷疑經學與孔孟之道
尊信與不信
贊語
附釋
3 從文化傳統看中國經學
傳統與儒學不是等價物
不存在單一型的儒家傳統
也沒有不可分解的文化傳統
現代史上的三種傳統
如何理解制度化的儒學
怎樣詮釋中國經學諸形態
一點希望
附釋
4 中國經學的近代行程
解釋清代經學史的一個關鍵
由近及遠的懷疑與否定
經學內部的異端思潮
難以遏制的瓦解態勢
走向“山窮水盡”?
附釋
5 儒術獨尊的轉折過程
常識引出的疑問
時間記錄的矛盾
西漢儒術的先驅
學老子者面臨挑戰
推尊儒術的重大挫折
罷黜黃老取得成功
贅語
附釋
6 《論語》結集 說
《論語》是唯一可信的孔子史料嗎?
誰是《論語》原始結集的主持者?
原始結集本的“失蹤”
西漢的三種傳抄本
張禹和《張侯論》
鄭玄和《論語》今本定型
附釋
7 漢學與反漢學
——江藩的《漢學師承記》、《宋學淵源記》和方東樹的《漢學商兌》
正負兩面的“清學”輓歌
自成特色的揚州學派
“漢學師承”的陳述矛盾
漢學家蔑視桐城派
江藩述宋學抑南揚北
《漢學商兌》的價值
方東樹寫漢學“六蔽”
沒有算清的兩套總帳
附釋
8 晚清的經今文學
清前期的“帝學”
孔廣森和莊存與
改變漢學的尺度
“憑籍經義以譏彈時政”
“以復古為解放”
“破乾嘉之門面”?
戴望與廖平
康有為和皮錫瑞
清亡前的變質與變形
附釋
9 重評《新學偽經考》
早期的烏托邦設計
康有為這個人
廖平與康有為
《偽經考》成書
《偽經考》的邏輯和意向
朱一新駁《偽經考》
《偽經考》仍待研究
附釋
10 中國經學史研究五十年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後記
周予同和中國經學史
經學的分歧與分派
孔子問題的真相
經的次第和經的幽靈
經宋學與朱憙
今文學和新史學
經學史研究的曲折道路
附釋
附:中國經學史選讀文獻提要
1《尚書大傳》
2《韓詩外傳》
3《春秋繁露》
4《大戴禮記》
5《六藝略》
6《白虎通義》
7《五經異義》
8《周易集解》
9《春秋集傳纂例》
10《七經小傳》
11《周官新義》
12《大學衍義補》
13《尚書古文疏證》
14《孟子字義疏證》
15《漢學師承記》
16《經義述聞》
17《春秋公羊經何氏釋例》
18《今古學考》
19《孔子改制考》
20《經學歷史》
ZI《國故論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