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燦升,字劍華,陝西韓城人,拔貢出身。清同治十年(1871)任山東平度縣知縣,署膠州知州。光緒二十年(1894)署濟東泰武臨道,1895年升山東鹽運使,1898年升山東按察使;曾參與剿殺捻軍餘黨。
基本介紹
- 本名:吉燦升
- 字號:字劍華
- 所處時代:清
- 出生地:陝西韓城
人物生平
《續平度縣誌》稱他“禁約胥吏,罔敢放縱,洞識奸偽,人莫敢幹以私”,“其知人之明,理事之縝密,斷獄之精,州牧中所僅見”。
吉燦升不但精明幹練,極富吏治之才,而且格外關心教育事業。蒞任之初,“即於城鄉增設義學50餘處,延師訓迪,以啟蒙童”,首先著力於基礎教育建設,重視基層民眾文化的提高。對於州內最高學府膠東書院,他經常過問,親自批閱士子們“月課、歲試”的文章,加以指點(現在仍存當年吉氏批閱的膠東書院士子文卷)。經他轎嘗騙祖賞識薦拔的平度學子於滄瀾、金鴻霄,以後都考中進士,成為名人。
平度州以前沒有考院,州試童生,在州署前臨時搭蓋席棚。直到同治六年,知州海澄才在西關購地始建考院(海澄,滿族人,在任一年即有此舉,也讓後人不忘)。考院初創,地狹屋少, 應考者日增,仍不敷用。吉燦升蒞任後,又購置東鄰土地,增建號房,新建大門。經他經營擴建後的悼您考院,規制完善,給平度士人應考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此後,西關考院成為平度城的一處重要建築,再過三十年,廢科舉興學堂時,考院又為平炒套遙度高等國小堂提供了完備的校舍。
隨著平度教育的日益發展,赴省、晉京應鄉、會試的人逐年增多,其中有不少貧寒之士,常為路費所窘,有的竟眼巴巴地錯過了三年一度的應考機會。吉燦升捐出自己的俸銀6000緡(折合白銀約1500兩,比他一年的俸銀總數還多)“發當生息”,做為鄉、會試士子的公車路費。故擔鴉並制訂了切實可行的經費管理使用條例和細則(條規對資金本錢的存放、利息的使用、發放路費的對象、數額、時簽燥牛間、手續等重要事項,都規定得非常具體、明確和周詳)和防止學官及繼任州官“徇隱通挪”“借詞動支”的有效可行的措施(由此也可看出他的精明過人),於光緒六年(1880)立碑勒石(其碑今存市博物館)。吉燦升捐的這筆巨款,不但為平度的貧寒士人赴省、晉京應試解除了後顧之憂,而且直到清末廢科舉之後,仍然是平度州“教育基金”的主要部分,又被調去做了創辦萊州(府)中學堂之用。
吉燦升任平度知州十年之久,精明戀享姜詢幹練,才智過人,清正愛民,有口皆碑。他升任離去以後,“後任舉事或稍有不當夜坑乘,州人輒太息曰:‘使吉公在,何至如此!’”一百多年過去了,平度民間至今仍然流傳著很多稱頌“吉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