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探區油氣勘探理論與實踐

《吉林探區油氣勘探理論與實踐》對吉林探區,包括松遼盆地南部、伊通地塹的構造地質學、沉積學、石油地質學和地球化學等方面進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並對先進勘探技術的套用和勘探經驗進行了介紹。這些理論及勘探技術與方法,對松遼盆地南部油氣勘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且對其他陸相盆地油氣藏的研究和勘探也有借鑑意義。《吉林探區油氣勘探理論與實踐》為油氣勘探工作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勘探理論和實際套用資料,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學習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吉林探區油氣勘探理論與實踐
  •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502161989
  • 作者:王永春 康偉力
  • 品牌:石油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吉林探區油氣勘探理論與實踐》是吉林油田長期研究成果的總結,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凝聚著吉林油田幾代石油地質和石油工程專家的辛勤工作。
林油田的跨越式發展,得益於吉林探區地質理論的形成、創新與深化,得益於吉林石油勘探工作者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及艱苦的努力。為了使我國石油工業的勘探工作者全面了解吉林探區的石油地質條件、勘探理論和勘探實踐,更好地穩步推進油氣勘探,不斷取得新成果,作者對吉林探區石油勘探實踐和理論業已取得的進展和成果加以總結,寫成《吉林探區油氣勘探理論與實踐》。為推動吉林探區油氣勘探事業,乃至我國石油天然氣勘探事業發展,促進我國石油地質等理論學科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圖書目錄

上篇 松遼盆地南部
第一章 松遼盆地南部構造地質特徵
第一節 盆地區域構造背景及基底構造
第二節 盆地演化特徵
第三節 盆地構造單元劃分及其特徵
第四節 斷層特徵

第二章 地層層序與沉積環境
第一節 地層層序劃分和層序特徵
第二節 沉積環境與沉積相
第三節 沉積體系特徵與展布

第三章 松遼盆地南部烴源岩與石油地球化學
第一節 烴源岩分布特徵
第二節 烴源岩地球化學特徵
第三節 石油地球化學特徵
第四節 油源對比

第四章 松遼盆地南部儲層特徵及分布
第一節 儲層類型
第二節 砂岩儲層特徵
第三節 裂縫性儲層特徵
第四節 火山岩儲層特徵

第五章 松遼盆地南部流體特徵與含油氣系統
第一節 油氣水性質
第二節 蓋層和含油氣組合
第三節 含油氣系統劃分及其特徵

第六章 松遼盆地南部油氣藏類型及聚集規律
第一節 油氣藏類型與特徵
第二節 油氣分布規律和控制因素

第七章 松遼盆地南部天然氣的形成與分布規律
第一節 天然氣成因類型和氣源
第二節 典型天然氣藏解剖
第三節 天然氣分布規律
中篇伊通地塹

第八章 伊通地塹主要地質特徵
第一節 伊通地塹勘探概況
第二節 伊通地塹主要地質特徵

第九章 伊通地塹主要地質特徵
第一節 烴源岩特徵及生排烴作用
第二節 伊通地塹儲蓋層特徵及分布

第十章 伊通地塹油氣藏特徵與分布規律
第一節 油氣藏特徵
第二節 油氣藏形成機制
第三節 油氣分布規律
第四節 油氣富集和分布的主控因素

下篇 吉林油氣勘探實踐
第十一章 吉林油氣區勘探現狀與簡史
第一節 勘探現狀
第二節 勘探歷程

第十二章 油氣勘探發現與實踐實例解剖
第一節 背斜構造油藏勘探發現與實踐
第二節 複雜斷塊構造油藏勘探發現與實踐——木頭油田
第三節 低阻油氣田的勘探發現與實踐——大老爺府油田
第四節 構造與岩性複合型油藏勘探發現與實踐
第五節 岩性油藏勘探發現與實踐
第六節 稠油油田的勘探發現與實踐——套堡油田

第十三章 吉林油氣勘探理論
第一節 吉林油氣勘探地質理論認識回顧
第二節 松遼盆地南部大型岩性油藏形成理論

第十四章 吉林油田油氣勘探方法與技術
第一節 吉林油氣勘探技術發展歷程
第二節 油氣勘探配套技術與套用

第十五章 吉林含油氣區油氣資源評價
第一節 國外油氣資源評價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第二節 國內油氣資源評價研究現狀
第三節 吉林探區初次、二次油氣資源評價方法及特點
第四節 三次油氣資源評價

第十六章 吉林含油氣區勘探潛力和發展戰略
第一節 資源潛力與勘探目標
第二節 未來勘探發展趨勢預測
第三節 勘探思路與勘探發展戰略
第十七章 油氣勘探經驗
參考文獻

文摘

上篇 松遼盆地南部
第一章 松遼盆地南部構造地質特徵
松遼盆地是中國東部具斷坳雙重結構的大型中-新生代沉積盆地,屬於弧後裂谷盆地,盆地的形成演化主要受兩種動力控制:一是地殼深部地幔物質的熱動力,上地幔隆起大陸殼張裂;二是太平洋板塊向亞洲大陸俯衝形成的動力。盆地早期發育主要受第一種動力的控制,中、晚期發育主要受第二種動力控制,由於兩種動力性質的差異,使盆地在發展過程中表現為早期裂谷、中期坳陷和晚期抬升褶皺的特點。
第一節 盆地區域構造背景及基底構造
一、區域構造背景
松遼盆地大地構造位於天山-興蒙地槽褶皺系的東端,屬於吉黑地槽褶皺系,西部為早海西褶皺帶和晚海西-印支褶皺帶,東北部是加里東增生褶皺帶,南鄰華北地台北緣——加里東增生褶皺帶。盆地邊界受深斷裂控制,西部為嫩江斷裂,南部為開源-赤峰斷裂,東部為依蘭一伊通斷裂,北部受塔溪一雞西斷裂控制。盆地基底具有拼合特徵(圖1—1)。基底斷裂控制盆地的形成和發育,同時對上覆蓋層沉積及構造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