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姆工程
- 外文名:Jim project
- 性質:個人基因組圖譜
- 屬性:“生命天書”
命名,成果,耗時兩年,費用低廉,醫療價值,相關信息,
命名
美國這家基因技術公司將相關工作所以命名為“吉姆工程”是因為沃森名字“詹姆斯”暱稱“吉姆”。“DNA之父”沃森的個人基因組圖譜於2007年05月31日首次向全世界公開,成為世界首份個人基因組圖譜;將來普通人只需1000美元就可掌握自己的“生命天書”。
成果
57年後,已經79歲的沃森將成為世界上首位獲得自己基因組圖譜的個人。美國一家基因技術公司在30日交給沃森一張DVD光碟,上面記錄有數萬個人類基因中30億個鹼基對在沃森細胞內DNA雙鏈上的排列位置。
對沃森而言,這張刻有個人基因組圖譜的光碟好比“生命之書”。對人類來說,這張光碟的誕生預示著普通人不久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基因組圖譜,向破解“生命密碼”邁進一步。
耗時兩年
2005年前,沃森同意,由美國454生命科學公司為自己繪製完整的基因組圖譜。通過所提取的沃森血樣,454生命科學公司在兩年時間裡逐個識別沃森基因的30億個鹼基對,並用67天時間為這些鹼基對排序,從而繪製了沃森的基因組圖譜。
為確保完整性,參與“吉姆工程”的專家分別識別沃森兩套染色體所包含DNA的基因序列,即共60億個鹼基對。人類通常有兩套染色體,分別來自父母,二者之間的差異在0.01%左右。為保證準確,這些科學家6次複查。
“吉姆工程”在2007年5月底之前結束。454生命科學公司30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貝勒大學舉行一個儀式,屆時交給沃森一張DVD光碟,上面以數據形式刻有他的基因組圖譜。
根據最初達成的協定,沃森的個人基因組圖譜於31日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網站上公開發表,作為研究數據供全世界查看。這樣一來,有興趣的專家可以上網查詢沃森的基因組圖譜,依據其基因排列順序推斷,沃森是否害羞、愛不愛冒險、會不會患上精神疾病等等與基因遺傳有關的表象特徵。
對於參與“吉姆工程”的初衷,沃森告訴美國《新聞周刊》:“我一直想當個英雄。”他解釋說,希望以自己的行為鼓勵人們破譯屬於自己的基因組圖譜。沃森相信,基因組圖譜中蘊含的遺傳信息能夠讓人們防患於未然,“過上更健康的生活”。
《新聞周刊》記者沙朗·貝格利注意到,沃森位於紐約的實驗室里不僅放有諾貝爾獎證書和其它獎狀,還有一幅電影海報大小的鏡框,裡面是沃森兩個兒子幼年時的照片。沃森的一個孩子患有精神疾病,有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費用低廉
1000美元,令普通人也負擔起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的費用,這是454生命科學公司發起“吉姆工程”的目的之一。隨著沃森個人基因組圖譜的誕生,實現這種可能性似乎並不遙遠。
早在1990年,美國政府開始了“人類基因組圖譜計畫”。這項計畫歷時10多年、耗資40億美元,識別了構成人類所有基因的30億個鹼基對,揭示了這些鹼基對在DNA鏈上的排列順序。這項浩大的遺傳學工程的研究對象來自不同個人的基因,沃森因此成為個人基因組圖譜被繪製的第一人。
與“人類基因組圖譜計畫”相比,“吉姆工程”所用時間和金錢都大幅下降,得益於技術進步。儘管反覆6次核查、為60億個鹼基對排序,繪製沃森基因組圖譜的“吉姆工程”前後只用了不到2年時間,花費只有100萬美元。
454生命科學公司創始人和總裁喬納森·羅思伯格認為,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的成本還會進一步下降。他說:“我們正向著1萬美元基因組圖譜努力,而且不久會是1000美元基因組圖譜。”
如果羅思伯格的預言實現,普通人出錢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將成為趨勢。當前,在美國接受一套遺傳檢測需要花費300美元至數千美元不等。
除去價錢因素,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與傳統的遺傳檢測相比還有其它優勢。貝勒大學遺傳學專家理察·吉布斯認為,遺傳檢測針對性和局限性較大,只能確認被檢測基因是否是人類已知的基因變異種類之一。如果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則能夠以之與人類基因組圖譜基準相比較,可以發現任何異常。
醫療價值
沃森舉例說,如果一個孩子的基因組圖譜顯示,這個孩子患上糖尿病的風險較高,那么就應該嚴格控制這個孩子的體重。這樣一來,在這個孩子學會走路之前,他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還有不少科學家認為,繪製出個人基因組圖譜,意義不僅在於降低患病風險,還可以剷除疾病根源。
目前人類已知,單個基因缺陷能引起難以治癒的疾病,如遺傳性胰腺病囊腫性纖維化和遺傳性慢性舞蹈病等等。
然而,有同樣基因缺陷的不同個人未必都患上同樣疾病。例如,BRCA1型基因突變被認為是導致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並非所有攜帶這類型基因突變的女性都成為乳腺癌患者。不完全統計顯示,攜帶有BRCA1型基因突變的女性中,有30%的人沒有患上乳腺癌。此外,同卵雙胞胎有一樣的基因排列順序,但有60%的同卵雙胞胎沒有患上同樣疾病。
這些案例說明,某種基因突變或者某個基因序列並非造成疾病的唯一原因。454生命科學公司總裁羅思伯格說:“我們知道,不僅僅是你的基因和你的環境(決定了你是否健康),而是你基因組圖譜中的其它基因。”
以BRCA1型基因變異為例,科學家認為,一些攜帶此類基因變異的女性並沒有患上乳腺癌,很可能因為她們的基因組圖譜中存在其它“緩和基因”,抑制了變異基因致病的作用。
這解釋了繪製基因組圖譜的意義。人體內單個的基因並非孤島,它們彼此聯繫,相互作用,從而影響人體健康。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能有利於發現那些有抑制作用的“緩和基因”。
羅思伯格說:“如果我們能夠發現那些‘緩和基因’……我們就能辨別,你屬於那(不會患上乳腺癌的)30%還是那(會患上乳腺癌的)70%。”
相關信息
儘管基因技術發展迅速,科學家不得不承認,完全破譯人類遺傳學的“密碼”並非易事,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並非解決人類健康問題的“萬靈藥”。
基因組圖譜的巨大醫療套用潛力建立在準確基礎上。美國《新聞周刊》報導認為,目前仍處於基因技術的初級階段,差錯率難免不低。沃森本人也承認,不在乎公開自己的基因組圖譜,但擔心其中出現差錯,令自己可能為莫須有的患病擔心。
另外,考慮到不同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要斷定具體某一個或某幾個基因造成某種疾病更加困難。
華盛頓大學的遺傳學家托馬斯·摩根最近檢測了70個基因,有研究稱這些基因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摩根和他的同仁檢測了這些基因中的85個異常鹼基,但無法證明這些異常鹼基增大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美國醫學會雜誌》周刊上個月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即使人類能夠完全讀懂基因組圖譜,也有專家擔心,這並不意味著人們能因此過上沃森所言的“更健康的生活”。
美國國家遺傳學專家安吉拉·崔帕尼爾認為,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可能導致“基因宿命論”泛濫。她舉例說,如果從基因組圖譜中得知,自己患結腸癌的幾率較大,“基因宿命論者”往往會自暴自棄,而不是謹遵醫囑定期作結腸鏡檢查降低風險。她說,一些人會說:“管它呢,反正怎樣都會患病,不如再來塊乳酪蛋糕。”
沃森自己也承認,如果基因組圖譜證明,自己有某個基因變異增大了患病風險,只有不吃朱古力才能降低風險,也不會聽從醫囑。
沃森還說,如果圖譜證明自己有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基因,希望不被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