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齒樟味藜

同齒樟味藜

同齒樟味藜,半灌木。老枝黑褐色或灰褐色,略成墊狀,一年生營養枝較短並形成緊密的墊狀,具多數排列緊密的葉,花枝較細,直徑約4mm,直立或上升,密被白色茸毛和長柔毛,後期下部常脫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齒樟味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石竹目
  • :藜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葉鑽狀,通常較其腋簇生的葉長,密生柔毛。花兩性無柄,單生於葉腋,構成緊密的短穗狀花序著生於花枝上,苞片披針形,無小苞片,花被管廣橢圓形,被毛,頂端具4個等長的齒,雄蕊4,柱頭2。胞果橢圓形(圖104)。

生長環境

同齒樟味藜為耐鹽中旱生鋪散式略呈墊狀的小半灌木。適宜於溫暖乾旱的氣候,多出現於年降水量100—250mm、年蒸發量1700——2200mm、年平均氣溫3—9℃的荒漠地帶。其生長地多為有地下水補給的地段或有季節性地表徑流流經的細流沖溝附近。耐鹽鹼性強,習生於山前洪積扇、沖積平原及低山區山間谷盆地的鹽化灰鈣土、鹽化棕鈣土、鹽化草甸土及草甸鹽上上,在土壤鹽鹼化程度較輕或無鹽鹼的山麓基帶附近則由原亞種樟味藜所代替同齒樟味藜根系發達。主根粗狀,入土深達1m。側根較多,長達50cm,集中分布在40—50cm的土層中。當降水充沛的季節和年份,土壤水分含量改善,發達的側根充分吸取上層土壤中的水分,其長勢明顯增強,當降水貧乏的季節和年份,上層土壤中水分含量減少時,粗長的主根可吸取深層土壤中較穩定的水分以維持其生長,說明它具有較強的耐旱性。同齒樟味藜植物體表面密被茸毛和柔毛,呈灰綠色,尤其是當年生植株被毛更甚,並且越是氣溫高,蒸發量較大的地區被毛也就越密,這一生態特性表明該草具有自我節制蒸騰、保持體內水分、恆定體溫等適應乾旱炎熱生境的能力。同齒樟味藜抗寒,抗熱性也較強。冬季氣溫在—43℃左右,地表溫度在零下22℃時可安全越冬。夏季氣溫在40℃左右,地表溫度在53℃時生長良好。同齒樟味藜的根頸發達,加之其墊狀形式的株形和強大的根系,使它具備了再生力強,耐踐踏的特性,是一種耐牧性較強的牧草。同齒樟味藜返青早,生長期長。在伊犁谷地通常於3月中旬融雪後即返青,4—6月上旬營養生長,7—8月開花,8月下旬至9月上旬結實,11月中旬停止生長進入冬眠狀態。在塔城地區和阿爾泰地區融雪期較晚,春季氣溫回升慢,返青期要較伊犁谷地遲25天左右。年內有春,秋兩個生長旺季,產草量高峰出現在秋季。同齒樟味藜在新疆I天然草地植被組成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是砂礫質溫性荒漠、鹽土溫性荒漠、低地鹽生草甸類草地的亞建群種,優勢種或伴生種。在伊犁地區霍城縣西部礫質化較弱和鹽漬化的地段及察布查爾平原的鹽化灰鈣土上,分布有白莖絹蒿(Setiphidiumterraea-lbae)+同齒樟味藜和白莖絹蒿+同齒樟味藜+高枝假木賊(Aha-basiselatior)砂礫質荒漠草地型,草層高度10—35cm,植被蓋度40—60%,每公頃產鮮草855—1800kg。在察布查爾平原乾燥,蓬鬆的鹽鹼土上同齒樟味藜生機昂然,成為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蒿(Artemisiaspp.)低地鹽生草甸的主要伴生種,局部可成為優勢種,同時伴生的還有木地膚(Kochiapros-trata)、小獐茅(Aeluropuspungens)、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多枝賴草(Leymusmulticaulis)及多種豬毛菜(Salsolaspp.)等。在伊犁谷地野馬渡以東河流階地的鹽化草甸土和草甸鹽土上分布有枇杷柴(Reaumuriasoongorica)+同齒樟味藜+小樟茅低地鹽生草甸草地,伴生種有芨芨草,波斯駱駝刺(Alhagimauroum)、奇異鹼蓬(Suaedaparadoxa)、駱駝蹄瓣(Zygophyllumfabago)、馬藺(Irislactavar.Chicensis)、長穗檉柳(Tamarixelongata)、鹽豆木(Halimodendronhalo-dondron)等多種植物,草層高19cm左右,植被蓋度達55%,每公頃產鮮草3600kg左右。在塔城、托里、額敏、哈巴河山前沖積平原及烏倫古河的河流階地,同齒樟味藜常伴生於以芨芨草為建群種的低地鹽生草甸草地中,伴生種還有多枝賴草,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大葉補血草(Limoniumgmelinii)、白濱藜(Atriplexcana)、鹽生車前(Plantagomaritimavar.Salsa)、小獐茅及蒿類等多種植物。在阿爾泰山山前海拔400—1000m,乾旱少雨的平原戈壁,同齒樟味藜經常以作為亞優勢種參與駝絨藜(Ceratodeslatens)、白莖絹蒿,纖細絹蒿(S.Gracilescens)、針裂葉絹蒿(s.Subles-singianum)木地膚等鹽柴類半灌木砂礫質荒漠草地和蒿類半灌木,鹽柴類半灌木砂礫質荒漠草地,一同生長的還有鹽生假木賊(Anabasissalsa)、蛇麻黃(Ephedradistachya)、小蓬(Na-nophyronerinaceum)等植物。在福海縣布倫托海西南的濱湖平原和阿爾泰縣,青河縣,富蘊縣平原低洼地的囊果鹼蓬(S.Phy-sophora),白濱藜鹽生荒漠草地以及塔里木盆地北緣,準噶爾盆地,吐魯番盆地邊緣沖積平原的鹽爪爪(Kalidiumfolitum)、細枝鹽爪爪(K.Gracile)、鹽穗木(Halostachyscaspica)、鹽節木(Halocnemumstrobilaceum),多枝檉柳、鹽豆木鹽土荒漠草地中,也時常有同齒樟味藜伴生其中。

分布範圍

同齒樟味藜分布於我國新疆天山,阿爾泰山,塔爾巴哈台山,準噶爾西部山地山麓線以下洪積扇和準噶爾盆地周圍、塔里木盆地北緣沖積平原,崑崙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西部邊緣曾有記錄,蒙古,原蘇聯、伊朗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同齒樟味藜營養枝繁茂,葉量豐富,草質柔嫩,多汁,有鹹味,適口性好。早春和秋季綿羊最喜食,山羊、馬、牛、駱駝、驢也喜食,夏季適口性稍差,冬季各類家畜均喜食。在所含化學成分中,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較高(表104)。 由於同齒樟味藜返青早、青綠期長,冬季殘留好,早春和晚秋可為家畜提供優質青鮮飼草,冬季又可放牧利用,故對於家畜(尤其是綿羊)春季恢復體力,秋季抓膘,安全越冬渡春以及接羔育幼具有重要意義。該草是荒漠草地上僅次於木地膚的一種良等牧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