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200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200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紹振.

基本介紹

  • 書名: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 
  • 作者:孫紹振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0月
  • 頁數:537 頁
  • 定價:29.00 元
  • 裝幀:簡裝本
  • ISBN:9787544406840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

內容簡介

福建師大孫紹振教授是《語文學習》雜誌的老作者,也是全國知名的文學批評家。在文學批評領域,自成一家,對中學語文教材中的經典課文解讀頗有獨到之處。本書收錄了孫紹振對中學語文教材經典篇目的賞讀分析文章。這些分析文章深入淺出,既在文學評論領域占有領先地位,對中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具有實踐指導意義,也對中學生閱讀具有啟發意義。書中套用的閱讀分析方法,就像一種簡單好用的工具,方便老師和學生掌握,並推廣套用到更大範圍的閱讀實踐中。另,本書擬與錢理群《名作重讀》重版同時推出,有利於製造更大的市場影響,爭取讀者。

作者簡介

孫紹振,1960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1990年,德國特里爾大學進修,1992年,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英語系講學,1995年香港嶺南大學訪問研究。現任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福建省北大校友會副會長。
主要著作有《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文學創作論》《美的結構》《論變異》《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探險》《審美價值結構和情感邏輯》《孫紹振如是說》《挑剔文壇》《文學性講演錄》《名作細讀》《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演說經典之美》《幽默邏輯探秘》《幽默理論基礎》《漫話幽默談吐》《幽默心理與幽默邏輯》;散文集有《面對陌生人》《靈魂的喜劇》《美女危險論》《滿臉蒼蠅》等。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在大自然面前的審美心靈變幻
春天:九種不同的古典詩情
春天:兩種不同的現代詩情
春天:兩種不同的散文美
秋天:六種不同的古典詩情
一種秋天的當代詩意
一個西方詩人眼中的秋天
秋天:兩種不同的現代散文美
兩種不同的冬天的美
對自然美的科學闡釋
第二章 藝術家心靈奧秘的多維透視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
——《荷塘月色》解讀
以《背影》為例談方法問題
在政治幻想和藝術幻想之間掙扎
——解讀李白的《下江陵》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解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解讀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
解讀余光中的《當我死時》
無痛之痛是為至痛
——解讀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
第三章 崇高的三種趣味:情趣、諧趣和智趣
解讀楊振寧的《鄧稼先》
解讀《居里夫人和一克鐳》
解讀《愛因斯坦與核子彈》
渺小的人物和崇高的主題
——從心理結構看《最後一課》
解讀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解讀陳毅的《梅嶺三章》
木蘭是英勇善戰的“英雄”嗎
——兼談多媒體與文本分析的關係
敘述勝於描寫
——解讀葉兆言的《閒話章太炎》
諧趣和理趣的交織
——魯迅《自嘲》解讀
解讀臧克家《有的人》
“愚公”還是“智公” “智叟”還是“愚叟”
——解讀《愚公移山》
象徵和系列意象
——解讀高爾基的《海燕》
附:
《水滸傳》:什麼樣的英雄崇拜
第四章 童心、童趣和心靈寶庫
還原法分析和關鍵字解讀
——解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
進入孩子的感覺世界
——解讀鮑爾吉·原野的《雪地賀卡》
文本語義和幽默感
——解讀舒婷的《童年絮味》
《皇帝的新裝》中的人物為什麼沒有個性
解讀哈謝克的《黑信》
解讀聶紺弩的《我若為王》
附:
《朝花夕拾》中含笑的批判
——走近偉大作家的童心
契訶夫小說中的兒童心理
舒婷詩歌中人的價值
第五章 親子之愛的詩意和卑微
《背影》背後的美學問題
解讀梁曉聲的《慈母情深》
解讀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聽覺、記憶、動機發生變異的奇觀
——“安娜·卡列尼娜回家看兒子”片段解讀
卑微的純粹
——解讀楊新雨的《養母》
解讀里柯克的《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
解讀泰戈爾的《金色花》
第六章 生命的價值和尊嚴
詞典語義與文本情景語義
——《最後一片葉子》解讀
解讀梁實秋的《貓的故事》
解讀蒲松齡的《狼》
解讀劉基的《說虎》
解讀周曉楓的《小地主》
附:
《西遊記》中動物的特點
希臘寓言和中國民間故事中的動物
第七章 進入小說藝術的審美世界的程式
為什麼吳敬梓把心理療法改為胡屠戶的一記耳光
——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拉開距離
薛寶釵、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是壞人嗎
——真善美的統一和錯位
都德為什麼不寫落後到轉變的全過程
——情節和心理“突轉”的臨界點
契訶夫為什麼覺得小孩把嬰兒殺死以後的法律責任並不重要
——外部的臨界點和內心的臨界點
杜十娘和陳奐生走向高潮的過程有什麼不同
——古代小說和當代小說的細節
巴爾扎克為什麼那樣殘忍地折磨於洛夫婦
——把人物打入非常軌道
為什麼中國古典小說強調一波三折
——將人物打入“第二環境”
阿Q死到臨頭還不痛苦是不真實的嗎
——以喜劇寫悲劇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格面具”是如何當眾丟落的
——人物內心動盪和外部動作之間的不平衡
通過假項鍊、真項鍊、假金幣暴露人物的內心隱秘
——超現實的和現實的第二環境及其功能
屠格涅夫的《木木》比莫泊桑的《珂珂特小姐》高明在哪裡
——前提條件的充分、心理氛圍的飽和同結局的關係
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是窮困嗎
——情節的理性因果和情感因果
關公不顧一切放走曹操為什麼是藝術的
——人物的情感邏輯超越人物的理性邏輯
抓住人物的執迷不悟
——人物情感邏輯的起點
安德來公爵對同一棵橡樹為什麼先後有相反的感覺
——找到人物的變異感覺、記憶和動機
李斯特尼次基為什麼覺得奧爾加分外漂亮
——人物肖像的表面感覺和縱深感覺
海明威修改了三十九次的對話有什麼妙處
——人物的對話和潛對話
為什麼豬八戒的形象比沙僧生動
——拉開人物感知、動機和行為的距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