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歸域

同歸域位於定海城北的龍峰山東麓,是明末清初在舟山的明朝廷遺臣、將士、王妃、民眾18000多人骨灰的合葬墓。同時也是南明抗清殉難將士臣民萬餘人的骨灰合葬墓,是直接與“海”有關聯的文物古蹟。1962年被列為舟山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歸域
  • 位於:定海城北的龍峰山東麓
  • 用途:明朝廷遺臣王妃等骨灰的合葬墓
  • 年 代:清
  •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 現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相關歷史,清順治二年,康熙三十九年,新成仁祠建成後,舟山解放後,建設,

簡介

同歸域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清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同歸域位於城關北門龍峰山山腰,環城北路以北100米。南明魯王朱以海初監國於紹興,後輾轉海上,於清順治六年(1649年)十月移駐舟山,設行宮。清順治八年(1651年) 清軍攻陷舟山,抗清軍民萬餘人殉難。清參軍喬君缽集殉難者屍首在世此火化合葬,勒碑橫書“同歸域”。墓坐北朝南,墓丘呈半圓形,直徑3.5米。墓面高1米,寬3.5米,墓頂砌作六邊錐形體。 明、清之際政權移主的戰爭具有明政權反抗落後民族貴族入侵、保衛漢族政權和民族文化的性質。清王朝集忠骨建墓歸葬,也有籠絡漢族人民結束戰爭的策略,該墓正是反映了中國歷史上這一重大事變。
同歸域同歸域

相關歷史

清順治二年

1645年七月十八日,明魯王朱以海,在張國維、孫嘉績、熊汝霖、錢肅樂、張名振等擁戴下,監國於紹興。次年六月,清兵橫渡錢塘江,魯王聞訊出逃海上,張名振率舟師保護,漂泊舟山普陀山洋面,本擬進駐舟山,遭舟山參將黃斌卿拒絕,後被鄭彩接到廈門,不久攻占許 多城池。但好景不長,內爭外患,大片土地人口,喪失殆盡,只得再圖舟山。
同歸域歷史圖同歸域歷史圖
清順治六年(1649年)十月,魯王大舉討伐,張名振、阮進殺了黃斌卿及其二女,進駐舟山,以參將府為行宮。
清順治八年(1651年),清軍分三路攻取舟山。魯王聞警即委相國張肯堂率兵六千留守定海城,自己與張名振統舟師北攻吳淞,牽制清兵。八月二十二日大霧,清兵至螺頭門,阮進以火攻退敵,不料風反自焚,清兵乃蜂擁登岸,直逼城下。九月初二,守軍火藥盡,內奸金允產、邱元吉墜城投敵,引清兵入城。劉世勛等率全城軍民與之激烈巷戰,因寡不敵眾城陷。
全城殉難者18000餘人,屍體遍地,血流成河,史稱“屠城”。這時魯王與張名振回救,在螺頭門受潮水阻擋,眼巴巴看滿城大火沖天,只得轉航福建沿海島嶼,數月後去廈門,依附於鄭成功。
清軍緊接著打掃戰場,經歷喬缽收集全城屍首運至龍峰山東麓,火化掩埋,豎一石碑,鐫刻“同歸大域”四字。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定海知縣繆燧,親歷北郊山麓,“但見白骨青燐,寒煙衰草,即所勒之石亦復無存”。他捐出銀兩,“購料圍砌石壙,以衛幽壤,以捍樵牧”。總兵藍理知道後,也捐銀一百另八兩,購田三十八畝七分多,作為祭祀之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為祭祀起見,又建祠三間於墓前,匾名“成仁祠”,設神龕立牌位,以妥神靈。並再置田二十三畝二分多,地二十畝五分多,補祭祀葺祠費用之不足。
乾隆二十年(1755年),知縣莊綸渭重建頭門三間,左右耳屋二間,並立碑開列田地房產之數和祭祀次數、日期、桌數和祭品等。光緒間廳同知楊小荔又重修成仁祠,並編《成仁祠備錄》一書。民國二年(1913年)浙江省議會決議將鎮鰲山麓前舊鎮署改建成仁祠,又將舊鎮署西首箭道餘地八畝一分五厘六,每畝價銀一佰元,總計八百十五元六角買下,再將舊鎮署前一畝三分九厘四荒地也以同樣價錢買下,改建費用總計八千元,浙江省稅項下撥給三千元補助,其餘由定海紳商募集。定海民眾各團體紳士又向國民政府呈文,請求中央主持募捐,以昭慎重。後來劉鴻生捐出大洋一萬二千多元,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民國十二年(1923年)新改建成的成仁祠規模宏大,占地二十餘畝,中軸線上有:大廳五間、正殿五間,後大殿五間;東邊,前有樓房三間,中有東廡三間及廚房,後有舟山宮井及花圃;西邊有廡屋三間;雪交亭建在東邊樓房之前,祠前圍牆長八十餘丈,中設大門,題“成仁祠”三大字,門前有路,路南又有“祠前照壁”一座。

新成仁祠建成後

定海縣議會決議將同歸大域前老的成仁祠改為饗堂,將老祠供奉的牌位移到新祠。成仁祠奉祀的牌位,歷代有很大變化。清康熙四十二年,祠內僅設一龕,“立死事諸先靈公位、又立死事先靈男位、死事先靈女位”,唯恐掛漏,一律不寫姓名及官職。乾隆二十年,祠內設三龕,中奉職官、右奉王妃及婦女,左奉士民牌位,據明史及縣誌標明姓名及官職的有六十九人。鹹豐四年(1854年),將王妃牌位移至後龕,調婦女牌位至西龕,士民牌位至東龕,以示尊卑。同治間紳士們在南明史料中,兩次共查出定海殉難者一百八十四人,並更正以往姓名、官職、重複等差錯。改建的成仁祠落成後,又作了大幅度的調整,正殿中龕祀辛卯屠城殉難者;與魯王或與舟山有關係的,如黃斌卿、張煌言等,祀於左龕;右龕專祀殉難士民;後大殿一龕三窗,王妃居中窗,職官之婦女居左,士民之婦女列右,共列牌位二百六十一。所有神龕均配上玻璃,亮麗光潔。成仁祠計有祠產水田六十二畝,地二十一畝五分,山二十一畝五分,每年收租谷三千七百七十斤,地租錢八兩三分,用作難日及春秋祭祀和祠宇維修之費。
據乾隆間碑示記載,成仁祠祭祀每年四次,每次四桌,每桌供品十二樣。具體情況如下:
每年清明及七月十五日於三神位前,中備祭品二桌,豬羊各一副,東西各一桌,祭品共十二樣,葷素各半,以銀錠千個,香燭四副恭祭。另外再以紙錢羹飯散之後山。這兩次祭奠由縣儒學負責。
每年九月初二為屠城殉難紀念日,延請僧道八人,誦經一日,素菜四桌,每桌十二品,當晚放焰口。
每年十月初一日與春秋二祭同,唯豬羊不設,以上二祭由耆民經管備辦。
以上種種說明,清康熙至民國,定海民眾和地方官員對同歸域和成仁祠的修建是多么重視,多么肯花金錢,其祭祀又是多么頻繁而隆重。

舟山解放後

新成仁祠成為陸軍司令部,同歸域及饗堂長期被某單位占去,作為倉庫和農具間。1961年省文化局副局長徐律率領省博物館館長、全國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及浙大兩位教授,來舟山檢查文物保護情況,文化部門陪往視察,他們建議把同歸域上報縣人民政府保護,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立即進行了維修。文化大革命期間同歸域又遭浩劫,饗堂被拆掉,墓道被挖掉,還在墓前朝南蓋起一排長長的倉庫。從墓西首至道路邊及墓前拜台全被搭建成木工棚,車木機器整天轟轟隆隆響。墓塔、墓前堆積了大量木頭,墓門石板易位開縫脫離墓塔,野狗野貓可以鑽進鑽出,因此墓塔傾斜欲坍,只得用幾根粗大的木頭支撐。經過幾年交涉才於1982年讓文化部門將墓域收回維修,並立保護牌及紀事說明碑各一方。但某單位仍占據墓域西首空地,作為木頭堆場,又經數年交涉才最後讓出。

建設

同歸域位於定海城北祁雨山山麓(海山公園東北角),是南明抗清殉難將士臣民萬餘人的骨灰合葬墓,是直接與“海”有關聯的文物古蹟。墓丘用青石砌築,墓碑中間橫書“同歸域”三大字,兩側刻有“忠魂各遂當年志,白骨同垣萬古香”等對聯。據史料記載,出於對英雄氣節的崇敬及對漢人的籠絡,清政府曾建成仁寺於墓前,並多次對同歸域進行維修擴建。民國時,總統黎元洪也曾捐資對 同歸域進行維修。新中國建立後,同歸域於1962年被公布為舟山縣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被公布為舟山地區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浙江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受諸多因素影響,同歸域這個能代表這座城市精神的文物古蹟在解放後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其原有的成仁祠在“文革”時被毀。
同歸域同歸域
為加強舟山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舟山市市文化部門於1998年提出了維修保護計畫,並向省文物局爭取到15萬元啟動資金,但修復計畫因故擱淺;2005年,市文化部門委託省古建設計院編制《同歸域保護修復設計方案》,多次召集有關領導和專家對方案進行論證和修改;2007年,該方案得到了省文物局的批覆和給予同歸域修復項目一定經費支持的承諾。根據方案,同歸域將恢復成仁祠,重建雪交亭,並建立南明抗清事跡陳列館。整個工程占地面積14400平方米,建築面積760平方米,工程造價約500萬元(不包括土地徵用費)。修復後的同歸域將建立“南明抗清遺址公園”,成為緬懷史跡、教育後人的又一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