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吉美堅贊多次獲得中央、省級、州級部門頒發的各種獎項:1999年9月中共果洛州委、州人民政府獎給吉美堅贊 “捐資辦學先進個人”、“優秀青年”;1997年由
青海省委、統戰部等部門聯合組織的“愛國愛教愛家鄉,維護穩定促發展”活動中評為“先進青年宗教人員”;國務院體改辦“百家改革模範新聞人物”獎和榮譽稱號;2000年被評為全省為民族地區發展穩定做出貢獻的“十佳傑出青年”;200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
中華慈善獎”;2006年中華愛國英才報效祖國活動組委會頒發“長城愛國全國先進個人”等,併入選《中國世紀夢》、《中國人才庫》、《中華優秀人物》、《中國人才世紀獻辭》四種大型系列叢書。
工作簡歷
1975年9月—1980年9月在果洛州民師學習。
1980年9月—1983年9月份在青海省民族學院學習。
1983年9月—1986年9月份分別在甘肅省拉卜楞寺和青海省果洛州拉加寺學習藏文語法和佛學知識。
1986年9月—1989年9月份在青海省佛學院學習畢業。
1990年9月—1992年6月份在拉加寺舉辦兩期藏文短期培訓班講授了藏文語法和佛教因明學。
1992年6月—1994年8月果洛州教育局的邀請在州藏文中學任局格祝教。
1992年9月被選為瑪沁縣拉加寺民管會副主任。
1994年8月15日創建吉美堅贊福利學校,任該校校長。
2003年4月被評境櫃希選果洛州瑪沁縣政協副主席。
2004年建立藏區首所女校——瑪沁縣拉軍女子國小,兼任校長。
相關事件
吉美堅贊生於1965年12月15日,位於青海省東南部果洛州瑪沁縣大武鎮一普通藏族牧民家裡。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名藏族拒烏邀當代教育改革家他既不是先知先覺的轉世活佛,也不是身居高處的高級官員、更不是腰纏萬貫的頂級富翁,而是一位慈悲智慧、受人尊敬、甘願將一生奉獻於教育事業、視藏族教育改革為己任的出家僧人。
吉美堅贊小時候家境貧寒,漫漫求學路異常艱難,但由於他自身的聰慧伶俐、勤奮好學,最終克服所有艱難阻礙,於 1983年畢業於青海省民族大學。他有強烈的求知慾,所有毅然決然地出家走進寺院,廣拜經師。他先後進入甘肅拉卜楞寺佛學院、青海省佛學院、果洛州拉加寺、北京中國高級佛學院等國內著名佛學院校學習。系統地研讀了藏文化以大小五明稱奇的大部分經典巨著,有效地掌握了藏族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知識相結合的結構體系。1990年他在中國高級佛學院畢少灶循業時北京已有多家單位邀請他留下任教,而且待遇豐厚。但這絲毫沒有動搖他對家鄉人民的一片深情。
一.教育扶貧
(一)傳統結合現代的新型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因藏族人民居住地區偏遠,人員居住分散、自然條件惡劣等諸多因素、致使教育現狀異常落後。改革開放以來儘管黨和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投資與扶持,但是任然有很大一部分地區的孩子因為貧困而無法走進校園。這使吉美堅贊先生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深刻了解居住大山深處的藏地小孩對知識的渴求與對校園的嚮往,因此立志將所學全部知識回報給生養自己的這片土地。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只有教育才能使這裡的人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從此開始鞏己煉提,立志辦教育。從199 0年8月在自己寺院的宿舍里辦起了以藏族傳統文化為主的第一批培訓班。學員大多是當地青少年,當時因條件有限只有40 多人,後來隨著人員的增加兩年嘗試成效顯著,他感到無限的欣慰。於是想到了自己開辦一所學贈紙設捆校幫助更多的孩子完成夢想。
(二)開拓創新,自籌資金建學校
1994年吉美堅贊開始以借款、貸款、個人募捐等多種渠道,籌資13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經果洛州人民政府批准,8月正式成立了吉美堅贊福利學境腳校,當時校舍總共只有10多間房,招收學生優先考慮當地孤兒、貧苦生和智障兒童,老師除了吉美堅贊校長外他又邀請了和他同一志向—甘願為民族教育無私奉獻的兩位格西,他們分別來自甘肅和四川。在他們的共同努力和政府部門以及廣大社會友人的大力協助下,學校規模日益擴大,慕名而來的學生成百上千,常常因校舍有限而只能將大部分學員婉言謝絕。經過十二年風雨歷程,目前在職教師與管理人員28位,學員已達843名。他們均來自拉薩、四川、甘肅及青海各地、州,縣。師生中民族不分、僧俗不分、地區不分、年齡不分,這在高原牧區乃至全國而言別具特色。經學校考試錄取的學生一律免費就讀。凡是孤兒、殘疾兒童、特困兒童的生活費及所有的日常開支全部有學校承擔。多年來為貧困生的免費就讀,已投資1000多萬。
(三)獨具特色的教學管理機制
1.辦學體制:實行三語教學,學制六年。設有預備班、基礎班、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和畢業班。開設課程有因明學、音律學、歷算學、醫學、工巧學、語言學等,也有現代漢語、英語、計算機、數理化以及音體美等課程。其中藏族傳統文化占30%,現代文化占40%,其他語言占15%,政治課占10%,歷史課占5%。
2.教學方式:大膽地將藏傳佛教因明邏輯辯論方法引進現代科目教學當中。因千百年來藏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主要陣地是寺院,寺院是藏族傳統社會中的國小、中學和大學,歷來在這裡培養了無數的高僧大德和知識人才。寺院教學所涉及各類學科內容甚至是當今最高學府也無可比擬的,就學位而言,較之普通博士學位相應的是“格西”,之上還有拉仁巴、多仁巴等,最高學位“噶丹赤巴”要經過50—60年的學習才可獲得。吉美堅贊作為學有所成獲得格西學位的僧人,既得益於寺院,又將寺院傳統因明邏輯辯論方式巧妙地結合到現代教學當中。不但有利於鍛鍊人的
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強化記憶、加深思考。而且對青少年開發智力,激勵和啟發對各門課程內容的深度挖掘大有益處。
3.優異成果:因主要授課教師為學識淵博的僧人,得益於他們的循循善誘,慈悲教導。學員學習刻苦,遵守校規,成績突出。學生出書50餘冊,已畢業九屆向社會培養了具有高中、國中、有些甚至達到大學文化程度的合格學員257名。這在整個藏區有口皆碑。
二.審時度勢,轉型職校
隨著當前就業形式的分配困難,他希望將民族地區特色職業教育作為學校發展的新內容,從而提高民族地區的整體素質。於是從2005年向州教育司申請批准將“吉美堅贊福利學校”更名為“吉美堅贊民族職業學校”。2006年3月7日由
中華職業教育社下發(2006年組宣字第04號)檔案批准為中華職業教育社團體社員,並將果洛州瑪沁縣地區列入中華職教社溫暖工程的一個試點援助對象。當時中華職教社總幹事陳廣慶對該校的教育前景滿懷希望的說:“辦職業教育是出路。這樣既可解決學生將來的就業問題,同時也使中華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藏族傳統文化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揚光大。”
三.愛心促使,創辦藏區首所女子學校
“女童教育是母親的教育,母親的教育是人類的根本教育,為了提高全人類的素質必須要重視女童教育。”這是吉美先生對女童教育的深切期望。當初在寺院附近建校,為了順應寺規“座安夏期”不便招收女生,所以只收了男生,當福利學校稍有規模時。他便馬不停蹄地四處奔波尋求資助,想另外擇地建立一所女校。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扶持下,2002年9月開始籌備建設,投資金額350萬。2005年10月15日草原沸騰、牧民歡慶,全藏區首所女子學校(草原智洲女子學校)正式開學,為吉美堅贊福利學校之附屬國小,所有課程設定均吸收福利學校之特色,實行藏、漢、英三語教學,現有在校生203名,教職工15名。
四.特色企業,利校利民
(一)擇優開發,利益雙惠
為了開發當地豐富的氂牛奶資源,幫助牧民民眾脫貧致富,保證學校教育資金的足額投入,滿足日益增加的牧區兒童免費就讀;同時將藏族傳統製作乳酪工藝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得以保留。2000年10月成立了果洛州雪域珍寶有限責任公司 (屬吉美堅贊福利學校校辦企業),並在拉加鎮賽龍溝創建乳酪加工基地,以每公斤4元收購牛奶,解決了該溝100多牧戶的2000多頭奶牛的奶子出售問題,比往年出售酥油、曲拉的收入增加了112.2%,給牧民民眾帶來了客觀的經濟收入。企業每年所得利潤的60%投入教學工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正常運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技術達標,享於中外
公司考慮到生產技術的嚴格達標,專門從美國、尼泊爾、義大利、瑞士等國聘請了四位乳酪專家,親自傳授乳酪生產技術,製作出了世界唯一的“雪域珍寶”牌氂牛乳酪。該產品上市後以其獨特的口味、精良的加工技術贏得了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廣泛關注,產品遠銷美國、香港、英國等國際市場。當時分別有《美國華盛頓時報》、《法國獨立報》、《美國周末》、《北京線上》、《中國發展》等國內外英文報刊及《中國西部大開發指南》,《青海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台》報刊和新聞單位作了專題報導。一時雪域珍寶牌氂牛乳酪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的目光,2001年至2005年所產乳酪已被國內外客戶以每公斤16美元的價格搶購一空。在美國、義大利、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展銷後,被美國白宮、北京中國大酒店、假日飯店,上海建國飯店等高級賓館所食用。
2003年11月13日在美國正式獲得了國際
FDA認證,2003年
青海省科技廳被評為全省13家科技型企業之一;2003年青海省工商聯、青海省
光彩事業促進會被評為“光彩事業”獎;2004年10月在義大利舉辦的世界
食品博覽會上被評為36家世界保護農副產品之一;2005年8月經中國中輕質量保障中心審核被選為國家合格評定質量信得過好產品;2005年果洛州州委和州人民政府被評為的“先進集體”;2006年5月19日至27日在美國紐約文化
圖書館 隆重舉辦了雪域珍寶乳酪周展銷會,再次受到美國人民的廣泛認可。
(三)擴大規模,惠及一片
經過六年的創業歷程,在此基礎上,由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廣大社會團體的捐助,2005年投入500多萬元在黃南州河南縣成立分公司,預計今年9月份開始正式投產。奶源收購覆蓋面達1600多戶。目前在果洛州大武鎮建立年產量 500噸氂牛乳酪規模化生產廠房正在籌備當中,預計投資金額1200萬。九月份開始啟動建廠,這將會為當地牧民帶來前所未有的福音。周圍3000多牧戶的將會直接受益。
社會評價 他的這一偉大舉措不僅是牧民受惠,更為長期的生態保護做出了突出貢獻。經過相關專家的實地考察分析指出,藏族人的牧業生活經過有效利用,不但可以給自己帶來財富,更重要的是對保護
草原植被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意義!特別是高原天然牧草只有經過牛羊的啃食,才會四季輪番長得更加茁壯青綠,如果採取保護式地不經過牛羊的親近,到了第二年將會是一敗塗地。因為茂草的累積導致根部腐爛而不得翻身。
吉美堅贊校長不但熱心民族教育事業,而且在環境綠化和保護文物方面成績顯著,他動員民眾組織師生在黃河沿邊種下數萬棵樹苗,1999年果洛州委、州政府、州軍分區在十年植樹造林中被評為“先進個人”;2002年收到拉加寺密宗經堂和阿柔覺康佛堂的危房通知後,立即到省文化廳和國家文物管理司申請資金,最後在國際文化公益發展基金會爭取了11 2萬元人民幣,經過修復330多年悠久歷史的兩座經堂終於被保留下來。
社會影響 吉美堅贊先生既是受人敬重的教育家又是享譽中外的企業家,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用智慧和愛心譜寫了一段段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無我利眾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雪域這片聖潔的高原將留下他千萬個感人故事。
一.教育扶貧
(一)傳統結合現代的新型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因藏族人民居住地區偏遠,人員居住分散、自然條件惡劣等諸多因素、致使教育現狀異常落後。改革開放以來儘管黨和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投資與扶持,但是任然有很大一部分地區的孩子因為貧困而無法走進校園。這使吉美堅贊先生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深刻了解居住大山深處的藏地小孩對知識的渴求與對校園的嚮往,因此立志將所學全部知識回報給生養自己的這片土地。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只有教育才能使這裡的人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從此開始,立志辦教育。從199 0年8月在自己寺院的宿舍里辦起了以藏族傳統文化為主的第一批培訓班。學員大多是當地青少年,當時因條件有限只有40 多人,後來隨著人員的增加兩年嘗試成效顯著,他感到無限的欣慰。於是想到了自己開辦一所學校幫助更多的孩子完成夢想。
(二)開拓創新,自籌資金建學校
1994年吉美堅贊開始以借款、貸款、個人募捐等多種渠道,籌資13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經果洛州人民政府批准,8月正式成立了吉美堅贊福利學校,當時校舍總共只有10多間房,招收學生優先考慮當地孤兒、貧苦生和智障兒童,老師除了吉美堅贊校長外他又邀請了和他同一志向—甘願為民族教育無私奉獻的兩位格西,他們分別來自甘肅和四川。在他們的共同努力和政府部門以及廣大社會友人的大力協助下,學校規模日益擴大,慕名而來的學生成百上千,常常因校舍有限而只能將大部分學員婉言謝絕。經過十二年風雨歷程,目前在職教師與管理人員28位,學員已達843名。他們均來自拉薩、四川、甘肅及青海各地、州,縣。師生中民族不分、僧俗不分、地區不分、年齡不分,這在高原牧區乃至全國而言別具特色。經學校考試錄取的學生一律免費就讀。凡是孤兒、殘疾兒童、特困兒童的生活費及所有的日常開支全部有學校承擔。多年來為貧困生的免費就讀,已投資1000多萬。
(三)獨具特色的教學管理機制
1.辦學體制:實行三語教學,學制六年。設有預備班、基礎班、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和畢業班。開設課程有因明學、音律學、歷算學、醫學、工巧學、語言學等,也有現代漢語、英語、計算機、數理化以及音體美等課程。其中藏族傳統文化占30%,現代文化占40%,其他語言占15%,政治課占10%,歷史課占5%。
2.教學方式:大膽地將藏傳佛教因明邏輯辯論方法引進現代科目教學當中。因千百年來藏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主要陣地是寺院,寺院是藏族傳統社會中的國小、中學和大學,歷來在這裡培養了無數的高僧大德和知識人才。寺院教學所涉及各類學科內容甚至是當今最高學府也無可比擬的,就學位而言,較之普通博士學位相應的是“格西”,之上還有拉仁巴、多仁巴等,最高學位“噶丹赤巴”要經過50—60年的學習才可獲得。吉美堅贊作為學有所成獲得格西學位的僧人,既得益於寺院,又將寺院傳統因明邏輯辯論方式巧妙地結合到現代教學當中。不但有利於鍛鍊人的
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強化記憶、加深思考。而且對青少年開發智力,激勵和啟發對各門課程內容的深度挖掘大有益處。
3.優異成果:因主要授課教師為學識淵博的僧人,得益於他們的循循善誘,慈悲教導。學員學習刻苦,遵守校規,成績突出。學生出書50餘冊,已畢業九屆向社會培養了具有高中、國中、有些甚至達到大學文化程度的合格學員257名。這在整個藏區有口皆碑。
二.審時度勢,轉型職校
隨著當前就業形式的分配困難,他希望將民族地區特色職業教育作為學校發展的新內容,從而提高民族地區的整體素質。於是從2005年向州教育司申請批准將“吉美堅贊福利學校”更名為“吉美堅贊民族職業學校”。2006年3月7日由
中華職業教育社下發(2006年組宣字第04號)檔案批准為中華職業教育社團體社員,並將果洛州瑪沁縣地區列入中華職教社溫暖工程的一個試點援助對象。當時中華職教社總幹事陳廣慶對該校的教育前景滿懷希望的說:“辦職業教育是出路。這樣既可解決學生將來的就業問題,同時也使中華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藏族傳統文化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揚光大。”
三.愛心促使,創辦藏區首所女子學校
“女童教育是母親的教育,母親的教育是人類的根本教育,為了提高全人類的素質必須要重視女童教育。”這是吉美先生對女童教育的深切期望。當初在寺院附近建校,為了順應寺規“座安夏期”不便招收女生,所以只收了男生,當福利學校稍有規模時。他便馬不停蹄地四處奔波尋求資助,想另外擇地建立一所女校。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扶持下,2002年9月開始籌備建設,投資金額350萬。2005年10月15日草原沸騰、牧民歡慶,全藏區首所女子學校(草原智洲女子學校)正式開學,為吉美堅贊福利學校之附屬國小,所有課程設定均吸收福利學校之特色,實行藏、漢、英三語教學,現有在校生203名,教職工15名。
四.特色企業,利校利民
(一)擇優開發,利益雙惠
為了開發當地豐富的氂牛奶資源,幫助牧民民眾脫貧致富,保證學校教育資金的足額投入,滿足日益增加的牧區兒童免費就讀;同時將藏族傳統製作乳酪工藝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得以保留。2000年10月成立了果洛州雪域珍寶有限責任公司 (屬吉美堅贊福利學校校辦企業),並在拉加鎮賽龍溝創建乳酪加工基地,以每公斤4元收購牛奶,解決了該溝100多牧戶的2000多頭奶牛的奶子出售問題,比往年出售酥油、曲拉的收入增加了112.2%,給牧民民眾帶來了客觀的經濟收入。企業每年所得利潤的60%投入教學工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正常運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技術達標,享於中外
公司考慮到生產技術的嚴格達標,專門從美國、尼泊爾、義大利、瑞士等國聘請了四位乳酪專家,親自傳授乳酪生產技術,製作出了世界唯一的“雪域珍寶”牌氂牛乳酪。該產品上市後以其獨特的口味、精良的加工技術贏得了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廣泛關注,產品遠銷美國、香港、英國等國際市場。當時分別有《美國華盛頓時報》、《法國獨立報》、《美國周末》、《北京線上》、《中國發展》等國內外英文報刊及《中國西部大開發指南》,《青海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台》報刊和新聞單位作了專題報導。一時雪域珍寶牌氂牛乳酪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的目光,2001年至2005年所產乳酪已被國內外客戶以每公斤16美元的價格搶購一空。在美國、義大利、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展銷後,被美國白宮、北京中國大酒店、假日飯店,上海建國飯店等高級賓館所食用。
2003年11月13日在美國正式獲得了國際
FDA認證,2003年
青海省科技廳被評為全省13家科技型企業之一;2003年青海省工商聯、青海省
光彩事業促進會被評為“光彩事業”獎;2004年10月在義大利舉辦的世界
食品博覽會上被評為36家世界保護農副產品之一;2005年8月經中國中輕質量保障中心審核被選為國家合格評定質量信得過好產品;2005年果洛州州委和州人民政府被評為的“先進集體”;2006年5月19日至27日在美國紐約文化
圖書館 隆重舉辦了雪域珍寶乳酪周展銷會,再次受到美國人民的廣泛認可。
(三)擴大規模,惠及一片
經過六年的創業歷程,在此基礎上,由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廣大社會團體的捐助,2005年投入500多萬元在黃南州河南縣成立分公司,預計今年9月份開始正式投產。奶源收購覆蓋面達1600多戶。目前在果洛州大武鎮建立年產量 500噸氂牛乳酪規模化生產廠房正在籌備當中,預計投資金額1200萬。九月份開始啟動建廠,這將會為當地牧民帶來前所未有的福音。周圍3000多牧戶的將會直接受益。
社會評價 他的這一偉大舉措不僅是牧民受惠,更為長期的生態保護做出了突出貢獻。經過相關專家的實地考察分析指出,藏族人的牧業生活經過有效利用,不但可以給自己帶來財富,更重要的是對保護
草原植被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意義!特別是高原天然牧草只有經過牛羊的啃食,才會四季輪番長得更加茁壯青綠,如果採取保護式地不經過牛羊的親近,到了第二年將會是一敗塗地。因為茂草的累積導致根部腐爛而不得翻身。
吉美堅贊校長不但熱心民族教育事業,而且在環境綠化和保護文物方面成績顯著,他動員民眾組織師生在黃河沿邊種下數萬棵樹苗,1999年果洛州委、州政府、州軍分區在十年植樹造林中被評為“先進個人”;2002年收到拉加寺密宗經堂和阿柔覺康佛堂的危房通知後,立即到省文化廳和國家文物管理司申請資金,最後在國際文化公益發展基金會爭取了11 2萬元人民幣,經過修復330多年悠久歷史的兩座經堂終於被保留下來。
社會影響 吉美堅贊先生既是受人敬重的教育家又是享譽中外的企業家,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用智慧和愛心譜寫了一段段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無我利眾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雪域這片聖潔的高原將留下他千萬個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