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繁殖

同性繁殖即不經過與雄性的交配,雌性個體即可生下後代。作為有性生殖的補充,孤雌生殖能在缺乏雄性的情況下,維持個體的繁衍與種群的更新。

年10月,中科院動物所的研究團隊在小鼠身上率先獲得了與正常小鼠無異的孤雌生殖小鼠,同時首次看到了孤雄小鼠能存活至出生後48小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性繁殖
  • 外文名:Homosexual reproduction
研究背景,研究成果,

研究背景

所謂的孤雌生殖,即即不經過與雄性的交配,雌性個體即可生下後代。作為有性生殖的補充,孤雌生殖能在缺乏雄性的情況下,維持個體的繁衍與種群的更新。
實際上,孤雌生殖的現象在動物中並不罕見,例如在爬行類的蜥蜴、兩棲類的蛙,以及多種魚類中均存在。不過,與孤雌生殖對應的孤雄生殖則極其罕見,迄今只在一種斑馬魚中發現孤雄生殖。
然而,對於高等哺乳動物來說,無論是孤雌生殖還是孤雄生殖都不存在。科學家們人工構建出的孤雌或孤雄胚胎均在發育早期死亡。上世紀80年代,德國馬普所Davor Solter和劍橋Azim Surani等實驗室通過核移植實驗證明,只有同時具備雙親染色體的老鼠胚胎才能存活,這表明父源和母源基因組對於胚胎髮育的貢獻存在不對稱性。
此前有研究提出,在爬行類和兩棲類不存在、而在哺乳類進化出來的印記基因被認為是阻礙哺乳動物同性生殖的重要因素。通俗來說,印記基因就像哺乳動物的性別“枷鎖”,想要衝破性別障礙,就要在印記基因上琢磨突破口。
目前已經發現的印記基因超過100個,隨機分布於染色體的數十個區段上,表達模式由印記控制區段的差異甲基化來控制。

研究成果

2018年10月11日,中科院動物所的研究團隊在小鼠身上率先獲得了與正常小鼠無異的孤雌生殖小鼠,同時首次看到了孤雄小鼠能存活至出生後48小時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 。該研究工作由中科院動物所和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完成,動物所研究員胡寶洋、周琪和李偉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後李治琨、王樂韻,博士生王立賓、袁雪薇以及副研究員馮桂海為共同第一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