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同川酥梨果實近圓形,果面黃白色,果皮薄,果點小而密,果肉呈白色,石細胞小,果核小,糖分高,口感甜爽酥脆,品質優良,風味獨特。
同川酥梨品質特色就是果實含可可溶性固性物高,一般不套袋酥梨果實含糖量在16—19%之間,最高可達21%,套袋酥梨在13—16%之間,最高可達18%,比同類產品高3—5%。
產地環境
獨特自然生態環境原平市同川梨區三面環山,該區晝夜溫差大,土壤磷、鉀含量高,是一個氣候獨特的小盆地,土壤為中壤質立黃土,pH值7.8—8.1之間。獨特的地理條件決定了所產梨含可溶性固形物量比其他鄰近地區高3—5%的獨特品質。境內有滹沱河、同河貫穿東西南北,地下水資源豐富,但原平同川地區梨園90%為丘陵坡地,全年均靠自然降水,這也是形成其品質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同川梨區位於原平市東南部,年降水量450—500毫米,極端最高氣溫40.4℃,最低27.2℃,年總積溫3630℃,年平均無霜期156天,全年主導風向是西北風,多發生在春季,氣候特點很適宜梨樹生長。
歷史淵源
同川酥梨產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梨樹栽培歷史悠久,尤其是老梨區的“同川”梨久負盛名,據史書記載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聞名全中國的唐朝梨樹就源於此地。原平老梨區三面環山,中間有蜿蜒曲直的同河,俯視形如“同”字,便因此而得名“同川”。北魏時期同川梨區每年的四月初六都要舉辦“梨花會”,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清代詩人王佩鈺曾讚美同川酥梨“十里香風吹不斷,萬株晴雪綻梨花”,並譽為“金瓜”,列入貢品。
生產情況
同川酥梨總面積23700公頃,年平均產量5000噸。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同川酥梨”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同川酥梨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
原平市境內,東鄰五台,南與
定襄接壤,包括
東社、
子乾、南白3個鄉鎮,共82個自然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45′00″—113°01′00″,北緯38°37′00″—38°46′00″。
質量技術要求
原平市同川地區梨園90%為丘陵坡地,全年均靠自然降水,再加上老梨區一年樹盤鬆土6—7次(俗稱“漫樹間”),一般鬆土次數根據每年生產季節降雨次數的多少而定,每次雨後就鬆土一次,鬆土多的梨園所產酥梨比不鬆土的梨園皮薄,核小。另外同川梨區還有每年春季樹體萌動前,樹幹和主枝刮樹皮的傳統習慣,這些特定的生產方式鑄就了同川酥梨皮薄、肉厚、可溶性固形物高的獨特品質。
具體管理措施如下:
1.整形修剪。
樹形以高光效樹形為主,主要推廣單層高位開心形。修剪的原則是克服大小年,平衡結果。
2.疏果套袋。
在粗細修剪的基礎上,根據樹勢健壯程度,樹齡、樹冠大小以及枝條開張角度來確定留果量。一般空間距離15—20厘米留一花序,保留單果,以達到控產增質的目的。為降低春季風的危害,一般在花後40天開始。套袋按套袋技術規程嚴格進行,並做好袋前、後的病蟲防治。
3.土肥水管理。
穴貯肥水、秸稈覆蓋:在樹冠外圍投影處,根系分布最集中的0—40厘米挖坑,貯秸稈、施肥蓋膜,或在樹盤覆蓋秸稈、綠肥、雜草,深度15—20厘米,逐年加覆,以改善土壤結構,利於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有機質。
葉面噴肥:主要在7月中旬(果實膨大期噴0.3—0.5%)複方磷酸二氫鉀,以後每隔10天噴一次,連續噴3次,最後一次葉面噴肥距果實採收期20天前進行,以提高果實品質和可溶性固形物。
基肥、追肥:基肥主要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追肥也以人糞尿和草木灰為主,總的施肥原則是平衡施肥。
4.病蟲害防治。
原平市生產基地病蟲害發生不嚴重,主要有梨腐爛病、梨小食心蟲、黃粉蚜蟲。防治方法一般採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需進行化學防治的其農藥均使用高效低毒,三證齊全的符合無公害生產的品種,且限制使用次數及時間,特別是最後一次使用時間在採收前20天以上。
5.採收、貯藏。
同川酥梨成熟期一般在9月下旬,為提高酥梨含糖量一般延後採收10—15天。采后土窯洞儲藏,可儲至第二年農曆3—4月。
安全要求:同川酥梨基地位於一個三面環山的小盆地,土壤、空氣、水質均符合無公害水果產地環境標準GB/T18407.2-2001。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無公害酥梨生產操作規程》和《無公害酥梨質量控制措施》執行,執行標準NY/T5102-2002,使產品達到安全、營養、無污染。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同川酥梨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同川酥梨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規定生產和使用標誌,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同川酥梨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結合標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