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農業科學院院志(1908-2008)

吉林市農業科學院院志(1908-2008)

《吉林市農業科學院院志(1908-2008)》是吳利興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市農業科學院院志(1908-2008)
  • 作者:吳利興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1958-2008
  • 編纂人員:吳利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當時光的腳步沿著歷史的長河走過沉寂的長夜,當歲月的風鈴喚醒黎明迎來每一個希望的早晨,吉林市農業科學院歷經了百年春秋寒暑。 從最初的吉林農事試驗場,幾易其名,到現在的吉林市農業科學院,百年經歷,承載著黑土地上幾代人的追求,儘管經歷過風霜雪雨,曙光依然照耀著我們。

作品目錄

封面
吉林市農業科學院院志
吉林市農業科學院《院志》編委會成員
《院志》編纂人員
題詞
吉林市農業科學院院長劉傑
圖片
院長劉傑(左四)、黨委書記李承良(右四)、刑院長馮守智(左三)、副院長王世范(右三)、副院長吳利興(左二)、副院長王鐵成(右二)、副院長鄭德謇(右一)、工會主席馮國華(左一)
目錄
第一篇 辛勤耕耘,持續發展——吉林市農業科學院百年綜述
第一章 歷史沿革概況
第一節 建國前概況
第二節 歷史沿革及隸屬關係
第二章 前進中的吉林市農業科學院
第二篇 職工隊伍
第一章 歷年職工隊伍情況
第二章 農業科技幹部隊伍建設
第一節 歷年科技幹部結構
第二節 高級科研人員名錄
第三節 科技幹部支援省內外建設人員
第三章 職工取得市級以上榮譽(特貼)情況
第一節 有突出貢獻科技工作者
第二節 建國以來國家、省、市勞動模範
第三節 吉林市十大傑出青年及吉林省創新人才
第三篇 組織機構
第一章 解放前機構概況
第一節 清代末期的機構人事
第二節 民國時期歷任場長及職員設定
第三節 偽滿至光復時期及工作
第二章 解放後組織機構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解放後歷屆院(所)、黨委(總支)負責人
第三節 人員編制
第四節 學術委員會及組成
第五節 技術稱職務評審委員會及組成
第三章 吉林市農學會、“科協”及其他學會、專業委員會
第一節 農學會組織及成員
第二節 吉林市農學會工作簡介
第四篇 黨的建設與群團組織
第一章 黨組織的建設
第二章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八十年代中期黨委主要工作的開展情況
第三章 九十年代以來黨委主要工作的開展情況
第四章 農科所的工會組織
第五章 共青團組織
第五篇 農業科學研究
第一章 大豆品種資源
第一節 大豆品種調查、品種資源蒐集整理
第二節 大豆品種資源單項研究
第三節 大豆品種資源系統鑑定
第四節 吉林地區野生大豆資源考察、蒐集和研究
第五節 大豆品質分析
第六節 品種資源研究在大豆生產和育種上的貢獻
第二章 大豆育種
第一節 以系統選育為主的大豆育種時期
第二節 以有性雜交為主的大豆新品種選育時期
第三節 全省協作與國家“六五”大豆育種攻關時期
第四節 高產優質多抗大豆新品種選育
第五節 大豆優質專用新品種選育研究
第六節 優質大豆新品種基地建設與產業化
第三章 大豆栽培
第一節 大豆單項栽培技術研究
第二節 大豆增花保莢研究
第三節 大豆生態、生理、生化研究
第四節 大豆大面積高產穩產低成本示範研究一大豆樣板田
第五節 大豆規範化高產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開發
第四章 水稻育種
第一節 水稻品種資源研究與引種鑑定
第二節 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研究
第三節 水稻品種間雜交育種
第四節 水稻新技術育種
第五節 水稻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選育
第六節 吉林省優質水稻原原種基地建設—優質米水稻新品種選育與引進
第五章 水稻栽培
第一節 水稻育苗技術的研究
第二節 水稻栽植方法試驗研究
第三節 水稻施肥技術試驗研究
第四節 水稻大面積高產穩產綜合技術的研究
第五節 水稻冷害及其防禦措施的研究
第六節 水稻優質低耗高產高效精準栽培技術研究與開發
第六章 玉米育種與栽培
第一節 品種資源的研究與利用
第二節 玉米自交系的選育
第三節 選配強優雜交組合
第四節 高賴氨酸和甜粘青玉米雜交種的選育
第五節 品種適應性鑑定
第六節 玉米栽培試驗
第七章 高粱育種與栽培
第一節 高粱育種與成果
第二節 甜高粱研究與開發
第三節 高粱栽培
第八章 穀子育種與栽培
第一節 品種資源與與蒐集
第二節 穀子新品種選育
第三節 穀子培種
第九章 小麥、陸稻、亞麻、甜菜的育種與栽培
第一節 冬小麥試驗
第二節 春小麥育種
第三節 陸稻育種與栽培
第四節 亞麻試驗
第五節 甜菜試驗
第十章 園藝
第一節 蔬菜育種
第二節 蔬菜栽培
第三節 果樹
第十一章 植物保護
第一節 深入農村進行病蟲害大面積防治研究
第二節 主要科研成果
第十二章 農業機械化
第一節 五十年代農業機械化研究
第二節 六十年代農業機械化研究
第三節 七十年代農業機械化研究
第十三章 耕作技術
第一節 耕作技術研究成果
第二節 主要研究成果和論文著作
第十四章 土壤肥料
第一節 土壤肥料研究
第二節 微生物
第三節 食用菌的研究與推廣
第四節 土肥化驗室
第十五章 同位素
第十六章 單倍體育種、組織培養、化控套用
第一節 主要科研任務及內容
第二節 科研工作成果
第十七章 農作物良種繁育與推廣
第一節 不同歷史階段各種作物繁育推廣的品種
第二節 良種繁育體制
第十八章 以機械化為中心大面積穩產高產
第六篇 畜牧科學研究
第一章 綜述
第二章 引種、育種與品種改良
第一節 豬引種與育種
第二節 家禽的引種與育種
第三節 馬引種與品種改良
第四節 黑白花奶牛引種與選育
第五節 綿羊的引種與提純復壯
第六節 家兔、蜜蜂引種觀察
第三章 青貯飼料生產與利用
第一節 建立飼料基地,有計畫地種植高產飼料作物
第二節 充分利用農副產品,大搞青貯飼料、廣開飼料來源
第三節 吉林地區飼料資源普查
第四節 吉林地區草山草坡開發利用調查研究
第四章 獸醫防治、檢疫和門診治療
第五章 畜牧科研積極開展為三農服務工作
第七篇 農村研究基點
第一章 穩產高產試驗示範樣板研究基點的設定與任務
第二章 農業現代化基地建設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現代化的設定與任務
第三節 農業現代化基點研究
第三章 科技興農
第一節 規範組織領導,加強“科技興農”工作
第二節 科技興農的主要工作、活動
第三節 培訓農民技術骨幹
第四章 主要成果與論文報告
第八篇 深化改革與經濟實體
第一章 深化改革
第二章 中國東北亞農業研究培訓中心等單位的建立
第三章 經濟實體
第九篇 科技與行政管理
第一章 科研管理
第一節 科研管理的基礎建設
第二節 政策管理
第三節 計畫與成果管理
第四節 科研人員管理
第五節 條件管理
第二章 科技情報、圖書、資料
第一節 科技情報的方向和任務
第二節 情報工作及其組織建設的發展
第三節 編輯出版工作
第四節 館藏各類文獻
第三章 財務管理
第一節 財會機構設定與人員
第二節 隸屬關係及經費
第四章 規章 制度
第五章 檔案工作
第一節 檔案室的建設及工作範圍
第二節 檔案工作建立規章 制度及其人員配備
第三節 檔案的編目、編研工作
第四節 現有檔案及檔案利用情況
第五節 檔案工作設定
第六節 檔案工作協作組
第十篇 農業生產與技術管理
第一章 農業生產情況與管理
第一節 1949年至1952年推廣使用新式農具
第二節 以半機械化為中心的生產階段
第三節 1958年至1966年以機械化為中心,農牧結合、全面綜合運用各項農業技術實現大面積穩產高產階段
第二章 管理技術
第三章 土壤改良與土地平整
第四章 農田林網建設、庭院綠化、道路規劃
第一節 農田林網建設及庭院綠化
第二節 所內道路
第五章 全所土地利用情況
第十一篇 後勤管理
第一章 職工生活及住宅建設
第一節 職工住宅建設
第二節 職工生活福利設施
第三節 人、畜用水建設
第二章 實驗室、試驗場、樓的建設
第一節 建立鐵工廠
第二節 農作物試驗室、場的建設
第三節 畜禽實驗場、舍的建設
第四節 大型樓、所、基地的建設與維修
第三章 環境與綠化、道路規劃及愛國衛生
第一節 環境與綠化
第二節 道路規劃
第三節 愛國衛生
第四章 子弟國小校、勞動服務公司及運輸管理
第一節 子弟國小校.
第二節 勞動服務公司
第三節 運輸管理
第十二篇 大事記
第一章 綜合類大事記要
第一節 百年重要工作
第二節 國內外專家來所參觀、考察、講學
第三節 本所(院)專家出國考察、講學、交流
第二章 主要科研成果大事記要
第三章 國家、部委、省、市先進集體
第一節 團中央、國家部委獎勵
第二節 吉林省人民政府獎勵
第三節 吉林省廳級、吉林市政府獎勵
第十三篇 民主黨派及歷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第一章 參政黨在農科院的基層組織
第一節 “九三”學社農科院委員會
第二節 中國民主同盟農科院小組
第二章 歷屆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第一節 歷屆省、市、區人大代表
第二節 歷屆全國、省、市政協委員
第三節 “僑聯”、“青聯”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