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絲竹(原變種)

竿近直立,高6-12米(原記載為1.5-3米),直徑(3) 6-8厘米,梢端作弓形彎曲或下垂;節間圓筒形,長30-45厘米,無毛,幼時密被白粉,尤以被籜鞘掩蓋部分為甚;竿壁厚5-5.6毫米;竿環平坦;籜環稍隆起,常留有殘存的籜鞘基部;分枝習性高,枝多條,束生於每節,主枝不很顯著。籜鞘早落性,革質,鮮時為草綠色,呈圓鏟狀,背面被貼生棕色小刺毛,在基部尤甚;籜耳極小,長3毫米,寬1毫米,易脫落;籜舌高3-8毫米,邊緣被細流蘇狀毛,其中以兩側的毛茸較長(為6-8毫米);籜片外翻,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0厘米,背面無毛,腹面的基部及兩邊緣均生有細小刺毛。末級分枝常單生,枝環顯著隆起,節間無毛而有光澤,枝上端具3-8葉;葉鞘起初疏生小刺毛,以後則無毛;葉耳和鞘口繸毛均無;葉舌高1毫米,上緣有細齒裂;葉片呈長圓狀披針形,一般長10-25厘米,寬1.5-3厘米(但大型的可長達35厘米,寬7厘米),基部圓,先端細長漸尖,兩表面均無毛,下表面近似有白粉,其色灰綠,次脈8-12對,小橫脈在葉片下表面清晰可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吊絲竹(原變種)
  • :6-12米
  • 直徑: 6-8厘米
  • :30-45厘米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花枝細長,無葉,節間長2-3.5厘米,一側稍扁或具寬的縱溝槽,被有銹色柔毛,尤以扁平或溝槽處為密集,每節著生假小穗5-10枚,小穗體扁,卵狀長圓形,長約1.2厘米,寬4-7毫米,鮮時呈紫茄色,乾後變為棕黃色,含小花4或5朵,先端張開;穎通常2片,寬卵形,長6毫米,寬4毫米,無毛或近於無毛,邊緣生纖毛;外稃紙質或稍變硬,廣卵形或心形,長9-11毫米,寬5-6毫米,近於無毛(上部小花者疏生微毛),先端尖,具小尖頭及不明顯的多條縱脈,邊緣具纖毛;內稃質薄,窄披針形,長6-8毫米,寬2毫米,背面疏生細毛,邊緣及兩脊上均具纖毛,脊間有不明顯的3脈,先端銳尖(原記載為截形,有誤);花葯黃色;長5-6毫米,藥隔向上伸出成為具毛的小尖頭,在小花成熟時,整個花葯能伸出花外;雌蕊除基部外遍體生細絨毛,子房卵形,花柱細長,柱頭單一,常捲曲,具帚刷狀毛茸。果實長圓狀卵形,長約5毫米,直徑3.5毫米,先端具喙,其上還生成小刺毛,其餘各處則無毛。果皮棕色,上半部質較硬,其色較淡而有光澤,下半部質薄,色深而晦暗並具腹溝。花期10-1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丘陵地及石灰低山。

分布範圍

特產於我國廣東、廣西,現悉貴州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廣東樂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