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民安關隘位於同安區內厝鎮與南安交界的小盈嶺古驛道上。小盈嶺為漳(州)泉(州)古驛道,又是清順治八年(1651年)鄭成功大敗清督楊名高的古戰場遺址。
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任同安主簿,由泉州過小盈嶺時,見山嶺兩翼高山夾峙,形成漏斗,西北風由此直入,以致沙溪一帶村民有“沙漠七里口,無風沙自走”的民諺流傳。朱熹為制風沙之害,便建石坊,以補嶺缺,並手書“同民安”三字作匾額,寄託同安百姓安居樂業的願望。現在三株古榕大樹相傳也是朱熹當年手植的“擋風樹”。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石坊圮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馬巷秀才林應龍等呈請倡捐,就原址將石坊改建為同安通往泉州古道的關隘,同安知縣吳鏞撰寫的《改坊為關記》石碑立於隘前左側。
現存石砌關隘門牆作南北走向,長8.6米,高3.56米,拱頂隘門高2.44米,寬2.38米。門額上嵌“同民安”石匾,匾高0.5米,長1.63米,下額為“朱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