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異藥

同病異藥

出自陳壽著《三國志,魏書,方技傳》。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陀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陀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病異藥
  • 外文名:Different drugs/medicines for same disease
  • 出處:《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 作者:陳壽
  • 啟示:我們不能按部就班,要靈活運用
譯文,評價,啟示,作者簡介,作品簡介,

譯文

府中官吏倪尋、李延同時來就診,都頭痛發燒,病痛的症狀正相同。華佗卻說:“倪尋應該把病邪瀉下來,李延應當發汗驅病。”有人對這兩種不同療法提出疑問。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外實症,李延是內實症,所以治療他們也應當用不同的方法。”馬上分別給兩人服藥,等第二天一早兩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評價

發燒腦痛病相同,表里分清藥各通。退熱倪君延出汗,華佗妙手治療功。

啟示

我們不能按部就班,要靈活運用,事物的本質可能是不同的。

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西晉史學家。他少好學,就有志於史學事業,對於《尚書》、《春秋》、《史記》、《漢書》等史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師事同郡學者譙周(蜀國天文學家),在蜀漢時任觀閣令史。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等職。280年,西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作品簡介

三國志》全書一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國志》名為志其實無志。志有本紀,列傳,二志只有列傳,陳壽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三國志》為曹操曹丕曹叡分別寫了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而《蜀書》則記劉備劉禪為先主傳、後主傳。記孫權稱吳主傳,記孫亮孫休孫皓為三嗣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三國志》位列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記載時間順序第四位,與《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並稱前四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