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罪

同罪

同罪,漢語辭彙。

拼音:tóng zuì

釋義:1、同樣的罪行;同樣的罪名。同等的罪行。2、同樣的過失。3、同樣論罪;同樣受到處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罪
  • 拼音:tóng zuì
  • 注音:ㄊㄨㄙˊ ㄗㄨㄟˋ
  • 解釋:同樣的罪行;同樣的罪名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

詞目

同罪

拼音

tóng zuì

引證解釋

1、同樣的罪行;同樣的罪名。同等的罪行。
《左傳·襄公六年》:“同罪異罰,非刑也。”
《後漢書·桓譚傳》:“一事殊法,同罪異論,奸吏得因緣為市。”
《魏書·食貨志》:“ 高祖 延興 三年秋七月,更立嚴制,令一準前式,違者罪各有差,有司不檢察與同罪。”
宋 陸游 《南唐書·江文蔚傳》:“同罪異誅,觀聽疑惑。”
2、同樣的過失。
宋 米芾 《寄雪郎中彭紹》詩之二:“張顛與柳頗同罪,鼓吹俗子起亂離。”
3、同樣論罪;同樣受到處罰。
《左傳·昭公七年》:“吾先君文王,作仆區之法,曰:“盜所隱器,與盜同罪。”
《晉書·刑法志》:“其見知而故不舉劾,各與同罪……其不見不知,不坐也。”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即召司市官吩咐傳諭禁止:‘若有小兒再歌此詞者,連父兄同罪。’當夜回宮無話。”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眾人都道說那裡話,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是因姦殺命的事,既犯到官,還有活命的嗎。”
田漢 《謝瑤環》第五場:“你們休得猖狂,豈不聞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