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同群公登濮陽聖佛寺閣
落日登臨處,悠然意不窮。
佛因初地識,人覺四天空。
來雁清霜後,孤帆遠樹中。
裴回傷寓目,蕭索對寒風。
注釋譯文
①濮陽:《新唐書·地理志》:“濮州濮陽郡有濮陽縣。”在今河南省濮陽市南。
②初地:佛教語。謂修行過程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為“初地”;大乘菩薩“十地”中,以“歡喜地”為“初地”。《華嚴經·十地品》:“今明初地義,但以略解說……是初菩薩地,名之為歡喜。”四天空:佛教有三界諸天之說。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色界諸天又分為四禪:初禪為大梵天之類;二禪為光音天之類;三禪為遍淨天之類;四禪為色究竟天之類。另,無色界的四處,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又稱四空天、四空處。
③寓目:觀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玉使斗勃請戰,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
創作背景
《同群公登濮陽聖佛寺閣》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九載(750)秋,當時高適至濮上拜訪沈千運。高適博覽群書,對佛教典籍頗有涉獵,集中有登佛塔詩數篇,如《與諸公登慈恩寺塔》《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同呂判官從哥舒大夫破洪濟城回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等。
作品鑑賞
此詩首二句交代登閣時間與心情,日落時分一登覽,即引起綿綿思緒。三、四句承“意不窮”,因所登之處為佛閣,故而想到一切因緣皆由佛家初地而起,一切事物也皆由因緣聚合而生,其本質都為空相。五、六句寫登臨之景,落日餘暉下,鴻雁於清霜中飛舞,孤舟在遠樹前穿行,一仰一俯,動靜相對,寫出清秋落照時的寧靜。七、八句寫秋思,徘徊於閣上,心事重重,眼之所見皆足傷情,一任颯颯秋風吹動衣襟。
高適往往於登高臨遠之時聯繫佛教義理,感悟佛理禪趣,生髮佛情禪思,或以佛家的空無妙理排解壯志難酬的寂寞,藉以忘卻眼前的煩惱,但詩人骨子裡對功名的渴望卻從未因此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