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打級護衛艦

吉打級護衛艦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的“吉達”級輕型護衛艦(MEKO 100 級)是一種能夠擔負多種任務並具備較強靈活性的輕型護衛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吉達級護衛艦
  • 英文名稱:Kedah-class offshore patrol vessel
  • 前型/級:卡斯圖里級護衛艦
  • 次型/級:未知
  • 研製時間:2001年
  • 服役時間:2006年
  • 國家:馬來西亞
  • 數量:6艘
  • 型號:Meko-A-100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設計建造,設計特點,基本設計,動力設計,船電設計,武裝設計,基本數據,服役事件,總體評價,本級各艦,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馬六甲海峽是東南亞最重要的海運通道——航行的安全,並且有效執行水面巡邏、維護專屬經濟區安全、打擊海上不法活動和海上救援等任務,馬來西亞海軍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提出了規模龐大的新一代近海巡邏艦計畫(NGPV),打算在20年內購買27艘巡邏艦來健全海防力量,這一巨大商機吸引了眾多廠商前來競標。為了角逐NGPV這塊蛋糕,德國布洛姆-福斯造船廠(B﹠V)推出該公司著名的MEKOA系列模組化護衛艦的第四代產品——擁有標準數據匯流排的MEKOA-100,來製造吉達級護衛艦現配製馬來西亞海軍。
1993年參加蘭卡威航天展的最早期MEKOA-100,基本設計簡直就是MEKOA-200系列的縮小版,其後該艦的局部設計不斷進行改進,融入了許多最新設計,包括隱身設計等。由於MEKOA-100RMN的建造工作展開時,德國護衛艦集團已經推出新一代的MEKOA-100/200系列,故也有將MEKOA-100RM歸類為MEKOA-100系列。不過由於MEKOA-100RMN原始設計提出的時間較早,加上雖然擁有雷達隱身外形,但缺乏MEKOA系列必備的X形艦體橫截面外形特徵,因此嚴格來說不能歸類為MEKOA系列的一員。事實上,MEKOA-100RMN在競標與開發過程中陸續加入許多更先進的設計與技術,因而與MEKOA系列有很高的技術相似度。但就研發時間的先後來看,MEKOA-100RMN在MEKOA系列之前就已出現。
最早期的MEKOA-100在1993年馬來西亞蘭卡威航天展中就開始積極推銷。NGPV計畫於1994年11月正式啟動,最後MEKO-100RMN(競標馬來西亞訂單之最後定型型號,RMN表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在1997年10月擊敗其它廠商獲得馬來西亞海軍的青睞。
梅科A100型護衛艦梅科A100型護衛艦

設計建造

1998年9月6日,馬來西亞與檳城造船工業公司簽署首批6艘MEKO-100RNM的契約,而檳城造船廠則在1999年2月與德國B﹠V簽訂總值14億美元的相關轉包契約,前6艘艦總值合53.5億林吉特
根據最初馬來西亞與B+V簽署的契約,頭兩艘MEKO-100RMN在德國原廠完成各個分段與模組之後,運至馬來西亞擯城造船廠組裝完成,而後續各艦剛在B﹠V的協助下完全由檳城造船工業廠自行建造。
不過,契約執行兩年後,德國與馬來西亞雙方均同意更改頭2艘的建造契約,完全在德國建造,其中布洛姆-福斯(B﹠V)廠承建首艦,而同屬德國護衛艦聯盟(GFC)的霍瓦茨(HDW)來建造二號艦。為了進行檳城造船廠的建造作業,並協助提升馬來西亞造船產業的效率與競爭力,布洛姆-福斯特別派遣了一個8人專家小組前往馬來西亞進行為期3年的協助工作。由於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導致該計畫無論在進度或採購數量上都大受影響,關於契約內容的談判多次反覆進行,因而延遲了首艦開工的進度。
在NGPV計畫中,馬來西亞原定採購約27艘MEKO-100RMN巡邏艦,但目前敲定的只有6艘,其餘21艘則列為後續優先選擇權。本級艦最後究竟能建造多少,取決於大馬的經濟能力。
首艦吉達號首艦吉達號
馬來西亞海軍依照本國州名為這批艦艇命名,前2艘由德國建造的命名為“吉達”號(F-171)與“彭亨”號(F-172);第3艘(這是馬來西亞自行組裝的第一艘)則命名為“檳榔嶼”號(F-173)。
2號艦彭亨號2號艦彭亨號

設計特點

基本設計

“吉達”級的艦體由3個分段模組構成,外加2個桅桿模組。為了降低紅外信號,“吉達”級捨棄了傳統的煙囪結構,主機廢氣通過海水冷卻系統的降溫,再由位於艦體兩水線附近的排氣口排出。這是MEKOA系列的典型排氣設計,不過MEKOA200的排氣口設於艦尾水線附近,而“吉達”級以及德國自用的K-130巡邏艦(兩者均與MEKOA100有血緣關係)的排氣口則設於兩艦水線上方。
“吉達”級繼承了MEKO系列一貫重視的艦艇生存設計,全艦劃分為3個各自獨立的氣密防護區域,每個區域均擁有各自獨立的核生化過濾系統與加壓空調,能維持高於外部的氣壓與阻絕受核生化污染的氣體和放射性塵埃侵入艦內。本級艦內以8道水密艙門分隔為9個水密艙區,即便其中兩艙進水也不會有沉沒的危險。為了強化戰場生存性,本級艦的動力分置於兩個各自獨立的機艙中,每個機艙包括一台柴油主機、傳動裝置與一根大軸,兩個機艙的運作完全獨立,其中一個失去作用並不會影響另一個。此外,2具船舵也採用獨立設定、同時動作的配置方式,其中一具舵機的失效並不會影響另一具。此外,艦內以一道位於兩個主機艙之間的損害隔絕艙門劃分為兩個各自獨立的損客區域,每個區域各有一個獨立運作的損管控制室,而輪機監控室內還設有一個全艦統一的損管中心。兩個損管區各自設有獨立而完善的自動與手動消防設施,兩區的排氣、空調、核生化防護與配電也是各自獨立的。
“吉達”級人員編制78名,此外另有搭載15名人員的空間。為了滿足海上持續作業21天的需求,“吉達”給艦內擁有足夠的物資儲存空間、2台淡水機以及寬敞的起居休閒空間。
吉達級護衛艦內部的會議室吉達級護衛艦內部的會議室

動力設計

“吉達”級的主機為兩台功率7300馬力的卡特·彼勒3616柴油機,每台8000馬力(5450千瓦),驅動雙軸螺旋槳,最大航速約30節,最大巡航速度約24節,以12節航行時續航力達6050海里,能連續在海上作業21天。
4號艦丁加奴號4號艦丁加奴號

船電設計

在電子設備方面,“吉達”級擁有一部EADS德國分公司的TRS-3D/16E三坐標平面/對空搜尋雷達、一部德國STN9600ARPA導航雷達,以及MDS-3060聲吶系統等。TRS-3D/16E三坐標平面/對空搜尋雷達天線罩有2米長,雖然整個雷達陣面顯得比較厚重,但是該型雷達重量只有575千克,能夠以每分鐘60轉對戰鬥空域進行機械掃描,其最大探測距離達到了200千米。
艦上的火炮由瑞士厄利空公司的TMX/TMEO整合式光電系統負責控制,其中TMX負責控制30毫米機炮,TMEO負責控制76毫米艦炮。
此外,艦上作戰中樞為德國STN公司的COSYS-110M1多功能綜合戰鬥系統,該系統可以保證軍艦在2枚超聲速反艦飛彈的進攻下,指揮全艦的武器系統從容應對。

武裝設計

武器裝備方面,“吉達”級艦首A炮位的武器模組基座裝有一門奧托·楷萊拉公司的76毫米艦炮,對於一條1600噸級的輕型護衛艦而言,76毫米艦炮無疑是最理想的選擇。該型火炮不但技術成熟,而且重量和占用空間都比較小,價格也相對低廉非常適合中小國家海軍使用。
B炮位的模組基座今後將安裝一套美制21聯裝MK-49 RAM“海拉姆”防空飛彈系統,艦體中段可加裝2組四聯裝法制MM-40Block3“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直升機庫上方裝有一座奧托30毫米機炮塔,此外兩舷各設有一挺12.7毫米機艙。
基於經費和效益等考慮,“吉達”級服役初期暫不安裝RAM與“飛魚”反艦飛彈。從武裝上看“吉達”艦的火力並不強,但是不要忘記“吉達”級嚴格意義上應該算是一艘近海巡邏艦,這樣的武裝配置已經足夠應付其在專屬經濟區所承擔的任務了。
3號艦霹靂號3號艦霹靂號
此外,艦尾設有一個直升機庫,可操作一架“超級大山貓”-300反潛直升機或AS-355輕型通用直升機。

基本數據

參考數據
艦長
91.1米
舷寬
12米
吃水
3.4米
排水量
標準1500噸
滿載1850噸
乘員
78人
動力系統
2×7300馬力卡特·彼勒3616柴油機
續航力
6050海里/12節
最大航速
約30節
船電系統
作戰系統
MIRADOR整合式光電偵測系統
雷達
1×3D相控陣雷達
1×SPS/KJN-5000電戰系統
聲納
1×艦首主/被動聲納
1×拖曳陣列聲納
其他
2×MASS誘餌發射系統
艦載武裝
艦炮
飛彈
1×21聯裝MK-49 RAM拉姆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未安裝)
2×四聯裝“飛魚”MM40Block.3反艦飛彈發射器(未安裝)
近防
2×DES/MSI DS-30B 30mm/75倍徑機炮
2x12.7mm白朗寧重機槍
艦載載具
2×無人遙控載具(UAV)
1×高速小艇
1×水上摩托救生艇

服役事件

由德國建造的頭2艘“吉達”號(F-171)、“彭享”號(F-172)分別於2001年6月7日與8月1日開工建造,2003年3月21日與10月2日下水,歷經試航之後,分別在2003年5月與10月從德國抵達馬來西亞,由檳城造船廠進行最後的系統安裝與整合。“吉達”號與“彭享”號分別在2003年9月25日與2004年6月10日舉行交付儀式。
兩艦本來預計分別在2004年9月與2005年3月移交馬來西亞海軍。不過在最後的整合測試階段落,兩艦卻陸續發生諸多技術問題,包括指揮作戰系統的軟體問題、雷達之間的電磁兼容性不佳以及整體後勤系出問題等。所謂電磁兼容性問題就是艦上不同電子裝備運作時彼此干擾,這種情況在同一艘船整合多種來自不同廠商的電子系統時,特別容易發生,故需要著實費一番功夫來整合。
在“吉達”號與“彭亨”號上,發生電磁兼容性問題是的EADS的TRS-3D搜尋雷達與TMX/TMEO火控雷達系統。由於這是兩型雷達首度進行整合搭配,出現問題不讓人意外。這個問題在2005年得到了徹底解決。先前馬來西亞向英國購買的F-2000型萊丘級護衛艦,也曾發生不同來源的雷達裝備產生電磁兼容性問題而延遲交艦的情況。
除了技術問題外,檳城造船廠本身的內部管理也出現問題,總數40家的次承包商指控檳城公司拖欠高達1.8億馬幣的工程款。這些問題導致“吉達”號與“彭亨”號的交艦時程延誤超過一年,兩艦最終分別在2006年6月與8月進入馬來西亞海軍服役,較原定日期延誤了18個月左右。至於檳城造船廠自行組裝的後4艘本級艦,則可望從2008年陸續交付。
5號艦吉蘭丹號5號艦吉蘭丹號

總體評價

“吉達”級輕型護衛艦對於馬來西亞海軍的意義還不只是一艘普通的軍艦,更是邁向自建艦船重要一步。因為該艦的前2艘由德國建造,而第3艘則是由馬來西亞自行裝配。這也是大馬第一次親自參與建造這樣的現代化輕型艦艇,這在東南亞海軍中也將開創先河。
6號艦雪蘭莪號6號艦雪蘭莪號

本級各艦

舷號艦名開工建造廠家下水服役
171
吉達
KDKedah
2001.11.13
B+V
2003.03.21
2006.06.05
172
彭亨
KDPahang
2001.12.21
HDW
200310.02
2006.08.03
173
霹靂
KDPerak
2002.03
Boustead Naval Shipyard Sdn Bhd
2007.11.12
2009.06.03
174
丁加奴
KDTerengganu
2004.08
Boustead Naval Shipyard Sdn Bhd
2007.12.06
2008.12.08
175
吉蘭丹
KDKelantan
2005.07
Boustead Naval Shipyard Sdn Bhd
2008.11.24
2010.05.08
176
雪蘭莪
KDSelangor
2006.07
Boustead Naval Shipyard Sdn Bhd
2009.07.23
2010.12.2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