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是合肥工業大學的二級學院。學院始於1945年的淮南煤炭工業專科學校,當時設定採礦科、地質科;1987年,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成立;2001年9月,建立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下設5個系,開辦6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12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2個;擁有教職員工105人,專任教師8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創辦時間:1945年
- 類別:二級學院
- 類型:理工
- 主管部門:合肥工業大學
- 現任領導:院長:周濤發
黨委書記:李強 - 本科專業:6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3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2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院系設定:資源科學與工程系、岩土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地理信息科學系、生態環境系(宣城校區)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屯溪路193號
歷史沿革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系 | 專業 | 學制 | 授予學位 |
---|---|---|---|
資源科學與工程系 | 資源勘查工程 | 四年 | 工學 |
地質學 | 四年 | 理學 | |
岩土工程系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四年 | 工學 |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 環境工程 | 四年 | 工學 |
地理信息科學系 | 地理信息科學 | 四年 | 理學 |
生態環境系(宣城校區) | 環境工程 | 四年 | 工學 |
學科建設
師資力量
雙聘院士 |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陳斌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 陳斌、袁峰 |
全國優秀教師 | 宋傳中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宋傳中) |
安徽省教學名師 | 宋傳中 |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項目類別 | 項目名錄 |
---|---|
國家特色專業 | 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學 |
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 資源勘查工程 |
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 資源勘查工程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構造地質學 |
安徽省生態教育示範基地 | 環境工程 |
- 教學合作
- 硬體設施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平台類型 | 平台名稱 |
---|---|
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安徽省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安徽省礦產資源與礦山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聯合實驗室 | 合肥工業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立體探測實驗室 |
校級研究所(研究中心) | 合肥工業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
合肥工業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 | |
合肥工業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 | |
合肥工業大學工程地質與地質災害研究所 | |
合肥工業大學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
合肥工業大學地理信息大數據研究所 | |
合肥工業大學空間信息智慧型分析與套用研究所 | |
合肥工業大學地球動力學研究所 | |
合肥工業大學大氣環境與污染控制工程研究所 | |
合肥工業大學頁岩水力壓裂及油氣運移開發利用研究所 | |
合肥工業大學礦床成因與勘查技術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項目名稱 | 來源類別 | 經費 |
---|---|---|
長江中下游、欽杭成礦帶典型成礦系統的深部過程與時空演化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課題 | 720 |
華北東部中生代構造演化與控礦機制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課題 | 581 |
華北克拉通破壞的淺部地質演變規律與動力學機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項目 | 750 |
華北克拉通破壞過程與動力學機制集成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項目 | 300 |
鐵氧化物、硫酸鹽礦物與厭氧微生物互動作用及環境效應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290 |
西北天山富F高分異花崗岩的成因及其與銅鎢多金屬成礦的關係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353 |
長江中下游成礦帶陸內斑岩-矽卡岩型銅金礦床和玢岩型鐵礦床的成礦系統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 | 300 |
環巴爾喀什-西準葛爾成礦帶礦產資源預測與靶區評價 |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課題 | 180 |
河道生態需水量測算與藍藻高附加值資源化研究 |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課題 | 380 |
華北南緣中生代構造演化與控礦機制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專題 | 83 |
海水環境中儀器表面無機鹽結晶行為研究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專題 | 10 |
中國中東部燕山期鹼性岩/鉀長花崗岩時空分布與古太平洋板塊俯衝成因聯繫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專題 | 130 |
下揚子中生代花崗岩(火山岩)時空分布與成礦屬性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專題 | 60 |
南陵-宣城礦集區三維成礦預測(3000米以淺)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專題 | 122 |
南陵-宣城礦集區構造格架及演化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專題 | 122 |
南陵-宣城礦集區典型礦床及時空演化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專題 | 108 |
遼東青城子礦集區鉛鋅礦成礦規律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專題 | 25 |
地下水硝酸鹽污染生物與非生物燃料電池原位修復技術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45 |
東秦嶺北部造山過程中的不同變形作用和轉換關係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55 |
煅燒黃鐵礦結構演化及其淨化水中硝酸鹽、磷的作用和機理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57 |
四川盆地二疊紀地下生物礁的地球物理信息特徵及其地質解譯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59 |
郯廬斷裂帶南端造山期變形格局、演化規律與形成機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57 |
新疆東天山地區含自然銅礦化的玄武岩與基性-超基性岩中銅鎳硫化物礦床的成因聯繫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 |
安徽金寨沙坪溝斑岩鉬礦床鹼交代岩及其對岩漿-流體-成礦作用的指示意義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8 |
重金屬污染土的工程性質變異機理與固化修復技術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6 |
典型顆粒物表面活性氮物質NOY的光化學反應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58 |
廬樅盆地與A型花崗岩有關的鐵氧化物-銅-金(鈾)礦床成礦作用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0 |
煤系地下水硫酸鹽還原菌生態及還原性水—岩體系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65 |
泥河鐵礦床中硬石膏的形成機制及其對鐵成礦作用的制約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4 |
潛流帶污染物釋放-地下水滲流補給耦合作用下小河流溶質遷移轉化規律及模擬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59 |
郯廬斷裂帶及鄰區幔源-岩漿二氧化碳氣源體與氣源斷裂系耦合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4 |
郯廬斷裂帶南段晚中生代岩漿活動的成因與機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8 |
徐淮弧構造變形規律對華北與華南板塊匯聚過程的指示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1 |
揚子北緣中二疊世碳酸鹽斜坡精細研究及其環境回響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0 |
中國黃土中鐵氧化物形成和演化:納米礦物學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4 |
長江中下游地區中生代構造體制轉換的精細過程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103 |
大別造山帶宿松變質雜岩變質條件及構造歸屬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4 |
基岩裂隙水非達西流條件下非費克運移試驗與模型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5 |
秦嶺伏牛山構造帶的變形作用與構造過程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5 |
皖南中生代兩期花崗岩成因及深部過程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91 |
烏蘭二郎洞-關角山增生雜岩中混合岩成因與韌性剪下作用關係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5 |
南嶺燕山期複式花崗岩體中補體的成因及其與鎢錫多金屬成礦的關係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17 |
採礦驅動下華北型煤田多層地下水系統水動力-水化學演化機理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0 |
華北板塊南緣中-新元古代地層沉積時限和古構造屬性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0 |
基於鹼渣的重金屬污染土固化機理與套用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5 |
硫酸鹽還原菌直接作用分解磁鐵礦的機制及環境和磁學效應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5 |
酸性礦山排水對厭氧氨氧化過程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以馬鞍山向山尾礦庫上垃圾填埋場為例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5 |
天然針鐵礦負載鎳催化裂解焦油性能和機理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103 |
銅陵地區岩漿演化與銅金成礦:單礦物原位元素和同位素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3 |
微生物燃料電池強化的地下水硝酸鹽污染原位修復機理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5 |
長江中下游寧鎮地區早白堊世岩漿岩地球化學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0 |
菱鐵礦厭氧微生物氧化界面過程、動力學及其脫氮除磷作用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63 |
安徽青陽高家塝-獅金山鎢鉬多金屬礦床成礦流體系統和成礦機制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92 |
華北克拉通東部陸塊新太古代基底的構造樣式及其機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120 |
郯廬斷裂帶北段的起源型式、時間與動力學背景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106 |
巢湖流域源頭溪流氮磷滯留機制及實驗操縱模擬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4 |
大別造山帶北淮陽單元的變形歷史與構造屬性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119 |
考慮基本變數互相關性及自相關性的非飽和土地基基礎可靠度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9 |
秦嶺陶灣群變質變形對洛南-欒川斷裂帶構造活動的回響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6 |
熱處理富凹凸棒石白雲岩去除與固定水中重金屬的作用和機理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9 |
鐵氧化物促進短鏈脂肪酸互營氧化產生甲烷的機制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9 |
銅陵礦集區褐鐵礦資源納米礦物學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98 |
政和-大埔斷裂帶基性-超基性岩記錄的華夏板塊大地構造演化信息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7 |
氧化石墨烯/聚氨酯泡沫基活性複合材料高效吸附放射性核素的機理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30 |
合肥地區重金屬污染膨脹土性能演變與改性土劣化機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0 |
基於再生循環的錳氧化物SCR脫硝環境礦物學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5 |
羅河玢岩型鐵礦床中Ti的超常富集-遷移機制及其對成礦作用的指示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62 |
銅陵地區膠狀黃鐵礦礦石的成因礦物學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0 |
皖南中生代基性岩:源區性質和構造背景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3 |
新疆西準噶爾地區闊爾真闊臘礦床成礦作用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66 |
脆-韌性轉換帶的變形規律及轉換過程與機制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1 |
海龍的演化:生物多樣性、譜系發育及生物地理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80 |
裂隙網路地下水選擇流動機理實驗與模擬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65 |
錳替代菱鐵礦熱分解產物結構及脫硝活性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69 |
熱活化黃鐵礦與銅離子反應表面鈍化的控制因素與作用機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68 |
下揚子北緣新元古代岩石成因與大地構造背景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4 |
凹山酸水庫中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作用下的鐵還原過程與機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75 |
皖南地區新元古代淺變質岩系地層格架、沉積序列研究及其對構造演化模型的約束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57 |
廬樅早白堊世火山岩鋯石U-Pb和Hf、O同位素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14 |
鈣質結核土細觀結構定量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 |
胞外聚合物在SRB分解硫酸鹽礦物中的作用機理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5 |
高溫熱處理凹凸棒石結構、表面性質演化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5 |
基於複雜網路的流域地貌形態空間模式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3 |
華南晚泥盆世微生物礁丘對生物事件和環境變化的指示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5 |
磷酸根離子和鈷離子與針鐵礦表面相互作用機制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5 |
錳結核氨浸渣脫硫劑淨化高溫氣體中硫化氫作用機理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5 |
中國中東部含礦與不含礦高鎂埃達克質岩源區及氧逸度特徵對比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14 |
新疆北天山黃山東岩漿銅鎳硫化物礦床鉑族元素虧損機制及其找礦意義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5 |
新疆東天山白山鉬礦床富錸的成因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4 |
玢岩鐵礦三維成礦預測中礦床空間定位模型的建立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2 |
黃鐵礦快速熱分解產物的微結構特徵及化學反應活性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7 |
基於動態知識規則的多金屬礦床儲量估算邊界智慧型圈定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4 |
替位鋁對針鐵礦氫還原產物納米鐵結構和活性的影響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7 |
晚全新世西沙海鳥營養級變化對重金屬傳輸效率的影響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7 |
岩石圈地幔富集改造過程中的殼幔相互作用:魯西中生代鎂鐵質岩的地球化學制約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5 |
中國西南地區中三疊世混魚龍類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8 |
地震和重力數據聯契約束下的蘇魯皖地區殼幔結構反演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5 |
秦嶺商丹縫合帶俯衝期構造變形的精細解析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4 |
昂仁-薩嘎地區雅魯藏布縫合帶晚白堊世深水沉積與海溝盆地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 |
非均質多孔介質滲透係數尺度效應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 |
遼寧青城子鉛鋅多金屬礦田疊加成礦信息的精細厘定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 |
南嶺燕山期騎田嶺複式岩體鎢、錫成礦差異機制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2 |
大別蘇魯造山帶超高壓變質大理岩及其包裹榴輝岩的Mg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4 |
三維成礦預測不確定性傳播及度量研究—以寧蕪盆地鐘姑礦田為例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3 |
大別山東緣郯廬斷裂帶內同構造岩脈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管理項目 | 20 |
介質阻擋放電與凹凸棒石/γ-Fe2O3納米材料協同催化降解水體中抗生素類污染物的機理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管理項目 | 12 |
基岩裂隙水與污染物(溶解態)非線性運移機制及升尺度模型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管理項目 | 20 |
張八嶺隆起變質屬性及年代學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管理項目 | 20 |
基於功能化多孔礦物材料的VOCs吸附淨化技術研究及套用 |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子課題 | 50 |
準噶爾盆地晚古生代構造格架與演化 |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子課題 | 100 |
南淝河子流域點源生態綠地系統結構的最佳化及系統模擬研究 |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子課題 | 75 |
礦物增強有機廢物厭氧轉化的基礎研究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專題 | 70 |
河北省邯邢式矽卡岩富鐵礦成礦機制研究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專題 | 50 |
富鐵礦成礦背景與成礦作用綜合研究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專題 | 40 |
廬樅盆地中與A型花崗岩有關的Fe-Cu-Au-U-P成礦系統研究 |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博士點基金項目 | 6 |
晶格替位鋁對針鐵礦高溫還原產物結構、化學活性的影響 |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博士點基金項目 | 12 |
秦嶺伏牛山構造帶變質變形作用的精細研究 |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博士點基金項目 | 12 |
嗜酸氧化亞鐵硫桿菌胞外聚合物在黃鐵礦生物分解過程中的作用機制 |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新教師基金項目 | 4 |
銅陵地區中生代岩漿岩鋯石Ce異常:成岩成礦制約 |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新教師基金項目 | 4 |
生物成因磁鐵礦轉化過程中的砷釋放特徵研究 |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新教師基金項目 | 4 |
華南泥盆紀鈣質微生物與骨骼生物相互關係的研究 |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新教師基金項目 | 4 |
獲獎項目名稱 | 獲獎類別、等級 | 獲獎時間 |
---|---|---|
基於礦井地質保障系統研究的煤礦安全高效開採實踐 |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 2013 |
重磁數據處理關鍵技術研究及其在安徽省中深部找礦中的套用 | 安徽省國土資源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13 |
基於乾法活化的食用油脫色吸附材料開發與套用 | 國家發明二等獎 | 2014 |
預應力管樁施工質量控制關鍵技術與套用 | 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5 |
長江中下游成礦帶陸內“隆-凹”成礦作用 | 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 2015 |
羅平生物群綜合研究 |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 | 2015 |
高承壓強滲流鬆散含水層下安全開採防治水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 2015 |
安徽廬樅地區深部找礦理論與方法 | 安徽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 2016 |
寧蕪盆地南段鐘姑鐵礦田深部立體地質填圖及找礦預測 | 安徽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 2016 |
大別山東段深部探測與找礦突破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2016 |
“玢岩型鐵(硫)礦”深部勘查技術與找礦示範研究” |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 | 2016 |
安徽沿江地區中生代岩漿作用與多金屬成礦 | 安徽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 2016 |
後碰撞過程殼幔物質交換與成礦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 2016 |
基於進化理論與智慧型搜尋的地下水優 化模型及其套用 | 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 2017 |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院徽