奓斗

奓斗

奓斗,有玻璃材資和瓷器之分。最早可溯源自商周時期的青銅觚。其特點是侈口、高脛、鼓腹、短足,口徑可與腹徑相等或稍大,徑的高度占全器的二分之一,當奓斗作為實用器使用時,其功能相當於吐盂。玻璃奓斗只有清代才有,並且流行於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奓斗
  • 起源時期:商周時期
  • 特點侈口、高脛、鼓腹
  • 流行朝代:康熙、雍正、乾隆
奓斗介紹,材質,瓷器奓斗,

奓斗介紹

奓斗又名渣斗,是古人的實用器,是古代宮廷宴席桌上盛裝骨刺的用具。當奓斗作為實用器使用時,其功能相當於唾盂。

材質

瓷器奓斗

玻璃奓斗
青銅器奓斗
奓斗

瓷器奓斗

奓斗黃地粉彩五福捧壽紋奓斗,清同治,高8.9cm,口徑8.7cm,足徑5.1cm。
敞口,圓腹,圈足。造型端莊小巧。內施白釉,外通體黃釉色地上,彩繪各種雲蝠紋,間插團“壽”字,口沿、腰部及近底處飾金彩一周。底白釉紅彩書“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

奓斗圓形喇叭口,腹部上豐下斂,圈足。腹部環飾纏枝花卉紋,串聯的枝葉將梅花、菊花、荷花、海棠、梔子、芍藥等不同的花卉連線起來,一上一下,交錯排列,新穎獨特。口沿下及肩部分別雕刻俯式蕉葉紋和如意雲頭紋各一周。外底陰刻雙方框,內雙豎行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器造型小巧秀美,黃釉釉面瑩潤。“壽”字紋每周排列4字,每字外環繞5雲蝠紋,寓意“五蝠(福)捧壽”。該器是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綠地粉彩藤蘿月季花紋奓斗,清光緒,高8.7cm,口徑9cm,足徑5.9cm。
敞口,圓腹,圈足。造型端莊秀麗。內壁下部施白釉,上部及外壁通體施綠釉,釉上以粉彩繪藤蘿花鳥紋,月季花盛開其間。上下以描金弦紋做邊飾。底白釉紅彩書“大清光緒年制”6字楷書款。
奓斗
奓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