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吉舍,彝語音譯,意為“冤家械鬥”。解放前涼山彝族奴隸主家支之間的血族復仇。漢語俗稱“打冤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尼吉舍
- 別名:打冤家
- 名稱由來:彝語音譯
- 解釋:意為“冤家械鬥”
場合,解釋,
場合
茲目和諾伙貴族集團,利用家支組織的力量進行血族復仇,爭奪土地、財物、奴隸,解決婚姻糾紛等。
解釋
如某人親屬被殺或財物、奴隸被搶奪及婚姻關係上受欺凌等,則先告知家支頭人,經同意後,召開家支會議,作出械鬥決定,然後由畢摩作法,算出戰鬥“吉日”。出擊前,派青年送木板令至敵方,以示挑戰。應戰者擲板於地,踩三腳,擱置石縫。兩軍對壘,雜夸(勇士)揮刀舞劍,吼叫跳躍,形如戰爭舞,表示勇敢,以壯聲威。近代使用槍炮後,改用不宣而戰、突然襲擊的方法。戰鬥一般持續一、兩天。這種諾伙家支間或本家小支間的械鬥,習慣上有一定的限度:目的不是消滅對方,亦非迫使其投降,只要敵方撤退示弱,能燒幾座房子,搶些畜、糧,即算勝利而罷兵;雙方儘量避免打死諾伙頭人,因為事後賠“償命金”要價太高,賠不起;打到一定程度,雙方議和,雖不能消除冤仇,但可休戰;戰鬥到雙方精疲力竭、死傷太多時,婦女沖入戰場,揮舞裙子以示停戰,則立刻停止戰鬥,否則傷害了婦女,娘家勢力會助一方參戰,這是雙方均懼怕的。械鬥的結果,造成大量傷亡,較大規模的死傷可達數百人;嚴重破壞生產,田地荒蕪,牲畜死亡;道路梁津破壞,交通斷絕,商旅卻步,貿易受阻;社會財富遭毀,降低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此外,諾伙奴隸主為掠奪土地和奴隸而發動的戰爭,亦稱“打冤家”。一是諾伙家支或幾個家支聯合向茲目頻繁進攻,把茲目趕到涼山邊緣,奪取茲目所轄的大片土地和眾多人口;一是向涼山四周漢族和其他民族居住區出擊,擴張地盤,擄掠大批人口為奴。後者造成了嚴重的民族隔閡和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