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蔬菜產業提升工程保障“菜籃子”產品供應的意見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蔬菜產業提升工程保障“菜籃子”產品供應的意見》是吉林省政府為進一步滿足城鄉居民對 “菜籃子”產品日益提高的需求提出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蔬菜產業提升工程保障“菜籃子”產品供應的意見
  • 地區:吉林省
  • 時間:2008年
  • 部門:吉林省人民政府
概述,意見全文,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戰略提升重點,加大扶持服務力度,

概述

自2008年吉林省實施百萬畝棚膜蔬菜建設工程”以來,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切實強化推進措施,促進蔬菜產量持續增長,產品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進一步保障和豐富了城鄉居民的 “菜籃子”。但由於吉林省蔬菜產業發展的基礎還很薄弱,經營方式粗放,在應對異常氣候變化、市場風險等方面仍然面臨著多重挑戰,城市蔬菜供給和蔬菜價格極易出現大幅波動,“賣難買貴”並存的現象時有發生。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變化,進一步滿足城鄉居民對 “菜籃子”產品日益提高的需求,吉林省政府提出了實施蔬了菜產業提升工程、保障 “菜藍子”產品供應提出如下意見。

意見全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蔬菜產業提升工程保障 “菜籃子”產品供應的意見
吉政發 〔2012〕6號
各市 (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 (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蔬菜生產和市場供給,自2008年實施 “百萬畝棚膜蔬菜建設工程”以來,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切實強化推進措施,促進蔬菜產量持續增長,產品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進一步保障和豐富了城鄉居民的 “菜籃子”。但由於我省蔬菜產業發展的基礎還很薄弱,經營方式粗放,在應對異常氣候變化、市場風險等方面仍然面臨著多重挑戰,城市蔬菜供給和蔬菜價格極易出現大幅波動,“賣難買貴”並存的現象時有發生。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變化,進一步滿足城鄉居民對 “菜籃子”產品日益提高的需求,現就實施蔬菜產業提升工程、保障 “菜藍子”產品供應提出如下意見:

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蔬菜產業發展,要著眼於加快推進新一輪 “菜籃子”工程建設,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 “九區五線一中心”產業布局,強基礎、擴規模,重科技、保供給,調結構、提質量,著力提高蔬菜生產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品牌化和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快構建現代蔬菜產業體系,快速提高蔬菜綜合生產能力,不斷豐富城鄉居民 “菜籃子”。
(二)主要目標:2012年蔬菜面積達到530萬畝,比2011年增加10萬畝,產量穩定在1300萬噸。其中,棚膜蔬菜達到100萬畝,產量400萬噸。到2015年,蔬菜面積達到550萬畝,產量達到1400萬噸。其中,棚膜蔬菜規模達到120萬畝,力爭實現140萬畝,產量力爭達到500萬噸以上。利用5年或更長一段時間使我省冬春季節地產菜自給水平達到70%以上,扣除品種調劑因素,基本解決我省地產蔬菜供給不足問題。

戰略提升重點

2012—2015年,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實施蔬菜產業提升工程,重點圍繞以下七個方面提升發展水平。
(一)提升設施化水平。我省蔬菜缺口主要在冬春季節,為切實提高冬春季節的蔬菜生產供應能力,要繼續大力推進棚膜蔬菜生產發展,特別是著力解決我省日光溫室面積少、比重低、冬季生產能力弱的問題。一方面,加大對日光溫室建設的扶持力度,重點加快發展冬季不加溫即能夠正常生產的節能型日光溫室。另一方面,加快傳統舊溫室的更新改造。切實增強溫室採光、保溫、節能等方面的功能,使全省80%左右的日光溫室冬季能夠正常生產。到2015年,全省再新建日光溫室20萬畝,改造傳統舊溫室10萬畝以上。
(二)提升標準化水平。按照農業部蔬菜標準園創建活動提出的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有關要求,全面開展省級蔬菜、食用菌標準園創建活動。露地蔬菜標準園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配套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實現旱能灌、澇能排;棚膜蔬菜標準園面積達到200畝以上,全部為日光溫室,配備集中育苗點,先進生產技術集約套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食用菌標準園規模達到500萬袋以上,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到2015年,全省建成省級以上露地蔬菜標準園20個、棚膜蔬菜標準園60個、食用菌標準園20個。
(三)提升科技支撐水平。大力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栽培模式。加強適合冬季蔬菜生產的抗冷涼、耐弱光優良品種選育和推廣,推出10個以上抗性強、品質優的蔬菜品種。集成推廣先進科學技術,重點將生物防治、節水灌溉、測土施肥、綠色無公害生產、抗寒增溫管理等先進技術進行組合配套,全面推廣套用。逐步把增溫設施、作業機械、生物肥料、溫濕度自動控制等方面最新成果套用到蔬菜生產中,提高蔬菜生產科技含量和現代化水平。根據不同區域特點,研究推廣先進棚室模式和新型高效栽培模式。
(四)提升土壤肥力水平。針對現階段菜田施用化肥較多,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質下降、養分單一,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問題,採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快培肥地力。重點是增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河塘泥、草碳等有機肥料,每畝施用3000—5000公斤,全面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東部山區土壤不適宜種菜的區域,要進行客土種菜,並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提倡施用生物肥料或製劑改良土壤。
(五)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蔬菜。強化投入品監管和產品質量監測,嚴禁施用違禁化學投入品,從源頭上把好質量安全關。加強檢測手段建設,在生產基地和重點市場配備必要的檢測設施,提高監測能力。完善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切實建立起投入品檔案管理、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制度,通過推行標識標誌、商品條碼等手段,建立產品 “身份證”和市場準入制度,在生產、加工、包裝環節上推行全程監控,確保蔬菜質量安全。到2015年,蔬菜產品全部達到綠色無公害標準。
(六)提升市場行銷服務水平。以市 (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和長春市周邊重點縣 (市)為重點,加快建設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儘快形成帶動全省輻射東北的蔬菜集散中心。在市 (州)政府所在地城市中心社區設立蔬菜直銷店,支持和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紀人、龍頭企業把蔬菜產品直接配送到超市、社區、學校等銷售終端,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建立健全冷鏈運輸、電子商務等先進流通行銷體系。到2015年,新建、改造20家蔬菜批發市場和100家社區蔬菜直銷店。
(七)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培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加快推進蔬菜產業化經營上檔次、上水平。積極扶持引導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發展蔬菜產業,在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科技服務、產品加工、市場開發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強化集約化育苗中心建設,到2015年,在棚膜蔬菜集中區有針對性地建設10個以上大型育苗中心,在規模較大的棚膜園區配套建設200個育苗點,保證種苗和蔬菜生產安全。積極推進蔬菜采後商品化處理和清潔化加工,實施品牌化發展戰略,突出區域特色,做大 “生態品牌”、“原產地品牌”和綠色、有機蔬菜品牌,提高吉林蔬菜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加大扶持服務力度

(一)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各級科技、農業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用於蔬菜品種改良中心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的種子工程投資,扶持建設蔬菜育苗中心,提高優良種苗供應能力。安排資金扶持先進適用技術集成推廣套用。按照農業部蔬菜標準園創建標準,加快推進蔬菜標準化生產和管理,對露地菜1000畝以上、棚膜設施200畝以上的標準化園區給予一定資金扶持,用於水、電、路及物化技術補助;對品牌包裝、淨菜上市及建立生產檔案的生產經營單位給予一定補貼。支持生產經營單位開展蔬菜病蟲害統防統治、菜地質量修復與測土配方施肥。到2015年,實現全省菜田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
(二)穩步提高菜田面積。要儘快組織開展 “菜田普查活動”,摸清全省菜田底數,科學指導產業發展。實行菜田最低保有量制度,在城市周邊地區合理規劃建設新菜田,同時進一步加強對 “老菜田”的保護。嚴格執行菜田占補平衡制度和征地補償機制,征占菜田補償標準嚴格按當地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執行。用地單位繳納的新菜田開發建設基金主要用於發展設施蔬菜,並將10%的資金用於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統籌使用土地出讓收入,加大對蔬菜生產設施的支持力度。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協調有關單位,支持菜田打井、電路改造、田間道路等基礎建設。在整合現有各類資金和扶持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重點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改善菜田基礎設施條件,配套建設蔬菜產後預冷處理設施等,不斷提高蔬菜生產水平和重要時節的應急供應能力。
(三)切實增加蔬菜產業投入。“十二五”期間,省財政將逐步增加棚膜蔬菜建設資金投入,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各級政府要積極創造條件,設立專項扶持資金,與省級扶持資金配套使用,進一步保護和調動菜農生產積極性。為防止產業發展大幅波動,保障蔬菜產品供給,各級政府可根據財力狀況對菜農給予直接補貼。各部門涉農政策資金要重點向 “菜籃子”工程建設傾斜,主要用於蔬菜、食用菌標準化基地建設、科技創新和質量安全監管。副食品風險基金和價格調節基金,要重點向優勢產區的蔬菜生產大戶、龍頭企業、蔬菜合作社傾斜。金融機構,特別是農行、農發行和農村信用社,要主動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增加信貸規模,支持棚膜蔬菜開發。省內各財產保險公司要積極開展蔬菜產業保險,合理確定保險費率,降低災害損失,有條件的地方可對保費給予財政補貼。從2012年開始,在全省逐步啟動蔬菜保險試點工作。
(四)扶持市場體系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農委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繼續實施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工程和 “雙百”市場工程。大力支持產地批發和集散批發市場建設,推進標準化蔬菜市場示範工程建設,升級改造一批帶動能力強、輻射城市銷區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規範交易秩序,最佳化交易環境,不斷完善層次分明、功能齊備、流通順暢的市場體系。各地要對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進行合理規劃布局,保證批發市場和蔬菜市場建設用地。要對蔬菜農貿市場、平價菜店和社區直銷店建設給予資金扶持,不斷增加零售直銷網點,各中心城市要在特定時段為流動菜攤開闢專門銷售區域,方便居民購買。要切實解決農貿市場攤位費過高問題,整治農貿市場和超市以各種名目收費等不規範行為,對鮮活農產品市場要減免租金、攤位費、管理費等費用。
(五)改善行銷流通條件。以加強產銷銜接為重點,支持高效、暢通、安全、有序的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以國家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建設為契機,積極爭取國家項目和資金扶持,搞好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安排專項資金加強產地預冷、預選分級、加工配送、冷藏冷凍、冷鏈運輸、包裝倉儲、檢驗檢測和電子結算等設施建設。推動流通企業強強聯合,扶持培育一批大型鮮活農產品流通企業、運輸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鼓勵物流企業參與蔬菜產品運輸、支持其購置節能環保的冷鏈運輸車輛及相關配套設備。各級商務部門要進一步推進 “農超對接”工作,支持和引導大型連鎖超市與農業生產基地直接對接,支持和引導大型流通企業、學校等與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係,支持和引導農業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在社區蔬菜市場直銷直供,鼓勵設立有序的周末直銷蔬菜市場、早晚市等臨時攤點,對菜農入市直銷免收攤位費等行政、事業性項目收費。落實和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 “綠色通道”政策。在全省範圍內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各地要積極支持各類蔬菜產銷對接活動,引導產區和銷區建立穩定的產銷關係,促進蔬菜有序便捷流通。省內大型鮮活農產品流通企業要加強與省內蔬菜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合作對接,加強與外省蔬菜產地的產銷銜接,提前簽訂冬春蔬菜購銷協定,確保蔬菜供應充足。
(六)強化信息體系建設。支持省 “菜籃子”工程辦公室建立覆蓋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的蔬菜信息綜合系統。省發展改革委、省農委、省商務廳等部門要在職責分工的基礎上協調配合,抓緊研究建立覆蓋主要蔬菜品種的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地理信息、蔬菜精準種植、質量安全追溯、價格趨勢分析預警、商品交易、網上交易支付保障信息子系統,對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產量、交易量、庫存量及價格進行實時監測,不斷擴大監測品種和範圍,強化對蔬菜生產、市場和價格走勢的分析預警。省發展改革委要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完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信息管理和信息採集系統,在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建立主要蔬菜品種交易量、批發價格的日監測制度,及時發布供求信息和價格信息,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各地要充分利用12316新農村熱線、12582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等現代傳媒手段,為農民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技術諮詢服務。要按照公開透明的原則,通過政府和部門網站、主流媒體以及手機報等新興傳播平台,加大市場信息、專業技術、優質名牌產品的宣傳推介力度,促進蔬菜產業科學有序發展。
(七)提高蔬菜產銷組織化程度。大力扶持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省農委、省工商局要進一步加強工作指導,加大支持力度,大力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提高蔬菜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扶持農村經紀人隊伍發展壯大,鼓勵和支持一部分農民從生產中分離出來,由生產領域向流通領域轉移,壯大蔬菜行銷販運隊伍。
(八)搞好科技服務。整合各科研單位力量,聯合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科研攻關,為加快蔬菜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大力扶持科研單位、龍頭企業開展蔬菜種質資源創新和良種培育,加快培育適合北方冬季生產的耐寒耐弱光品種。加強蔬菜技術隊伍建設,依託各級農技推廣人員,組建蔬菜技術專業服務隊,提高蔬菜生產指導服務水平。強化科技培訓,省、市(州)重點培訓師資和技術骨幹,縣 (市、區)、鄉 (鎮)直接培訓到農民。通過組織參觀、實地辦班、現場指導等方式,加強對農民特別是新菜農的培訓工作,使種菜農戶都能儘快掌握先進實用技術。組織科技人員長期深入生產一線進行跟蹤服務,及時解決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九)強化質量監管。各級農業、質監、工商等部門要深入抓好蔬菜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各環節的質量監管工作。加大蔬菜集中產區環境監測、生產過程控制和產品質量監督檢測工作力度。大力推廣無公害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推進質量安全認證和監督管理。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違禁農業投入品行為,依法堅決取締高毒高殘留農藥生產經營活動。大力推廣使用高效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藥劑,突出抓好藥劑鑑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等植保技術的指導服務,防止菜農因施用不當造成蔬菜藥害及農殘超標,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重點品種免費供種供藥。要科學制定蔬菜種植環境污染物的限量標準,並嚴格進行監督檢測。嚴格實行鮮活農產品經常性檢測制度,並做到執行標準、程式、結果三公開。嚴格執行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檢測、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對進入市場的蔬菜產品全部進行農藥殘留監測,超標產品嚴禁入市,並及時銷毀,切實保護消費者健康。
(十)建立風險應對機制。建設冬季蔬菜種苗災害預防及供應中心,及時補充受災地區所需種苗,確保冬季生產。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建立產地價格和從業菜農收入信息監控點,對蔬菜價格和菜農收入進行動態監控,及時跟蹤行情變化,調控市場供求關係。各市 (州)、縣 (市、區)要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建立冬春蔬菜儲備制度,按照 “政府委託、企業運作”的原則,依託骨幹企業,政府給予適當扶持和補助,建立冬春蔬菜供應長效機制。各中心城市要合理安排重要產品動態庫存,平衡產品供求,防止價格大起大落,維護市場穩定,保障 “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足。
(十一)加強組織領導。省政府 “菜籃子”工程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切實承擔起工作職責,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加強配合,搞好服務,合力推進蔬菜產業發展。各級政府也要完善“菜籃子”工程工作機制,充實精幹人員,確保工作有序推進。要落實好 “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為實施蔬菜產業提升工程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各市 (州)、縣 (市、區)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研究部署,分管領導要精心組織,要層層分解任務、明確責任,確保全省蔬菜產業提升工程各項目標和重點任務如期完成。各級政府要把實施蔬菜產業提升工程、保障 “菜藍子”產品供應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根據工作成效,落實獎懲措施。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