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慎

寇慎

寇慎(1577—1669),字永修,號禮亭,同官縣(今屬銅川市印台區印台鄉濟陽寨)人,明朝政治人物。

基本介紹

  • 本名:寇慎
  • 字號:字永修,號禮亭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時間:1577
  • 去世時間:1669
簡介,生平,貢獻,

簡介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升工部虞衡司郎中。外任蘇州府知府,期間發生閹黨魏忠賢派人逮捕周順昌而引發的民亂,後因其調解最終平息此事。在蘇州任期,勤政愛民,關注民生,深得百姓愛戴,是一位身先士卒、敬民如天的先賢。後升任昌平副使,之後致仕歸鄉,家居三十年而閉門著作。寇慎對家鄉銅川最大的貢獻是參與了《同官縣誌》的編修及修志工作,為縣誌增補了大量內容,並親自寫序,為銅川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厚重的一筆和豐厚的歷史資料。

生平

寇慎於明神宗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出生於今銅川市印台區寇村,七歲時,母親去世,在父親寇尊孟的嚴格教育和薰陶下,自小聰慧好學,博覽經史,熟通孔孟之學。明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寇慎參加科舉,考中進士,在京先後授刑部、工部主事、員外郎,後調任虞衡司郎中。
天啟六年(1626),出任蘇州知府。崇禎元年(1628),補廣平知府,在任3個月,遷山西按察司副使昌平兵備道,奉敕監軍,分巡冀寧,曾“剿剪”陝北農民起義軍。後任山西布政使參議,分守朔州。崇禎八年(1635),告老回家,卜居山寨。義軍攻陷長安後,寇慎被義軍抓獲囚禁,因聞知其為官清廉,遂放歸。
寇慎在蘇州任職期間,時值洪澇災荒,他捐助薪俸用以漕運糧食,並請求減輕賦稅,勸民開墾河浜淤地,織造綢緞,深得民心。在處理蘇州市民反對閹黨的鬥爭中,寇慎“周旋上下之間,化大事為小事”,得罪了魏忠賢。
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寇慎自度難免被害,適逢繼母去世,遂守孝解官,回歸故里,居於縣城西的濟陽寨。三十餘年間,寇慎埋頭經史之學,潛心著書立說,以交友為樂。先後撰有《四書酌言》六卷、《歷代史匯》十二卷、《山居日記》八卷、《同官縣誌》等。一度執教於同官潁陽書院。同官遭災後,書寫奏議,上呈省台,代百姓訴說苦衷。病故後,顧炎武為他撰寫了《墓志銘》。

貢獻

寇慎對同關縣的縣誌編撰工作更是功不可沒,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22年),為同關知縣萬言《同關縣誌》初稿精心潤色,三月脫稿。共十卷,五十四目,三萬餘字。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為縣誌增補了大量內容,親自寫序,還自己出錢印書,為同關縣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厚重的一筆和豐厚的歷史資料。 後人為紀念他還在濟陽寨修建了寇公祠,現已無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