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官縣誌》是民國33年出版的鉛印本,作者是余正東、田在養。
《同官縣誌》是民國33年出版的鉛印本,作者是余正東、田在養。
《同官縣誌》是民國33年出版的鉛印本,作者是余正東、田在養。... 《同官縣誌》是民國33年出版的鉛印本,作者是余正東、田在養。責任者余正東 田在養...
標校版《同官縣誌》是以流傳於世的明、清和民國三個版本《同官縣誌》的刻印或複印本為藍本,對其進行標點、校勘、整理,將三個不同時代的《同官縣誌》整校成三...
寇慎(1577年—1669年),字永修,號禮亭,同官縣(今屬銅川市印台區印台鄉濟陽寨)人,明朝政治人物。...
清代《同官縣誌》還說:“同官有虎”。民國《同官縣誌》則雲:“舊志有虎,今無之矣。”其實到民國時,陝西省全境虎已絕跡。1964年,在秦嶺獵獲到一隻華南虎,...
銅川古名同官,《同官縣誌》上雖然沒有記載姜女祠最早修建的準確時間,卻有北宋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年)縣令宋宗諤重修的記載,這個時間比公元1594(明萬曆二十二...
立地鎮鎮名,始見於明萬曆《同官縣誌》。明萬曆戊午年(公元1618年)始編的《同官縣誌》卷1載,“邑市集……東南則立地鎮,去縣三十里”;卷3載“陳爐、立地...
萬曆《同官縣誌》記載:“嘉靖三十四年大飢,十二月十二日夜地震有聲,同漆二河水漲,壞公私廬舍以百計”。 嘉靖《耀州志》記載:“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31—33年(1942—1944),李榻山以采編身份參與編纂《同官縣誌》,並做出重要貢獻。曾任縣文獻委員會委員、中山鎮鎮長、縣政府科員等職。與此同時,他刻苦自學中醫,...
姜女祠建於何時,遠不可稽。民國《同官縣誌》載:“縣北二里金山崖下有姜女石洞,廣可丈許。土人為之塑像立祠,即孟姜女廟也。像為二人,左范郎、右姜女。明...
據宜君地方志《同官縣誌》記載叫王禪,民間尊其為王禪老祖。秦惠王八年,60餘歲的鬼先生入秦,隱於雍州頻陽之雲夢山清水谷,傳道授業,著書—說。由於所隱山中,...
1. 《同官縣誌》民國本 .王益地情網.2012-11-01[引用日期2014-06-11] 2. 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韓古村生產道路工程施工招標公告 .中國國際招標網.2013-03-08[...
《淳化縣誌》民國二十年(1934),4冊;《重修鹹陽縣誌》民國二十一年(1932),1冊;《續修陝西省通志稿》民國二十二年(1933),88冊;《同官縣誌》民國三十三年(...
清朝本《同官縣誌》載:白馬山,縣西南五十里,武王山之東南。上有白馬廟,南接耀州界。金史《地理志》:同官縣有白馬山。詞條標籤: 景觀景點 , 地理, 地點 ...
截至2017年年底,陝西省圖書館藏有古籍32萬餘冊,包括有宋元刻本《磧砂藏》5594卷(全經6263卷),明版《襄陽郡志》、《禹貢詳略》、《同官縣誌》、《適情錄》等全...
民國《同官縣誌》雲:“杏林王姓,為元末益王之後。益王逃至本縣西鄉杏林村,遂家焉。據其族耆老及民間相傳,益王初至縣南王益村隱居,繼而謠諑蜂起,乘夜西行,...
重興寺始建於隋代,據《同官縣誌》載:“重興寺,在縣城北虎頭山下。清康熙二十二年,知縣雷之采重修,中有石坊,乾隆間圮。有二石柱,上刻金剛經,系唐永淳間...
《同官縣誌》等29種;第三編為甘肅近代方誌方言文獻,包括《西和縣新志》、《重修皋蘭縣誌》等44種;第四編為寧夏、青海、新疆近代方誌方言文獻,包括《海城縣誌》、...
民國版的《同官縣誌》載:“民國二十四年,中委張繼、省主席邵力子褐黃帝陵過同,察閱故瓷,惜共久廢,檄縣實驗恢復,付資本六千元,聘工仿製,頗有成效。旋因抗戰...
余正東在陝西期間,先後主編了民國《城固縣誌》、《洛川縣誌》、《北同官縣誌》、《黃陵縣誌》和《宜川縣誌》。其中《宜川縣誌》封面由國民黨組織部長陳果夫題寫,《...
《同官縣誌》(注:今銅川市) 清康熙二十一年《戶縣縣誌》 清乾隆五十六年《永壽縣誌》蔣基編纂第二冊 清光緒十四年《永壽重修新志·卷四風俗類》 明隆慶...
我市最早現存的《同官縣誌》它從漢景帝二年(公元一五五年),編纂到民國三十二年(公元一九四三年),歷經數十個封建王朝,為我市目前最早的綜合性寶貴的歷史資料,...
3. 同官縣誌 .王益地情網.2013-05-25[引用日期2014-06-06] 4. 賈平凹:銅川歷史太深厚 .人人網.2012-05-20[引用日期2014-06-06]詞條標籤: 地理 圖集...
《同官縣誌》載:“明清時之文廟,建有戟門三楹,廟門立戟十六支,後增為二十四支。戟門內有泮池三,清乾隆三十年知縣袁文觀引城西方泉水入池,小橋相通,碧波蕩漾...
據考證,它比以“內容新穎、具時代特色”的陝西《洛川縣誌》和《同官縣誌》中的“氣候志”成書更早,應是我國第一部方誌中的氣候志(據劉恭德考證)。
《同官縣誌》民國卷卷十中有“甲、山坡區:金鎖關,西至馬鞍橋,北至塔泥河,東至紅土鎮之東北……小苗禾稼,不易種植,故多植玉蜀黍、馬鈴薯之類。間遇平坦,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