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御窯廠瓷器是清同治朝御窯廠生產的瓷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治御窯廠瓷器
- 類別:陶瓷
同治御窯廠瓷器是清同治朝御窯廠生產的瓷器。
同治御窯廠瓷器是清同治朝御窯廠生產的瓷器。歷史文化同治朝御窯廠處於生產萎縮時期,雖然同治五年(1866年)時重建官窯,但生產工藝低下,產品質量不高,產品以宮廷餐具、大魚缸、面盆、蓋碗為多,也有一批高達一百五十厘米以上的大...
乾隆時期的御窯又稱為“唐窯”,這就是對唐英的最大肯定。再興御窯廠 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打景德鎮。大軍入城後,見御窯廠專造皇帝用瓷,耗費資金不算,還經常鞭打欺壓瓷工,為替百姓解恨,便放火把御窯廠燒了。御窯廠一停就是好幾年。直至同治五年(1866年)間,清政府軍機大臣李鴻章籌銀十三萬...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御窯的鼎盛時期,也是我國古代制瓷工藝的歷史高峰。乾隆以後,御窯生產開始走下坡路,但仍燒造了大量藝術精品。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占領浮梁縣城,鹹豐五年御窯停止燒造。後太平軍數次占領景德鎮,御窯的瓷器燒造陷於停滯。同治七年(1868年),御窯廠為同治皇帝大婚燒造喜宴用瓷...
這是一件珊瑚紅地粉彩描金器。從顏色和紋飾上看,當是同治帝大婚前由御窯廠燒制的瓷器,整件器物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氣氛。盤子內外壁均以珊瑚紅釉為地,盤口描金,內壁四周分6層整齊排列著128個金色的“喜”字,並一齊聚向盤心,盤心中央為一個較大的描金團“壽”字;盤外壁以粉彩分繪蓮、菊、牡丹三組纏枝...
也有“同治年制”四字兩行楷書款,字寫得大而肥,看起較拙。同治青花的篆書款極少。另外官窯瓷器還多署“體和殿”、“大雅齋”和“天地一家春”款,數此款的均為慈禧用的專用瓷款識。“體和殿”是慈禧太后飲食休息場所,同治九年(1870年)御窯廠專為體和殿燒制了百雙大魚缸,匯同其他器皿約萬件,皆署的...
同治、光緒兩朝,整個社會陷於動亂和衰敗。在這段時期,景德鎮制瓷業中,窯雖然沒有停止生產,但所制大多是一些宮廷婚喜、壽慶的應酬、賞賜之品。民窯所產,雖無特殊精緻之作,但數量卻是巨大的。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民窯中,制有一些比較好的仿古瓷,但這並不是當時制瓷業的主流。隨著日本瓷器的競爭和歐洲...
《清代官窯瓷器史》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清代景德鎮御窯廠的建制沿革:總結了從順治、康熙朝的初創期,雍正、乾隆朝的鼎盛期,嘉慶、道光、鹹豐三朝的衰退期,到同治、光緒、宣統三朝的沒落期的脈絡。御窯廠人員則上自督陶官、駐廠協造、司事人員、駐京人員下到具體生產的工匠人夫。御窯廠瓷器燒造工藝涉及原料工藝...
《清史稿》記載:皇家御窯燒造,歸養心殿造辦處負責,即由養心殿造辦處提供型、制、紋樣、工藝要求,很多樣品均在京城試燒,這一點在康熙一朝尤多。逢皇家盛典,則會專門指派高級官員(往往是皇室成員)督辦。例如“同治皇帝大婚瓷”就是由恭親王奕訢專門督造。官瓷 官窯瓷,主要是龐大的官僚群體使用,型制要...
《百姓收藏圖鑑·民國瓷器》是2009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百姓收藏圖鑑·民國瓷器》內容簡介:清末的景德鎮在經歷了太平天國動盪之後,有了一個短暫的安定時期。同治五年,李鴻章在廢墟上重建御窯廠,而光緒官窯更是進入了一個中興時期,官窯的青花、單色釉和彩瓷的生產全面恢復。而1911年辛亥革命後,...
奓斗敞口,圓腹,圈足。造型端莊小巧。內施白釉,外通體施淡黃釉,彩繪各種絲竹紋。上下以描金弦紋做邊飾。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此件奓斗為同治時期御窯廠為同治大婚所訂燒的瓷器之一,是宮中宴飲時的衛生用器。黃地粉彩叢竹紋奓斗,清同治,高9cm,口徑8.7cm,足徑5.2cm。奓斗敞口,圓...
外白地粉彩繪荷花鷺鷥裝飾紋。上下以描金弦紋做邊飾。口沿下紅彩書“大雅齋”3字楷書款,旁邊鈐橢圓形紅彩印章,印章內雙龍環繞 “天地一家春”5字篆書款 ,底白釉紅彩書“永慶長春” 4字楷書款。此器釉色瑩潤,畫面清新淡雅。為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是宮中宴飲時的衛生用器。
【簡介】:盤敞口,淺弧壁,圈足。里飾黃釉地藍彩篆書“壽”字紋,以盤心團“壽”字為中心,由里向外排列4周,每周字數不同,但書寫疏密一致。外壁飾白釉地粉彩折枝花卉紋3組。足內施白釉書紅彩“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此盤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團“壽”字紋裝飾排列疏密有致,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簡介】:黃地紅蝠金團壽字紋蓋碗,清同治,通高8.8cm,口徑10.5cm,足徑4.2cm。碗敞口,深弧壁,圈足,蓋拱形帶環行抓鈕。里施白釉,外施黃釉為地,上飾金彩“壽”團字紋,蓋面和腹壁各書兩周、3周,每周8字。字...
此器造型小巧秀美,黃釉釉面瑩潤。“壽”字紋每周排列4字,每字外環繞5雲蝠紋,寓意“五蝠(福)捧壽”。該器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綠地粉彩藤蘿月季花紋奓斗,清光緒,高8.7cm,口徑9cm,足徑5.9cm。敞口,圓腹,圈足。造型端莊秀麗。內壁下部施白釉,上部及外壁通體施綠釉,釉...
蓋拱形帶環行抓鈕,里施白釉。蓋面和腹壁外均施黃釉為地,均勻分布4組五福捧壽紋,圖案空間上下各繪4組折枝桃,每組空間繪4個結帶“卍”字。抓鈕及足內施白釉,均署紅彩“同治年制”4字雙行楷書款。此蓋碗造型規整,釉面瑩潤亮澤。紋飾排列疏密有致,是同治時期御窯廠專門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
碗敞口,弧壁,深腹,圈足。里施白釉,外施黃釉為地,上飾藍彩篆書壽字紋。足內施白釉書紅彩“同治年制”四字楷書款。碗造型敦厚穩重,黃釉呈嬌嫩的明黃色,釉面瑩潤。“壽”字紋裝飾,每周排列20字,上下由疏至密。該碗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碗敞口,弧壁,深腹,圈足。里施白釉,外壁施黃釉為地,四面飾描金開光內書金彩“萬壽無疆”紋,4字紋間飾粉彩“卍”字飄帶及朵雲紋,腹底飾粉彩海水江崖紋。足內施白釉書紅彩“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碗造型敦實規整,紋飾吉祥喜慶,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內施白釉,外通體黃釉色地上,彩繪各種雲蝠紋,間插團“壽”字,口沿、腰部及近底處飾金彩一周。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此器造型小巧秀美,黃釉釉面瑩潤。“壽”字紋每周排列4字,每字外環繞5雲蝠紋,寓意“五蝠(福)捧壽”。該器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青花折枝花紋盆奩是清光緒時期的一件瓷器文物,規格為高3.5cm,口徑20.7cm,足徑16.6cm。簡介 同治、光緒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特別燒制了一批粉彩瓷器,造型豐富,製作精細,器物上均書有慈禧曾居住過的殿堂名稱款識。盆奩就是其中之一。盆奩折沿,直壁,圈足,足內白釉,青花書“體和殿制”4字篆書款...
奓斗撇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里施白釉,外壁飾黃釉地藍彩篆書“壽”字紋,頸和腹部各書2周和3周,每周16字,字間疏密隨形變化。足內施白釉書紅彩“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此件奓斗為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是宮中宴飲時的衛生用器。
造型秀麗小巧。內施白釉,外黃釉色地上,上下各有4個圓形開光,內分別書“萬” 、“壽” 、“無” 、“疆”4字,周圍襯粉彩裝飾,近底處繪江崖海水紋。上下以描金弦紋做邊飾。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此器造型小巧規整,紋飾吉祥喜慶,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此盤屬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皇帝大婚用瓷。同治一朝歷時13年,據清宮檔案記載,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御窯廠開始燒造瓷器,此後每年未曾間斷。先後有蔡錦青、俊達、景福等奉命督陶,其中以景福較為有名。但景福之出名,並非因他督陶有功,而是因他承辦同治大婚瓷器不力,“燒造未能合法,以致粗糙,不堪應...
王少維,男,清代著名陶瓷藝術家。擅淺絳人物、山水、亦擅寫真,並以畫猴稱著。簡介 王少維(活躍於1862-1908年) 活躍在同治、光緒之際,曾供職於御窯廠,擅淺絳人物、山水、亦擅寫真,並以畫猴稱著。人物考究 1989年9月,在鎮調查同治御廠總辦李瀛州(李為浮梁界田人,又名正鳳)的有關資料時,瀛洲後人李奇...
同治以來,中國社會局面相對穩定,光緒登基後,洋務運動、實業救國在中國志士仁人中醞釀,民族資本有所發展,這個短暫的興盛時期,被歷史學家稱為“同光中興”。景德鎮處於內陸山區,相對閉塞,便於控制。清政府為了滿足醉生夢死的生活,曾撥巨款給景德鎮燒制御用瓷器,並加強了管理,致使景德鎮官窯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
同治後期至光緒一朝,在景德鎮大的戰亂基本結束,人們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其二,由於戰後百姓正常生活的恢復和家庭安穩,家家都需要添置些生活日用瓷。簡介 生卒不詳,安徽新安人,是晚清淺絳彩瓷畫家,擅長繪博古插花文 房清供圖。作品歷史背景 這樣,價廉物美的淺絳瓷就有了一個廣闊的市場。當時的日用瓷中,...
金品卿,名誥,號寒峰山人,黟縣人。擅長繪淺絳山水及花鳥人物,亦工行書,宗法二王。山水仿明沈周、文徵明,花鳥則學蔣庭錫、鄒一桂工細的路子。由於他在御窯廠任職,因此其作品受宮廷工細風格影響也就不奇怪了,《秋葵麻雀圖》是其代表作品。王少維,名廷佐,以字行,安徽涇縣人,生卒年不詳,約活躍於同治至...
任煥章是僅次於程、金、王的淺降御窯第四大宗師。雖然學術界只把金王認定為正統的御窯畫師,理由是由御窯主管的後人回憶口述和實物上的御窯(官署)的落款,但隨著我們對淺降研究的深入,覺得同治御窯重建後,御窯裡面不應只有金、王這“御窯二枝筆”,御窯承擔著為晚清朝廷如此大的燒瓷任務,如果就靠“御窯...
發生在同治年間御窯廠的一件事,不僅有著平凡樸實的人情味,而且有著發人深省的——瓷趣。 同治八年,景德鎮御窯廠奉旨用粉彩技法仿造一批明代龍紋貢瓷。有個畫匠不小心把五爪龍畫成了六爪龍。瓷器出爐時被發現(徐亞了),督陶官聞訊大怒,四處戒嚴,要查出肇事者按御窯廠禁令斬首示眾有個御用畫師決心要救出...
宣統官窯瓷胎堅硬,瓷化程度高。胎質純淨、細膩、潔白。用手輕叩瓷胎能發出清脆的金屬聲音。如果把同治、光緒、宣統三朝同類的青花瓷盤作一比較,宣統瓷胎最薄,其次是光緒,最後是同治。民窯青花瓷的胎體多數較輕薄,胎質細密而瑩潤,有現代瓷的特點。器型更加規整,胎質高度瓷化,釉面火光十足。宣統官窯釉面有兩種...
人物形象大多生硬,面部鼻骨高直隆起有勾,俗稱“鷹鉤鼻”。這種特殊誇張的手法,為鹹豐時較典型的時代特徵,並沿用至同治時期。山水層次欠清晰,無立體感。款識 鹹豐官窯青花瓷款識,以楷書為主,字型柔美秀麗,一般沒有圈或框,多數是青花“大清鹹豐年制”六字楷書款,堂名款很少。民窯有年號款,“大清鹹豐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